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驕傲”——25歲打工青年斷“火舌”英勇獻身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04日 14:39 來源:
閱讀提示:大火在逼近,借着風勢似猛獸一樣撲過來。站在四五米外就已感到熱浪撲面,濃煙熏人。幾個人影拼命地從廠房屋頂上拔除稻草,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趕緊除去稻草,阻隔“火舌”蔓延。3月12日,臨沂市蘭山區發生一場大火,燒燬了10多間廠房,但也讓無畏無懼的救火警民成為英雄。
這群人中,更應被大家銘記的是拔草斷“火舌”的兩位小夥子,25歲楊建義和27歲的李春清。其中,今年就要結婚的楊建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中國驕傲》山東熱線接到讀者電話後,記者昨天趕到了臨沂蘭山,對楊建義的家人和李春清進行了面對面採訪。
火情突現 “糖葫蘆”式燒廠房
8月30日,臨沂一直在淅淅瀝瀝下雨,下午2點鐘,記者見到了剛剛執勤歸來的白沙埠派出所治安巡防隊員李春清,他向記者介紹了當時救火的情形。
在臨沂市蘭山公安消防大隊的記錄簿上,3月12號這場大火的警情時間被定格在下午1點43分,當日的風力達到了八級,這正是小火變成大火的“助推劑”。“我正在巡邏,忽然看到白沙埠鎮一家膠合板廠冒起了黑煙,我們5個人在警長刑加玉的帶領下就過去察看。”李春清説,過去後,膠合板廠的一間廠房已經着火了,但火勢不是很大,有10多名群眾在滅火。但那天西北風太大,火借風勢慢慢燎上了周圍的廠房。這下,火勢控制不了了,一間廠房一間廠房地燒,周圍的紙箱廠廠房也燒着了。火苗沖天而起,離火四五米遠都燒得人臉疼。
上廠房 屋頂拔着火稻草爬
在現場撲火群眾中,還有25歲的楊建義,他當時正在離火災現場30米遠的一家水錶廠打工。據他的工友説,當時聞見有濃煙味後,楊建義就跑出去救火,先幫紙箱廠將紙箱搬出來,然後幫小賣部運貨物,火勢蔓延到紙箱廠前面的建築模板租賃站後,楊建義又趕過去幫助向外搬運傢具和生活用品,一直忙個不停。
消防官兵趕到後,有效控制了火勢。但楊建義、李春清看到有一處三米多高的廠房又被火苗燎上了,楊李兩人就分東西兩頭爬上了屋頂斷“火舌”,與他們一同上去的還有三四名群眾。
“上了屋頂後,我發現石棉瓦上鋪着厚厚的稻草,有些稻草已經着火了。我就先脫下衣服撲滅着火的稻草,然後拽下稻草扔到遠處。”李春清説,在廠房上煙特別大,火苗子就在眼前飛舞,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煙熏火燎 兩人從廠房墜下
李春清回憶説,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在煙熏火燎中,自己感覺頭特別沉,疲憊不堪,突然腳下感覺一陷,石棉瓦碎了,自己一下子從3米多高的廠房屋頂掉了下去,頓時被摔昏。
而楊建義幾分鐘前就和李春清一樣,從廠房屋頂上陷了下去,也是不省人事。後來一名老大爺無意中看到了楊建義,才趕緊喊人衝進廠房,同時幸運地發現了已經昏迷的李春清。兩人被迅速救出送往當地醫院。
悲,救火英雄“走了”
李春清説,他在醫院醒來後天已經黑了,左手腕粉碎性骨折,盆骨和右手拇指骨折,唇部、下腭、眼部等多處摔傷。説着,李春清指着左手腕説,現在裏面還有碎骨,需要再次做手術。
而楊建義令人遺憾地“走了”。在臨沂市河東區白塔街村楊建義的老家,他的哥哥楊建昌説:“當天晚上6點多,弟弟因為顱內出血、肺部震傷嚴重就去世了。”當時,他的手臂被燒得烏黑,都看不出正常顏色,鼻孔內也滿是煙灰。而沒有這場意外,今年年底,楊建義就將和相戀四年的女友結婚。
全村湊錢送別好小夥
鮮花追憶救火英雄!時至今日,在白塔街村,楊建義仍是眾村民心裏的好小夥。楊建義74歲的爺爺楊洪德流着淚告訴記者,楊建義兄弟倆由於幼年喪母,是他和老伴一手拉扯大,但由於經濟條件不好,兩個孩子15歲就輟學了。這麼多年了,兩人到處打工賺錢,就是為了他們生活更好點。
楊洪德和老伴王寶蘭一直以來帶着兩個孩子住在兩間低矮的草房裏,破敗不堪,記者看到,家裏除了一輛摩托車別無值錢的東西。“這輛摩托車是建義以前騎的,現在家裏沒人騎了。”楊建義的奶奶王寶蘭説道。
蘭山區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沈再田告訴記者,在楊建義出殯之日,他的30多名工友和數百名村民來到楊家送別好小夥,場面催人淚下。他們還自發地你三十元、我五十元地湊出3800余元,交給經濟困難的楊家。6月22日,楊建義、李春清被授予蘭山區社會治安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在此感謝臨沂市蘭山區政法委的大力支持)
山東商報 見習記者 孫珂
對話: “孫子這麼走光榮”
記者在白塔街村對楊建義的爺爺、奶奶進行了面對面採訪,兩位年邁老人的淚水一次次打濕眼角,令人心痛。在屋內的一角,楊建義的遺像擺在見義勇為的紅花下。
記者:建義走了,村裏人都説他是個好孩子,您要節哀。
楊洪德:我有時做夢,都是他小時的模樣,那時雖然苦但覺得活得高興。
記者:您覺得當時建義不應該衝上去嗎?
楊洪德:我覺得很值得,他這樣走很光榮,也是做了件好事,我也以他為榮。只是小兒子也是出意外走的,孫子又這麼走了,心裏堵得慌。
記者:對將來有什麼要求嗎?
楊洪德:我很知足了,建義遺體冷凍的費用都是醫院院長墊付的,組織上、村民也對我們家很好,終是好人多。
見習記者 孫珂
責編: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