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6日 15:34 來源:
[內容速覽]62歲的文物研究員秦建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意外發現乾陵周圍有一個神秘的圓環。可當他與乾陵的工作人員來到實地考察時,並沒有發現這個圓環,不願就此放棄的秦建明經過幾十次的考查,頂著輿論壓力,終於證明了圓環確實存在,但成因卻無從考證。 |
| |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我們今天的人與社會。我是曉輝,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可以説充滿了傳奇色彩,也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個至今尚未解開的歷史謎團,比如説作為女皇,她為什麼要與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陵墓前巨大的無字碑究竟想表達什麼?為什麼乾陵的形狀像一個仰臥在蒼穹之下的睡美人?唐朝十八陵中為什麼只有乾陵從未被盜掘過?建國後我國曾針對乾陵進行過多次考古勘探,在這個過程當中曾經破解了一個個的千古之謎,而就在2006年初,一位考古工作者在研究乾陵的時候,又有了一個重大發現。
解説:六十多歲的秦建明退休前是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科技考古室的主任,三十多年來他一直從事考古工作,許多他參與的考古項目破解了一個個歷史秘團,幾年前,他到了退休年齡,但因為他對考古工作的熱愛,更因為他近四十年來積累下的寶貴經驗,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請他依然在原單位以研究員的身份參加各項考古工作。而在眾多考古研究中,秦建明對乾陵的研究情有獨鍾。
秦建明:我們現在研究下來,大概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千米),什麼概念呢?就是相當於一個中型的城市的面積,這麼大一個乾陵。
解説: 乾陵位於陜西省乾縣境內,是唐高宗李治與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也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掘的皇陵,神秘的乾陵地宮究竟位於何處,又到底埋藏了多少寶藏,陵墓前巨大的無字碑究竟想表達什麼意義,乾陵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千古之秘,由於它在許多方面都首創了華夏第一,因此被許多中外學者譽為天下第一皇陵,而多年來,乾陵的考古調查也一直是秦建明研究的重點。
秦建明:所以我們就把這個地區進行一點一點地搜索,找找看有沒有其它的遺跡。
解説:2006年初,在對一組八十年代的乾陵航拍圖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秦建明意外的發現了一個圓環。
秦建明:看到這兒以後確實很懷疑,是不是眼睛看花了?怎麼在這個圖裏邊有這麼圓的一個圈?
解説:這個發現讓有著多年考古經驗的秦建明有些摸不著頭緒,由於三十多年來對乾陵研究的偏愛,他對乾陵可以説是非常了解,陵園的地面建築是按照唐長安城的格局建造的,分為內城和外城,雖然千百年來因天災人禍,地面上原有的建築已被嚴重破壞,但從現存的遺跡和史料上看,從未在陵域內發現過圓環,秦建明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年老眼花,他趕緊找到科室的其他兩名同事,一起進行分析辯別。
秦同事:我們當時拿過來這個航片一看,確實上邊有一個很完美的圓形。
解説:在乾陵的航拍圖片中竟然顯示出一個這麼完美的圓環,可在乾陵上千年的歷史中,從沒聽説過有圓環的存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
秦建明:首先應該證明的是它是不是一個真實的東西,因為過去拍這個照片的時候,有一些光暈,有些污跡什麼東西?會不會形成這個東西?
解説:為了便於分析,大家馬上把航拍圖片進行掃描,並在電腦上進行加工處理。
秦同事:後來在電腦處理以後這個圓環遺跡就更清晰了。
解説: 看著經過電腦處理後清晰圓型,秦建明仍然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組航拍圖片是八十年代拍攝的,會不會是由於當時的技術原因,導致圖片中産生一個圓的形狀呢?
秦建明:當時我考慮到是會不會是照片在印製的過程中,或者在拍攝的過程中造成的光暈或者其他的痕跡?給疊加上去。
解説:産生這種疑問後,秦建明馬上來到了單位裏專門負責洗印照片的同事那裏,請他幫忙分析一下這個圓環的成因。結果大大出呼了他的預料。
秦同事:這個有點過於規整,如果它要是洗的問題。它和這個溝沒關係,它如果洗(印)或者別人弄的。他就可能很均勻的跨過這個東西,對不對?這邊還有個殘缺,剛好到溝它就沒了,跟地形很融合,這也是認為它是過去原始圖象的一個證據
解説:不是拍攝洗印導致,難道這個圓 環真的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地面上真的有這麼一個圓環,按比例算下來直徑應該有110米,環的寬度應該在三四米左右,這麼大的一個環,到底處於乾陵的什麼位置呢?當晚,秦建明一夜沒有回家,守在單位的圖書室,找出關於乾陵的各類地圖進行比較查找。
秦建明:航拍照片上有溝壑,有道路也有村莊,可以和地圖進行印證。
解説:根據乾陵附近三十多平方公里的道路溝壑進行比對,秦建明終於找到了圓環的所在地,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等著他的卻是一個更大的意外。
秦建明:它的中間有一個墓葬,這是唐代乾陵的陪葬墓,叫李謹行墓。這個墓葬已經被發掘了,證實是一座唐代的陵墓,一座墓葬,那麼這個環呢,剛好圍繞這個墓葬一週。
解説: 圓環的正中心竟然是燕國公李瑾行的墓葬, 據史料記載,李瑾行是唐朝的一名大將軍,由於驍勇善戰,功績卓著,賜姓李氏,並准許死後陪葬乾陵。那麼為什麼他的墓周圍會有圓環,這個圓環與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又有著什麼關係呢?
秦建明:它的主陵也就是武則天墳墓的地宮,還有四公里左右。
解説:找到了圓環的準確位置,秦建明馬上與乾陵博物館取得聯絡,並迅速和同事一起趕往乾陵,一路上,每個人都很興奮,還伴著一點點緊張和期待,也許對考古工作者來説,這樣的經歷正是一種享受。
此時,乾陵博物館已經由樊英峰館長直接&&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與秦建明等人共同研究這個神秘的圓環。
解説: 樊英峰館長介紹,修建乾陵前後歷經五十多年,規模非常宏大,地面各種建築三百多間,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但史料上卻從未有過關於圓環的記載,要想證實有圓環的説法,只能先到實地去考查,當天中午,大家來不及吃飯就匆匆趕往李瑾行的墓葬,可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15秒片花
解説: 1972年春天,陜西省文管會曾對李謹行的墓進行過發掘清理,出土文物300多件,因此根據地面現存的封土堆,研究小組很容易就到達了李謹行的墓,可誰都沒想到在距乾陵主峰,也就是武則天陵墓地宮三四公里以外,已經被大片的農田和一些溝壑遮蓋,地表面無論是土壤還是植被絲毫看不出這個圓環是什麼構成的。
秦建明:我們到這來一看什麼都看不出來,地表上莊稼,茂盛的生長,周圍是也沒有什麼人。沒有一絲一毫的跡象,
| |
解説:看到這樣的結果,有人開始猜測,發現圓環的這組航片會不會有人動過手腳,由於航片是二十多年前拍攝的,原始底片已經無從查找,大家不禁又一次懷疑起圓環的真實性。
秦建明:就是它是個什麼樣的東西,是不是實際存在的東西,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疑問。
解説: 秦建明失望的回到了西安,可他卻並沒有就此放棄,每天他幾乎所用的時間全都在各大圖書館、資料室裏度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竟然找到了一組六十年代拍攝的乾陵航拍圖片,比發現圓環的那組圖片整整早了二十年。
秦建明:不同時代的黑白照片,我們又把那個照片找出來,找出來後非常奇怪,恰恰在這個同一位置,也有一個圓環,和它是重合的。
解説:自從得到這組圖片後,秦建明一次又一次的來到乾陵進行實地考查,有時在李瑾行的墓葬前他可以坐上一下午,有時繞著墓葬能走上一整天,誰都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秦建明:裏邊如果地下有東西的話,它在外表總會有暴露的跡象,有所反映,這種反映,可能是在特殊的環境下能表現出來,由其內必表現在其外。
解説: 充滿信心的秦建明每天都在乾陵尋找著蛛絲馬跡,在他的帶動下,其他人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一天,在李瑾行墓東南方面的一塊田坎上,人們突然發現了一個豁口。
秦:剛好這地方有個豁口使我們感覺到有一點證據。
解説: 這塊挖陷會不會與圓環有著某種聯絡呢,根據三十多年的考古經驗,秦建明首先會這塊土質進行了初步分析。
秦:都很整齊,但是在這個地區突然出現了一個凹陷,它塌方了。
解説: 即然是活土,就説明一定被人動過,也許這就是解秘圓環的突破口,秦建明趕快找來小組其他人拿出航拍圖片進行比對,結果讓大家更加堅定了這種猜測。
秦建明:在這個豁口的附近,忽然彎了一下過去了,這也是一個跡象,就是這個白色的小道在這彎進去,彎進去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豁口的存在。豁口的存在就剛好在咱們環這個地方彎曲了,這就是一個很特殊的異常。
解説:接下來大家馬上對這塊下陷地進行測量。在第一次來乾陵之前,秦建明就通過對航片分析,確定圓環直徑為110米,那麼以李瑾行墓中心到東南方向這處豁的距離就應該是半徑55米,那麼結果究竟會怎樣呢?
秦建明:你把這個冢給它兩邊拉(量)一下,把直徑先算出來。
同事:7米、55(米)美的很,最終的。
秦建明:55(米)加對了沒有?
同事:加了加了。
秦建明:55(米)嘛,好好好,剛好是55(米)。説明咱們量的基本準的差不多。
解説:這一發現讓中組成員都興奮起來,秦建明也露出了許久未見的笑容。大家由此推測,如果這個豁口真的是圓環的話,那麼只要延著李瑾行墓向外延伸55米左右,以環狀查找,就一定還能發現其它跡象,果然,在李瑾行墓西南56米、西北56米處又分別發現了兩處斷崖。
秦建明:這地方不是一個壕坎嗎?到這突然軟了,你看,它這就塌了,就形不成硬坎了。這又是一處田坎凹進去,再次證明這個圈是一個疏鬆的結構。這個圖上看可以在這個地方,一個是在這個豁口,再然後到這個口,然後再就是攀登過去看這個口。
解説: 隨後,李瑾行墓正北和東則55米處,又發現了兩處豁口,經過對幾個斷崖的測量,發現豁口寬度與原來按比例計算的圓環寬度基本吻合。
秦建明:東側的斷崖上看的話,它可能在三米以上,有可能和我們在圖上量的這個寬度基本上不多。
解説:通過位置測量和對下陷部位土質分析,秦建明終於對圓環的真實性得出了一個結論。
秦建明:土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們從這兩點上就證明了這個圓環是存在的。
解説:經過幾個月的考查研究,秦建明和小組成員終於可以確定,航片上顯示的圓環確實存在,那麼這個神秘的圓環為什麼只能在航拍圖片上看到,它到底是不是古代的遺存?又為什麼會出現在乾陵的範圍內?秦建明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主持人:其實,自從在乾陵的航拍圖片上發現了這個圓環之後,每一位參與研究的工作人員都意識到這個發現,意義非同尋常。因此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守口如瓶,不希望這件事情在還沒有弄清楚之前就傳出去。可是事與願違,這個消息還是不脛而走,結果正如大家所料,這個消息像重磅炸彈一樣,一下子在老百姓當中傳開了。一時間網上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猜測。甚至還有許多鬼怪之説。這給秦建明和研究小組的成員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大家深知,乾陵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如果圓環真的是古代遺存,可能對充實乾陵遺址考古內容,豐富乾陵考古文化內涵等等。都會産生深遠的影響,那麼這個神秘的圓環到底是什麼呢?
明天同一時間歡迎您繼續關注
主持人: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因其宏大的建築格局以及難以估量的地下遺存而舉世聞名,前些時候,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的秦建明在分析一組八十年代拍攝的乾陵航拍圖片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巨型圓環,直徑達110余米,為了確認這個圓環是否真實存在,秦建明和乾陵博物館的負責人可以説是費盡週折。
首播:CCTV10《人與社會》2007年3月16日23:10
重播:CCTV10《人與社會》2007年3月17日11:55 18:46
神秘的圓環(下)
[內容提要] 神秘的圓環到底是什麼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秘團!秦建明與乾陵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展開調查,有猜測説是墳墓遺址,有線索稱是戰壕,有人説這是地殼變遷等等,而經過科學考證,這些説法被一一排除,最終,經過對土質、土層的化驗分析,秦建明最終確認這個圓環是古代戰場的防禦壕溝。
首播:CCTV10《人與社會》2007年3月16日23:10
重播:CCTV10《人與社會》2007年3月17日11:55 18:46
解説: 在專業人士對照片分析後,排除了洗印導致圓環成像的可能,秦建明又和科室人員通過對比計算,發現圓環的正中心是已經發掘的唐朝燕國公李瑾行的墓葬,帶著這一結果,一行人充滿希望的趕往乾陵,可結果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地表沒有任何特殊痕跡,但秦建明並沒有就此放棄,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觀察,考證,土質分析,終於通過李瑾行墓周圍幾處田坎下陷確認了圓環的真實存在。
秦建明:和顯靈沒有任何關係,這個是屬於以訛傳訛。
解説:就在秦建明和乾陵博物館兩組人馬共同對神秘的圓環進行研究調查時,乾陵出現神秘圓環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網上出現了各種猜測,有人説是盜墓者的標識,有人認為是外星人的傑作,更有甚者,認為是女皇武則天在顯靈。
除了一些迷信的猜測之外,還有人把圓環與國外的麥田圈現象進行比較,近年來,幾多國家相繼出現麥田圈現象,它表現為農田成熟季節,麥稈有層次、工整地彎曲倒下,從高空向下看,會出現各種奇怪的圓形或幾何圖形。向來做事認真的秦建明一聽到這種説法馬上站出來否定了此種推測。
秦建明:麥田圈一般都是植物裏邊産生的那種環形圖案,這個(圓環)是在地面下的結構,他是地面下的結構,不同在地表上有所反映出來的東西,兩個是兩碼事。
解説:看到網上有這麼多人參與乾陵圓環的種種猜測,秦建明意識到乾陵受人關注的程度,因此他認為,圓環的研究意義格外重大,不容許有絲毫差錯,與此同時,乾陵博物館也加派了研究人員對圓環進行考查。大家一致認為首先應該確認圓環到底是古代遺存還是後人所為。想得出結果只能先從圓環所在地李瑾行的墓葬入手,那麼這座陪葬墓在乾陵十七座陪葬墓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呢?在乾陵西乳峰的闕樓上,研究人員進行了初步分析。
乾陵博物館業務主任劉向陽: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就是乾陵是女皇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在這個陵園的東南方向分佈了十七座陪葬墓。我們現在看到最近的這一個就是懿德太子墓,它的東邊是永泰公主墓,再東邊是章懷太子墓。唐陵陪葬墓一般都是按親疏關係和職位的高低由近及遠排列的。我們從這個懿德太子墓看過去,那有一個圓包,它就是我們目前發現最大圓環所在地——李謹行墓。
乾陵博物館館長樊英峰:這個墓非常特殊,離乾隆也不太遠,幾乎比永泰公主墓差一點。永泰公主墓離乾陵是2.5公里(千米),它大概就是不到3公里(千米)吧,其它都墓在3公里(千米)以外。
解説:按照樊館長的説法,陪葬墓離主陵越近,説明陪葬墓主人的地位越高,而李瑾行並非皇親國戚,卻埋葬在主陵附近,那麼燕國公李瑾行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副館長梁桂林:李謹行在整個十幾座陪葬墓當中也不算很特別親近的大臣,特點之一他就是一個少數民族首領。三品官是一個大將,他打仗很有功,就是李謹行。尤其在平叛這個吐蕃叛亂,就是現代今天的青海省,叛亂時他立了大功。去世以後,朝廷把他陪葬乾陵。
解説: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地面建築倣唐長安城格局營造,分為內城和外城,《唐會要》記載貞觀十四年乾陵曾造屋378間,其規模宏偉可想而知,研究小組由此推測,李瑾行並非皇族成員,被賜姓李氏,並埋葬在距主陵較近的位置,説明他當時深受朝庭重視,那麼他的墓葬是否也會有一些地面建築,如果有的話,這個圓環又會不會這些建築的地基呢?
《唐會要》裏邊沒説過這個?
梁桂林:按圓這個形式來做這個佈局,它一般都是方形的。咱們就看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其他這個陪葬墓。唐代的陵墓、唐代的墓葬都是這個方形的。圓的就沒有,建築遺跡它應該是,建築基址應該是用夯土來做的,因為地基畢竟要堅硬一點、 結實一點,所以我們發現的環土質比較疏鬆,建築遺跡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解説:從這兩點分析,這個圓環應該不是地面建築的地基,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一些都毫無頭緒,眼看著考古調查無法進行下去,秦建明又一次讓大家見識了他那股不服輸的倔強脾氣,他開始挨家挨戶地進行了解,希望在一些年長的老人那時打聽出一些線索,哪怕是一段兒歌、一個傳説都會認真記下來,回去查找史料進行核實,他的執著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乾陵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對當地的老鄉比較熟悉,不管天氣多麼惡劣,他們堅持著跑遍了周邊的村莊,一天,在一位八十多歲的老鄉那,他們還真得到了一個新的線索。
同期:我是咱(乾陵)博物館的
同期:你今年有多大年紀?
老鄉:我八十。
同期:八十了,那我問你可能就問對了。俺想問一下,五里墩的李謹行墓,你記得起來咱周圍原來修沒修啥東西?
老鄉:修過。解放以前隊伍都要修戰壕上面修碉堡。
解説: 老人告訴大家,小的時候,他親眼看到李瑾行墓周圍挖過戰壕,只不過解放以後,因為種地把這些戰壕都填平了,這個線索讓大家心中一動,難道,這個圓環真的是抗戰時期的戰壕?可老人隨後的介紹讓大家剛剛燃起的希望又破滅了。
同期:這戰壕大概離整個墓有多遠?
老鄉:有個丈幾遠,丈幾大概一丈就是三米,大概就有個五米遠。有個五米遠的距離,這個跟咱量的距離(差太多了)。
同期:修炮樓的時候在周圍,挖沒挖過圈子?
老鄉:周圍沒有挖過。
解説: 隨後大家又走訪了幾位村裏上了年紀的人,證實了那位老人的説法,抗戰時期,墓葬周圍確實挖過戰壕,只是戰壕跟墓葬的距離只有五米左右,而航片上顯示的圓環與墓葬最近的距離也有55米,戰壕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當地一些地質學者突然在網上公佈了一條消息。
秦同事:有些地質工作者也來參加到這個圓環的研究裏面,他們説在乾陵周圍有好多地質現象,就是有圓環。而且呢最大的一處可能要四百公里(直徑)。
解説:這個消息讓秦建明等人大吃一驚,如果關中平原有一個直徑四百公里的圓環,南到秦嶺,北到內蒙古自治區, 東到黃河,西到青海西藏,真能有這麼大的一個圓嗎,如果有又會與乾陵這個圓環有什麼關係呢?秦建明連夜找來陜西省衛星圖片,發現上面果然隱約可見一個巨大的圓環。
秦同事:就我們看了以後大概是山脈所形成的一個自然現象。形狀有點像圓形,這個跟考古絕無聯絡,似乎也跟人類毫無關係。四百公里這個圈你怎麼畫?
解説:經過分析,這個直徑四百公里的圓環是一種地質現象,那麼乾陵圓環會不會也是一種地質現象呢,如果這個猜測成立,乾陵圓環將與考古毫無關係,也就意味著研究小組近半年來的辛苦工作是在白白的浪費時間。對於秦建明來説,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他每天不是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分析乾陵圓環的圖片,就是找朋友同事化驗從乾陵帶回的樣土,半個多月後,秦建明終於向大家宣佈了一個結果。
秦建明:不一樣,還是不一樣,這個環應該是人類的工程結構。它是一種工程結構,那個五公里四百公里,它是一個大地的地質結構,可能兩者區別比較大。
解説:為了使這種説法具有説服力,秦建明和研究人員專門在圓環經過的地方做了一個剖面,通過剖面的土質來判斷這個圓環到底是地質現象還是人為造成。
秦建明:這個地方,咱們現在看到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剖面。這個溝的剖面,這個剖面的位置剛好位於咱們圓環通過的地方。那麼這個地方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剖面,垂直剖面。這個剖面上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兩邊的土是不一樣的。這邊的土是雜土,它比較疏鬆;這邊是原生土它比較硬。那麼它們中間有一個界,這樣一個界線,這個界線就代表著兩側土的結構不同。成因也不同。那麼這個土是被人動過的,剛好它在環的線上。
就在這時,乾陵博物館的業務主任突然想起曾有老鄉向他反應的情況。
劉向陽:據農民給我們介紹的話就是這個地方的莊稼的顏色,跟兩邊的一般都是有差別,就是它能比旁邊長的,稍微茂盛一點。我們現在懷疑可能是由於地下土質疏鬆原因造成的。
解説:聽到這個情況,秦建明高興的拿出了採集土樣的分析結果,上面顯示,中間填充部分的土壤在溫度、濕度、密度等方面都與周圍的土壤有區別,但因為年代久遠,加上周圍種上了莊稼,所以在土地表面用肉眼無法將其辨別出來,只有從高處大面積的來看,由於土質有差別加上植物發育不同,才能顯示出顏色的差別,也就是圖片上那個顏色稍深的圓環。
秦建明:如果人類活動把這個地層挖破了,那麼再把這些土倒回去的話。那這個土已經不是原來的結構了,它就把幾個層混起來了,混起來後,倒進去以後,這中間被挖破的地方,這個土就是雜土。顏色結構都不一樣,如果從天空看起來,大面積的就能區分出來它的這個形狀。
解説: 根據這個剖面,可以準確的判斷出造成圓環現象就是因為土壤曾被人為挖掘過,也就是説這個以李瑾行墓為中心,直徑110米的圓環決不是一個地質現象, 而且通過這次剖面,研究小組還得出了圓環在地面以下的大體形狀。
秦同事:地層的斷面上來看,它是一個垂直的,就是有一定斜度的遺跡現象。
解説:根據這一結果,秦建明同研究小組經過仔細的分析,最終共同得出了一個結論。
秦建明:兩側外面是生土中間是活土,我們就從這兒基本上找著了這個環的結構。它的結構就是一個被填充起來的壕溝,從現在這個結構上來看它應該只是一個工程,只是一個工程。而且是以壕溝為主的工程,初步可以這麼講。
解説: 經過長達十個月的考古調查、判斷分析,最終確認航片上顯示的圓環是一種以壕溝形式為主的古代遺存,但是,這個壕溝究竟是哪個朝代的?它有什麼用途?與乾陵是否有著某種聯絡?秦建明和研究小組的每一位考古工作者都對揭開秘團充滿信心。
秦建明:我就希望能有更多的發現,我們對乾陵認識的更清晰一些,這就是我們考古的目標。
樊館長:在帝王陵墓這個範圍內有許許多多的破解之謎等待我們去破解,那麼乾陵出現這個圓環事件對我們進一步認識帝王陵墓建築制度、文化內涵提供了一個新的資料。
主持人:我們記者在拍攝這期節目的時候
,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一位考古工作者表現出的高度責任感。他們用科學的態度和辛勤的勞動對待考古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就在我們拍攝乾陵圓環事件的過程當中,網上又傳出一條關於乾陵地宮被發掘並且發現寶藏五百噸的傳言。乾陵博物館的領導一再委託我們要在節目當中聲明一下,這種説法純屬謠言。為了保護好乾陵,按照國家的指示,至少五十年內不會發掘乾陵。但是感謝所有關心乾陵的人們,為了這些關心,他們會更加深入細緻的研究乾陵,努力保護好這座屬於全人類的歷史文化遺産。
首播:CCTV10《人與社會》2007年3月16日23:10
重播:CCTV10《人與社會》2007年3月17日11:55 18:46
責編:西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