塤的前世今生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6日 09:53)
——編導:寇小惠
一個狩獵的史前人,手中舞動著石流星,石流星發出嗚嗚的哨音,這哨音深深地迷醉了他,他想到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用陶土來倣做這種帶孔的石頭,這就是塤的雛形,我們的祖先製作塤、吹奏塤,從那嗚嗚咽咽的聲音中獲得原始的快樂。7000年後,這種樂音也打動了這麼一群同學,這個假期,他們決定親手做一做塤,來領會一下祖先的智慧與快樂。
放假第一天,北京市第十五中學的同學們決定乘車去找找那個叫火石坡的地方,唯一的參考,就是老師手寫的一幅地圖。火石坡,顧名思義應該有大量的紅色,但一路上,他們並沒有發現這樣的地方。車已經開了兩個多小時了,終於,路邊出現了一片紅色的土坡, 當地的村民居然證實了同學們的猜測 ,村民們常用這兒的紅土搪爐子,據説,這兒的土,黏性大,雜質少,還經常被一些工廠拿去加工瓷器。
同學們動手挖了幾大包紅土,滿載而歸!
材料既然齊備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準備做塤了。 兩位男同學配合的非常默契,可別小看搟土這個環節,塤對土質的要求很高,裏面不能有一點石子,而且在和泥之前還要加入一些沙土,沙土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既要保證泥土有粘性,又不能使做出來的塤走型。
同學們事先捏出了一些模子,模子的形狀就代表了塤的內膛,塤的內膛是否光滑平整,就要全看製作模子的水平了。在製作的過程中,同學們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但聰明的他們通過動手, 一遍遍的改進,最後終於做出了古代七孔塤和現代九孔塤。
雖然主意有很多,但真正取模子的時候,同學們還是用了最保守的一招,就是用鋒利的刀片將塤壁剖開,再小心地取出模子,取得多了,同學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塤坯在半幹半濕的時候打開才最合適, 這樣塤坯的結合點在晾幹後就不會裂開了。
最後的一個步驟就是在塤上打孔,開在塤頂部的叫做吹孔,開在塤壁上的叫音孔,隨著塤的發展,孔的數目由少變多,古代最常見的是七孔塤,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是九孔塤,同學們做出了這兩種塤,它們吹奏起來有什麼不同嗎?大家請吹塤高手張亮來鑒定。
製作一件樂器,外形和工藝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就是看它能不能吹出聲音來,音階準不準。
在吹奏的過程中,同學們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製作的九孔塤發音雖然不是很準確,但可以吹出完整的七聲音階;而七孔塤不但前面幾個音不準,甚至最後兩個音根本就吹不響。
難道是製作的工藝有問題?還是有什麼其它原因呢?
帶著這個疑問,同學們決定拿著做好的塤,去請教一下制塤專家張榮華老師。
一進屋,同學們就被張老師家裏各式各樣的塤吸引住了。這些塤色澤艷麗,製作精美,可都是出自張老師之手,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塤,讓同學們大飽了眼福。尤其是其中幾種倣古塤、葫蘆塤、和梨形塤。
張老師認為同學們做的塤非常好,並給同學們講述了七孔塤與九孔塤的最主要的區別。
為什麼説多一個孔就多一個音呢?這要從發音的原理説起。我們知道,聲音是物體振動産生的,振動頻率也就是它振動的快慢不一樣,假如這一根空弦發出的音是do,如果縮短九分之一的長度,它的振動頻率加快,就發出re的聲音,這樣,縮短弦的長度,使振動頻率增加,就能找到mi、fa、so、la、si。塤這樣的吹奏樂器當然也是靠振動來發音的,但它是靠改變孔的數目來改變振動頻率的,當聲速、塤的體積和厚度不變時,共振頻率是隨著孔的數目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孔開得越多,塤能夠吹出的音也就更多了。
區別一,古代七孔塤主要吹奏五聲音階;而現代九孔塤主要吹奏七聲音階。
同學們發現,七孔塤與九孔塤的第二個區別是:古代七孔塤, 音孔都是豎直排列的,比較美觀但吹奏不便;而現在的九孔塤, 音孔是按照自然手型排列的,吹奏起來就方便多了。
責編:艷芳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