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有感動才有行動

CCTV.com  2007年09月30日 14:36  來源:CCTV.com  

  這幾年跑西部農村比較多,關注最多的是西部農村的飲水、教育、就醫等問題,有些點滴的故事曾打動過我,我把這些打動我內心的情感融入節目,希望他能感動觀眾,有時感動也能變成行動的力量。


  2005年教師節,我曾關注過西部2005年教師節,我曾關注了“一人一校”的老師們,陜西延安市延長縣安溝鄉阿青村譚志延老師,為了給幾個年級上課,每天中午只能煮著吃一點方便麵。他的一句樸實的話我現在還記得:農村這些偏僻地方沒人來來教,我不教誰誰教呢?正是這句讓他十幾年年如一日,一個人堅守著一個學校裏,現在他的學生有十幾名都考上了中專和大學,這也是他最大的回報。潭老師教學十幾年從來不求人,2006年,八九月,我已不記得確切時間了,他給我打電話説能不能報道一個人,我問要報道誰,他説杭州的一位下崗職工,看了節目後給他捐了兩千多塊錢和一些衣物,但現在那位好心人得了癌症,説能不能呼籲一下。我説等我報過選題通過後再給你答覆,一週後當我報完選題再和潭老師聯絡時,潭老師告訴我那位好心人已經去世了,他心裏覺得沒幫上那位好心人還接受捐助了錢物而感到不安,這些小事都讓我特別感動。


  2006年3月初我來到了中寧縣喊叫水鄉採訪,當看到當地老鄉因為缺水,半個月洗一次臉,有時要走二十公里的路去高價買水,有的老鄉把家裏的牛羊都賣了,這些都讓我感觸頗深。2006年3月22 “世界水日”特別節目《喊叫水鄉的呼聲》順利播出,節目播出後全社會為寧夏中寧縣喊叫水鄉捐款204萬人民幣,為當地修建“母親水窖”2000多眼,2006年12月中旬,當我們再次來到喊叫水鄉時,老鄉們用捐款建了水窖,水窖裏集滿了水,老鄉們親切的喊著我們的名字,一定要讓我們在他們家裏去吃飯,老鄉們拿出鞋墊雞蛋塞給了我們,離別時喊叫水鄉大臺子村村主任黑佔玉拉著我的手哭了,我真得被感動了,有了感動就有了溫暖,溫暖此刻流進心間,遍佈全身。我在想其實我們就做了一個小小的節目,一點小小的事情,但有時解決了老百姓的卻是一個大問題。現在我還和村莊裏老百姓保持著聯絡,村裏村民基本上都知道我的電話,村裏哪戶人家發生大事小事,他們都打電話告訴我。


  2006年6月在貴州拍攝《山寨裏有了“千里眼”》時,當我們來到貴州省紫雲縣塘壩鎮中洞苗寨,那裏生活著21戶人家至今住在洞裏,還過著穴居的生活。

  由於環境封閉,洞中的人家傳承了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深居簡出,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沒有通電視前他們很少知道洞外發生的事情,只聽説毛澤東逝世這一消息,建國以後其它所發生的一切大事他們一概不知,現在他們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年生的,洞內沒有公元紀年,所以問起很多孩子多大年齡,他們父母就説是山下發洪水那年生的。政府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洞內通了電視,他們覺得這傳説中神奇的“千里眼”,讓他們看到了洞外的世界。當老洞中的老百姓幾十人熱熱鬧鬧圍坐在一起,就像看電影一樣,看著石頭上擺放的一台電視機,那種場面真得讓人感動,你不親自去體驗,是體會不到的,農民對文化的渴求。


  2006年12有上旬我和攝像楊益健踏上了青海雪域高原,在海拔4000米,溫度零下25攝氏度,高原反應每晚只能睡著一個多小時,每天吃的飯就是一碗六塊錢的羊肉麵片。當來到孩子們上課、睡覺的地方,一種從未有過的震撼觸動著我,那只凍得又黑又皺的小手、那只只剩半隻鞋幫凍得紅腫的小腳、一個饅頭一碗開水、一間沒有生火的宿舍,宿舍裏沒有床板,晚上學生就直接睡在冰冷的地上,這真得讓我難已想象,讓我難以平靜。採訪的幾天裏我們克服了高寒缺氧,遭遇大雪封山、攝像機凍的不能工作等種種困難,2007年1月15日晚上《溫暖有多暖》順利播出,節目播出後,兩部熱線電話響個不停,許多觀眾流著淚看完了我們的節目,我想當大家生活在城市裏享受著暖氣、空調,坐在軟綿綿的沙發上,喝著熱茶,看著我們的節目,看到此刻還有這樣的一群孩子需要溫暖,需要幫助,人們善良的心觸發了,打電話的有機關幹部、有商人、有教授、有學生、有農民,有些人不願意留下自己的姓名,他們非常關心青海南部牧區學生的取暖現狀,要求捐款捐物。同時也有很多網友給我們發來了電子郵件,我被他們的愛心再一次打動了,溫暖有多暖,溫暖就就是穿著禦寒的衣服,坐在溫馨的教室裏,讀書寫字歡笑……溫暖就是愛。


  節目播出後,我兩次進入青海南部牧區,把近五百萬元的物資親手發送到孩子們的手中,最遠的一次是一天開車走了830公里,有的地方海拔都過了5200米,頭痛缺氧,下車後腿都伸不展了,但內心卻是高興的,到現在全社會為青海南部牧區捐款捐物已經超過七百多萬元,由衷的為那裏的孩子感到高興,也感激社會上的所有好心人幫助那裏的孩子。


  2007年5月底,在雲南怒江拍攝《用生命掌握平衡》,雲南省福貢縣怒江兩岸的孩子們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滑溜索上學,六七歲的學生僅靠一個自製的滑輪和一根不是很,一根並不粗的尼龍繩,用它們去征服一條怒吼的大江。我們也許只能在在安全措施完備的城市遊樂園裏,才能看到類似的刺激的一幕,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在怒江大峽谷中時時上演。我親自體驗了孩子們過江,真得是心驚肉跳的感覺,每次想起來都為那裏的孩子感到擔心。2007年7月18日《用生命掌握平衡》,節目一播出,,節目中震撼的畫面感動了觀眾,不少觀眾朋友打來電話,希望能出錢出力,獻一份愛心,為孩子們修一座愛心橋,這也是我的願望。感動變作了行動,現在有熱心觀眾開始在那裏選址建橋。


  2007年教師節特別節目《雲端上的學校》,讓我再次感受到教師的平凡而偉大,四川省大涼山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位於聞名遐邇的中國工農紅軍當年強渡過的大渡河東岸,海拔2700米高的千丈懸崖峭壁之上。從湍急的大渡河上過吊橋,沿著“之”字型羊腸小道爬至90度山岩腳,再攀五架用圓木和樹桿邦就的天梯才能到達,此道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從大渡河邊開始爬完全程需要6個小時,這裡是大涼山最偏僻、最艱苦、條件最差、氣候惡劣的山村彝寨。可是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李桂林、陸建芬老師卻在懸崖上無怨無悔的堅持了十八年。他們每週要在五道崖梯上接山下17名學生,稍不留神就有摔下懸崖的危險,但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難,他們都堅持了下來。他們的一句話讓我銘記在心,也深深打動了我:直到我們老了,爬不動為止,一定要緊持教下去。《雲端上的學校》節目播出後,許多觀眾也被他們夫妻倆的事跡所感動,打來電話想捐款捐物,想辦法改變學校和二坪村的現狀……

  其實感動就蘊涵在我們身邊的平凡小事中。是否感動,就看你是否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用感動源於對生活的摯愛,源於對生命意義的正確領悟,有感動才有行動。

責編:劉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