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在北京市首屆殘疾人職業技能和人才培養成果展上,28歲的殘疾青年王建海以他高超的修表技能,贏得了桂冠。王建海自幼失去雙臂,可是他卻不向命運低頭,而是克服重重困難,以腳代手修表,終於成為一個優秀的修表技師。本期節目講述他自強不息的感人故事。 |
| |
主持人:各位好,歡迎收看今天的《人與社會》。北漂一族是北京的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到北京來的目的,就是想實現自己一個創業的夢想,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擁有大學以上的學歷,但北京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雖説經過了不少的努力但仍然會有很多人碰到求職無望的結局,可是今天我們介紹的這個人可以稱的上是一個神奇的北漂,他在沒有雙臂的條件下,居然在北京扎了根。
解説:在北京打工的日子裏,王建海每天的早晨都是這樣開始的。
解説:今年28歲的王建海在北京打工已經七年了,和許許多多在北京尋找夢想的打工者不同的是,他沒有雙臂,是一個完全依賴雙腳打理生活的人,而且他還只有初中文化。在北京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節奏快捷的大都市裏,他靠什麼生存呢?
解説:王建海在北京立足,靠的就是這個修表的小店,靠的是他用雙腳來修理手錶的技藝。這一點常常讓人感到意外,並且難以置信。修表是一門精細活,對手的力度和眼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像王建海這樣沒有雙臂的人,為什麼偏偏幹上了這一行呢?好端端的小夥子又為什麼會失去雙臂呢?事情還要從25年前講起。
解説:1982年秋天的一個傍晚,家住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下花園村的王建海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在村裏的農場邊玩耍,這時不遠處的一個變壓器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頑皮的小建海第一個跑過去,當他好奇地伸手去觸摸眼前這個鐵傢伙的時候,他並沒有意識到,一個致命的危險正向他襲來。
同期:(王建海) 我一摸,一下子被打得好遠,就昏迷了。兩手上去一摸,一摸最後那手直接就沾在上面了,這手沾上,這手這麼一摸,這手同時往上一扶的時候,同時就打出去了,同時就打出去有個五六米吧,那會兒,直接就打出去了,當時就昏迷了。
解説:小建海的雙臂被強烈的電流擊傷,聞訊趕來的母親趕緊抱起他,坐了三個多小時的汽車,趕到縣醫院,可是醫生告訴他們,小建海的傷勢太重,縣醫院無法救治。心如刀絞的母親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帶著小建海連夜趕到了北京。
同期:(王建海) (北京)兒童醫院當時説能給治療,就是得把他截肢,我媽説能不能留點,當時説留不了,你要留的話,你回家留著去吧,沒法給你留著,留著他命都沒了,那怎麼給你留呀。
解説:經過搶救,王建海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遺憾的是,他的兩隻燒焦的胳膊只能全部截肢。看著從手術室推出來的小建海,母親痛不欲生,可幼小的孩子卻並不知道這對他的一生意味著什麼?
同期:(王建海 )截完肢以後因為那會兒小,不懂痛苦什麼的,只是玩,反正走路什麼的,就説是沒有平衡,一跑摔那兒了,走著走著,站不穩,不是摔了嘴,就是摔了鼻子,就是摔了後面。
解説:不光是走路會常常摔倒,就連吃飯穿衣都成了5歲的王建海必須面對的難題。父母都是農民,忙起農活來,根本沒有時間照顧他。年幼的王建海不得不試著用腳吃飯、係紐扣。慢慢地,他不僅完全能夠生活自理,上小學的時候,王建海還學會了用腳寫字畫畫,他甚至還學會了用腳去做自己喜歡的遊戲。雖然他的腳無數次被扎破,被凍傷,可他頑強的個性卻讓周圍的鄰居和學校的老師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同期:(王建海) 那會兒沒覺得有什麼幹,那會兒在家裏什麼也瞎拆,弄油筆拆開了,把油灌到那油裏去,沒事瞎拆著玩,自動筆這鉛這兒鉛哪兒磕了哪兒卡了,沒事瞎拆瞎弄,弄個收音機,拆個…什麼的。
解説:王建海好奇好動的性格,讓他的雙腳變得越來越靈活。轉眼間,他初中畢業了,因為沒有雙臂,想要繼續上學困難重重,可是他又不甘心一輩子靠父母養活。耐不住寂寞的王建海決定自己出去闖闖。
同期:(王建海) 沒事去哪個小廠礦看看去,我給你看看門什麼的,他們説我們這兒不缺人,誰要你,看你連門都鎖不了,誰要你呀。
解説:沒有雙臂的現實讓王建海不斷碰壁,有一次,當他正沮喪地從縣城裏往回走的時候,一個不起眼的修表攤讓他的眼睛為之一亮。
同期:(王建海) 我覺得修表的挺有意思,拆拆裝裝的,反正那些件,有的人説看著小,但是在我認為不算太小。
解説:聽説兒子想學修表,王建海的父母並沒有感到他是異想天開,而是馬上託人四處打聽哪個師傅能收學徒。很快他們聽説張家口有一位技藝精湛的修表師傅。
同期:(楊志國) 有個徐大姐她跟我説,有一個人想到我這學習修表,後來聽説是個殘人,我説手好的都不一定能學好,用腳學那不是天方夜譚嗎?
解説:楊志國自己也是一個殘疾人,他並沒有嫌棄王建海的意思,只是他覺得修表這麼精細的活兒,心靈手巧都不一定幹得了,更何況是沒有手的人,他婉言謝絕了志國拜師的請求。可是遭到拒絕的志國卻並不死心,他想如果能讓楊師傅親眼見到自己的雙腳有多麼靈巧,或許事情還有轉機。
同期(楊志國):一天來了個人,也不説修表也沒什麼事就在這呆著。
同期(王建海):我們就聊天。有一次我正抽著煙呢,師傅也想抽煙,我就用腳掏出煙甩給我師傅一棵。
同期(楊志國):我拿起煙,他用腳玩那個打火機,啪的一下就給我點上了,動作特麻利。
同期(王建海):我師傅説你沒手啊!
同期(楊志國):他説我沒手。我説你手呢?
同期(王建海):冬天穿的多,我總是披著個大衣,他可能沒看出來,我説,我小時候淘氣電沒了。
解説:這時候楊志國恍然大悟,眼前這個沒有雙臂的小夥子,十有八九就是前些天朋友向自己介紹的那個想學修表的人。
同期(楊志國):我問他你是不是想學修表。
同期(王建海):我説是。
解説:得知了王建海的來意後,楊志國並沒有像上次一樣馬上拒絕,儘管眼前這個小夥子有股好強的勁頭,可是從事修表這一行近二十年的楊師傅心裏非常清楚,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想學好這門手藝都很困難,一個沒有雙臂的人那就是難上加難了。可看到小夥子期待的目光和靈活的雙腳,楊師傅決定先考考他。
同期(楊志國):我就扔給他一塊表,讓他先把表蓋打開,想給別人修表如果表蓋都打不開的話那還修什麼啊?
同期(王建海):我在凳子上一坐,拿兩腳一抱那表,拿著那開表器一擰,擰得慢點,倒是給擰開了。
同期(楊志國):他的動作很快,我想再難為他一下,拿個更難的給他開,沒想到他也很快打開了。
同期(王建海):我師傅説,你把螺絲給我拆了,把這表給我拆了我看看。當時就拿起那表就全給拆開了,後來我師傅説行。
同期(楊志國):我心就軟了!
解説:當天晚上,楊志國向老伴講起了王建海想拜師學修表的事。沒想到,老伴兒一聽,就勸楊志國一定得收下這個徒弟,還建議楊志國連學費也不要收了。
同期(楊妻子):這個娃挺懂事的,挺不容易的,我説來就來吧,也別收什麼學費了。
解説: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楊志國終於收下了這個沒有雙臂的徒弟,可是能否學到這門手藝,就全看王建海自己的了。每天王建海都認真觀察師傅的每一個動作,牢記在心,用腳跟著練,有時連嘴也派上了用場。
同期(楊志國):他要是不弄明白一個零件他決不睡覺,就有這個精神。我挺佩服他的。
同期(王建海):表裏面最難弄的是油絲,因為那個油絲比頭髮絲都細兩倍,那東西特薄,弄不好弄幾次就揉折了。戴眼鏡,有的時候一盯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眼起來都泛暈的,有時候晚上在燈底下看更費勁。
解説:勤奮好學的王建海徹底改變了師傅對他的看法,三個月後的一天,師傅把一塊顧客送來的有故障的手錶交給王建海,讓他嘗試著修一修。可沒想到,第一次獨立修表,王建海就惹怒了師傅。
| |
同期(楊志國):那天來了個女的修表,是一塊很貴的表,他(王)邊修表邊和女的聊天,不小心把一個很貴重的零件弄壞了。
同期(王建海):我師傅説的特別那個什麼,你要這樣,小子,你就這樣混吧給我,你混過這半年你走人。要平常我師傅,我師傅對我從來不嚴厲,就跟爺倆似的。
同期(楊志國):我當時特別嚴厲,他在一旁什麼都沒説。
主持人:這次經歷給了王建海刻骨銘心的記憶,從那以後,他下決心再也不讓師傅挑出毛病,很快他的修表技術突飛猛進,遠遠超過了其他幾個師兄。短短半年時間王建海就掌握了常人兩三年都難以掌握的技術。1998年春天,王建海拜別了師傅,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解説:王建海在河北省懷來縣老家做起了修表生意,可在這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縣城裏,修表的人並不多,有時幾天都沒有一個生意,這讓王建海開始變得焦躁不安。
同期(王建海):那邊畢竟客流量小什麼的,誰表也不天天壞,修一次都戴好幾年,誰表天天壞呀,修一次都戴好幾年,生意越來越淡。
解説:河北懷來距北京一百多公里,身邊也時常有人到北京去打工,慢慢地,他想到,北京是大城市,戴手錶的人多,名錶更多,修表的人也應該更多。2000年5月,王建海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到北京去修表。於是,在北京昌平區一個熙熙攘攘的市場上,多了一個修表的的攤位,攤主是一個用腳修表的小夥子。
同期(王建海):一開始去了有一個月,生意就是一天賺幾塊錢,一天幾塊錢的事,沒有多,十幾塊錢,二三十塊錢也就一天。
解説:一個用雙腳修表的人很快就成了天宇市場裏的一道風景,人們懷著同情、好奇、甚至懷疑的目光來打量這個準備靠雙腳賺錢的外地人。
同期(市場商戶):光著腳,你琢磨,他自己回去洗衣服、擦地全是這個腳,你想他有多苦,是不是他得坐著幹。
解説:對於光著雙腳幹活的王建海來説,冬天是最痛苦的時候,他的攤位就在市場的門口,刺骨的寒風經常讓王建海覺得腳都凍得不聽使喚了。為了不讓臟東西進到表裏,王建海堅持不穿襪子,他咬著牙強忍著。
同期(王建海):冬天就吹得冷,凍腳,經常鬧肚子什麼。一般我早上去了就接活,天好點了,要不就多放兩天,天好點了再幹。
同期(顧客):多冷,就這麼大一塊兒地方,夏天還好,冬天腳受得了嗎?
解説:就這樣風風雨雨、磕磕絆絆,王建海已經在北京打拼了整整七年了,七年的磨礪,不僅讓這個外地來的打工小夥成熟了許多,這個城市也慢慢接納了他。
同期(記者):經常來這兒吃嗎?
同期(王):對。
同期(記者):每次來這兒
同期(王):是。
解説:過硬的技術,謙和的態度,使得一開始帶著好奇、甚至懷疑的目光打量他的人們,慢慢接納甚至喜歡上了這個用雙腳修理鐘錶的外地人。日子久了,光顧表攤的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一天,一個曾經來過的老人站在了王建海的面前,而老人這次拿出來的表卻讓王建海的心懸了起來。
同期(王建海):滿天星,勞力士滿天星,20多萬。
解説:這麼貴重的手錶自己還是第一次見到,王建海端詳著這塊手錶,腦海裏突然閃現出師傅的一句忠告。
同期(楊志國):太貴的手錶你千萬別動,萬一弄壞了一個件你賠都賠不起。
同期(王建海):我心裏沒底,
解説:這塊價值不菲的名錶,讓王建海意識到真正的考驗來了。此時的王建海突然覺得自己的腳好像在不停顫抖。額頭上也已經滿是豆大的汗珠,這塊表的結構十分複雜,一不小心就會鑄成大錯。
同期:(王建海)一點一點,特輕特輕地去弄那塊表,一個件是一個件,這幾條螺絲是一個部分的,放一個盒裏,一點點特在意。
解説:為了把這塊表修好,王建海足足用去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工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天一大早,王建海將一塊完好如初的手錶交到了老人的手上。
同期(王建海):弄完了裝上了,走,我説走就行,別修完不走了,看了看,觀察觀察,走得挺好的,給他了。我跟他要了40元,但是他給了50元,給50元,我説這個多10元,他説不,衝這個小夥子不容易。
解説:王建海的努力終於贏得了顧客的讚許,他的修表生意越來越紅火,時常有一些人慕名而來專門找他修表。雖然王建海的攤位不大,一天忙下來也賺不了太多錢,但王建海卻活得十分開心。
同期(王建海):那會兒自己覺得挺欣慰的,自己反正不用説手背朝下向父母要錢了,自己能賺點,哪怕一天能賺包煙錢的事,賺點水錢的事,那都是自己挺高興的,怎麼都是靠自己的勞動賺的錢。
解説:天黑了,王建海回到了自己安穩而簡單的出租房,雖然現在生活的苦點累點但想想未來,一天的疲倦就拋到了腦後。
王建海:咱們賺0.5元錢咱買個燒餅,賺1元錢,咱買袋方便麵吃,那是自己賺的,不像説靠那個施捨,靠外界的同情,咱們是靠自己的腳藝吧,不能説手藝,靠自己的一技之長,來維持生活,覺得活得特踏實。
主持人:25年沒有雙臂的日子讓這個年輕的小夥子飽嘗了辛酸。如果不是王建海的堅強,也許他今天的生活將會是另一般景象。我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真誠地祝願他一路走好。好,感謝您收看我們今天的《人與社會》,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首播 9月3日18:46
重播 9月3日23:55 9月4日11:55
責編:王姍姍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