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人與社會12月5日播出):
主持人:各位好,歡迎收看今天的《人與社會》的系列節目《與奧運同行》,我是勝春。我們這30集的系列節目,大家都會看到,在我們現場有這樣一個標誌,文明中國,那麼文明到底是什麼,我們可能在內心,在不斷地思考。今天在我們的演播室當中,我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個人,這個人一年多以來呢,在下班之餘,一直在自己認可的這個文明行為當中,一直在努力地推行著。不過他做的事,他身邊的人不太理解,甚至有的人還不太接受。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先去認識認識他。
2006年5月的一個週末,一大早 ,當兵12年,轉業後在北京工作7年的王濤,背起了一個裝得鼓鼓囊囊的黑色大書包,走出了他在大興的家門,帶著略有緊張的心情,一個小時後,王濤來到了莊嚴肅穆的天安門廣場。王濤今天來這裡的目的,不是旅遊觀光,而是要去除廣場上的痰跡。他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在他去除痰跡的過程中,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主持人:看過這段片子之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當中的這位嘉賓
他給了我一張名片,這名片是這麼寫的是綠色啄木鳥組織,中國禁痰網創始人王濤會長。
另外一位是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 顧駿。歡迎您。
剛才我們在畫面上看到王濤背著一個黑包,今天也帶來了。我們給大家看一看,這看起來是電腦包。王濤這裡面到底裝了什麼 。
王濤:這些手紙呢,是發給吐痰人用的。另外我要用這個紙,也要給他們擦痰用。
主持人:給人家擦痰
王濤:就是説這個人如果他吐了痰,他不去擦,我們會幫他去擦。
主持人:王濤是什麼時候,想做這樣一件事,幫別人擦痰。能不能告訴大家,你本身的本職工作是做什麼的。
王濤:我是做環衛工作。
主持人:本身就是做環衛工作的。那你平時就在做這件事。
王濤:我們環衛工作就是清掃垃圾。這個痰跡呢,是一個真空。因為這是個空間,這個空間沒有任何單位來做這件事情。後來有這麼一個短片,也是通過電視就看到志願者,讓吐痰的人自己擦痰。我還真沒想到這一點。我後來把這個辦法,把他們這個方法又延續了一下。如果這個吐痰人,不去自己擦痰,那麼由我來把他的痰跡擦掉。
主持人:那我在想比如説你在街上,人家隨地吐了一口痰之後,當你過去幫他擦的時候,這一刻,你克服了自己心理那種障礙,可是吐痰的那個人,那一刻也是很尷尬的。
王濤:這就是一個面子問題。有時候他會考慮。那麼在我們這個勸阻過程中呢,不是直接就給他擦痰,那麼有時候跟人聊天。我們光擦完痰是不行的,得讓他知道吐痰的危害性。關鍵是要講到這一點。
主持人:你要先跟他聊天,你怎麼跟他聊。
王濤:先生您好,您是不是坐公交車。比如説54路吧,過去多長時間了
主持人:我這等了20來分鐘了,車還沒來呢
王濤:您看咱們現在要搞奧運會了,您看這個不文明行為,你發現哪些了嗎
主持人:您是幹嗎的
王濤:我是做環保的
主持人:您跟我説這個幹嗎
王濤:這麼講吧,剛才您是不是吐了一口痰
主持人:我沒太注意
王濤:你看我剛才就在你旁邊,這樣 我們是做一個宣傳,也就是痰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吐痰。
主持人:我這車來了我得走了
王濤:您稍等一下,您把這個卡片拿上。,你拿上,你拿上車上看。好嗎。
主持人:我們倆臨時客串了一下。你碰到我這個是屬於還比較溫和的態度,可能還有比這更極端一點的,有沒有碰到過。
王濤:也就是上個月,我説先生,您是不是剛才吐了一口痰,我是一個志願者。他一回頭張口就罵,然後手裏拎著一個瓶子就向我扔過來。這樣我就不再勸,因為這樣的現象我們不想發生。就是在我們的勸阻過程中,最忌諱的那就是發生矛盾。對於好多大多數,這種吐痰人來講,他們都是非常感激感謝我們的,也就是説你會看到如果在現場的話你會聽到,“謝謝;我沒注意;我下次注意;對不起。”也就是他們認為我們是在做監督,在提示。
主持人:我就想問問顧教授,像他這種行為您覺得對整個社會文明帶動?
顧駿:其實他這個整個一個做法,我們從好的一面來説,他就把人的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上升到意識的層面,就好多人在吐痰的時候他沒想過,那麼現在有一個人在邊上提醒他了,您剛才吐過一口痰了。所以像剛才您説的一樣的,我吐了嗎?我還不知道。那麼有些人被他一點就明,有那麼回事情,這是第一個。第二個的話,吐痰這件事情有人要説一説了,那麼這件事情裏面好像有點不對勁,其實好多人都知道,隨地吐痰是不對勁,只不過他習慣了以後,或者説也沒人提醒他的話,他也不當一回事。那麼現在他一提醒,就當一回事了,而且他裏面有一個做法,他就是説,你自己搞乾淨,搞乾淨一次,我想以後就不大會吐了。那麼如果説你不肯搞乾淨,我幫你搞乾淨,
這是一種感動對方的辦法。
主持人:有一種説法就説王濤這個人他有點好出風頭,您怎麼看。
顧駿:一個人想出名其實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出名就是一種榮譽感,關鍵在於你憑什麼出名,如果王濤的這個做法對社會有利,對那些吐痰的人,其實也是有利的。那麼他出這個名的話,我想也沒有什麼不好。而且他這個名氣越響的話,大家都知道隨地吐痰不好,那麼他的出名,也就起了一個宣傳的作用。另外一方面的話,畢竟他在做那個事情的出名,不像有些人那麼出名,那麼輕而易舉,他還是要有所付出的。不是一個隨便我們説一下出名就可以把他抹掉的。
主持人:説到這兒,咱們一塊來看一段短片。
自從去年5月以後,王濤在向別人做自我介紹時,他的稱謂前總要多出一個城市清潔志願者的稱號,在他的口袋裏和書包裏,一直裝有手帕紙隨時準備工作。一段時間後,王濤感到一個人的力量有些單薄,為此他自己創辦了綠色啄木鳥環保公益網站,宣傳綠色健康理念,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通過網站,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王濤,並且積極加入到了王濤城市清潔志願者的行列。
主持人:但我所聽説的是最開始一直是你一個人在做,沒有人肯跟你一起來,幫你來做這個事情是這樣嗎。
王濤:對,一開始的時候是我一個人,先在天安門廣場。
主持人:到什麼時候有人願意加入到你這個所謂的組織上呢,幫你一塊幹呢。是你爭取的還是人家主動的。
王濤:我們第一個志願者是一個學生。
主持人:大學生。
王濤:對。那麼在網上呢我就跟他聊這件事情,他説太偉大了,他就説這個能這樣做真是太不容易了,那麼我説你要不要跟我們去一起來參加這個活動,
主持人:你當時用的是我們還是我
王濤:我們。
主持人:為什麼
王濤:因為我覺得我太單個了
主持人:你覺得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號召他
王濤:對,我説要是我一個人他可能就不來參加這個活動了
主持人:等於説你撒了一個小謊我們已經成立了一個組織。
王濤:對
顧駿:兩個人就可以叫我們了
主持人:對,兩個人可以稱我們,複數了,三個人為眾,第三個人進入的時候,你就説跟我們大家一起來吧。
王濤:後來(2006年)7月1號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第一次大型活動。
主持人:多少人。
王濤:一共6個人
主持人:大型活動6個人,現在組織裏面到底有多少個人。
王濤:在我們組織兩千多人。
主持人:有那麼多嗎。
王濤:對
主持人:我想問顧教授,我們也看到了,有些人發表的論點,説難道我們國家,這個文明行為真的需要像這麼多王濤這樣的人,以擦痰的方式來帶動嗎,您怎麼看。
顧駿:覺得非常有必要,因為我剛才在聽王濤説的時候,我就是在心裏有一種很不是滋味的感覺。
主持人:什麼呢
顧駿:你會發現他去為別人擦痰,可是他搞得很小心翼翼。那些吐痰的人,反而好像理直氣壯,所以他要用非常文明的態度去感化他們,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做不文明的行為的人反而覺得自己好像蠻有道理的。你去勸阻他的人,反而倒好像還是你沒有道理。那麼這個背後是一個什麼東西,這就叫習慣,習慣了以後,大家都覺得你這個哪怕不文明,也是可以理解的,你哪怕是文明的,也是多管閒事。所以我在想,他現在在做的整個一個事情,恰恰就是要扭轉這麼樣一種社會形態,如果説我們現在發現,人越來越多了,比如説有個人一吐痰,他上去説了説的時候那個人儘管也是振振有詞,可是周邊的人都會説,你不象話嘛,是吐痰的人不象話,而不是説他多管閒事。這樣一個氛圍形成以後,我們才能指望吐痰的人慢慢少下去。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我們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需要起文明&&作用的人,其它的手段不可以嗎。
顧駿:其它手段當然可以,你比如説隨地吐痰的話,你放到世界上好多國家,罰款,而且罰得你很痛,那麼我們以前,我們也有罰款。
主持人:最高50元
顧駿:對,這50元的話有些人還夠橫的。你罰他50元,他説那我給你100元,我再來一口你看怎麼樣。所以這個背後的話就不僅僅是一個罰款,當然我覺得罰款罰得不夠也是一個問題,如果罰500(元錢)的話,他絕對不會掏1000元,説我再來一口。
主持人:從社會學的角度,這個文明的習慣到底是怎麼養成的呢。
顧駿:從小養成的,有一些東西已經成為習慣以後,你再把它改過來確實很難,社會也好,自己也好都需要花很大的成本。所以我們好多事情,最好從孩子做起。現在我們在許多場合已經能夠看到,孩子們的表現比成人好,這是一個可喜的。那麼另外一個,你比如説,關於隨地吐痰的這個事情世界各國都有一些辦法去制止它的。那麼我們想法律這方面也是需要的法制法規。而且要執法,但是在今天的情況下,當我們還有相當普遍的這種現象存在的時候,法律意識管不到,那麼我們公民相互之間的這樣一種提醒,一種監督,一種勸阻,我想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主持人:説到這兒咱們一塊來看一段短片。
如今王濤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無論在自己的業餘時間還是上下班的路上,他都會隨時隨的向路人推廣禁痰行為,而更多加入到綠色琢木鳥組織的清潔志願者們,從開始只是在參與活動時積極地勸阻行人隨地吐痰行為,漸漸地也變得和王濤一樣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地向身邊的人們宣傳著禁痰行為。
王濤:當時是有點忐忑不安的,不知道怎麼開口,因為接觸的都是陌生人嘛,然後他們有一種比較驚訝,然後隨即就是説很樂意的接過來了,然後説我會的,我以後都不會那樣做。還有好多人直接就説,我從來沒有那樣做過,我也會告訴別的人。
主持人:顧老師,不知道您是什麼反應。
顧駿:那麼這個生活質量,也就是説我們在生活中間有一種感受,我主觀上面感到舒服,感到幸福,這個幸福有好多種,有些人比如説,他看到路邊乾淨了,他會有舒適感,幸福感,那麼還有一些人我覺得,像王濤這樣的志願者呢他們還有比別人更高的一層東西,就隨著我們的努力,生活變得美好了,他會有幸福感,所以他自己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間,他心裏很高興。他們這樣許許多多的這個做法,我想可能是由奧運會引起的。但是一般來説,不會隨著奧運會過去他們也跟著過去。
主持人:王濤今天利用今天這個機會您想對那些隨地吐痰的人説什麼。
王濤:我覺得大家呢,出門都不要(把痰)吐在地上,大家帶包紙,吐在紙上。我們希望達到這種和諧的社會,
主持人:顧教授是希望他們這個組織,包括王濤自己也希望組織越做越大。
顧駿:其實我希望你們的組織越來越小,當然我這想法是有點理想化,2008年奧運會是一個契機
我們把文明的行為推廣開之後,不用我們這些人去看著了,大家都自覺的遵守文明,其實我們不是觀點不同,我們在講兩個階段,我講的是眼前的階段,希望有更多的人,大家一起來制止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形成一種社會氛圍,等到這個氛圍形成了以後,不文明的行為減少了,那麼這個組織當然也就縮小了。
主持人:我相信我們期望的那一天,並不理想化,我記得非典的時候,給大家養成了一個,非典過後,給大家養成一個好習慣,就是大家都知道回家第一件事進門先洗手,我希望奧運之後,咱們的文明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吐痰的人越來越少了。這就是最好的一個契機,是吧。
顧駿:對。
主持人:好了,那今天我們感謝兩位嘉賓,感謝顧教授,也感謝王濤,感謝您收看我們這一期
《人與社會》的系列節目《與奧運同行》,我是勝春,咱們下期節目再見。
首播 12月5日18:46
重播 12月5日23:55 12月6日11:55
責編:王姍姍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