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紅燒肉的典故
“回贈肉”是蘇東坡在徐州期間創制的紅燒肉,當時蘇東坡在徐州曾奮戰過,全城百姓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2、 紅燒肉的竅門
挑肉最關鍵。肉要五花肉,而且一定要帶皮,而且以“肋條肉”為好,也叫“夾心肉”,就是豬肋骨那塊的帶皮肉。而且不能切得太小,太小易縮易碎,成菜品相不好。
做紅燒肉是慢功夫,切忌旺火急燒。而且要時不時看一下,不讓湯汁燒幹。
放醋可以讓肉質膨松,更容易燒爛。放醬油的時間要等到肉爛後,放得太早,肉見鹽分燒不爛;放得太晚,只是外層上色,內裏不入味。
糖的數量,以一斤肉一兩糖為宜。而且最好用冰糖,這也是紅燒肉燒得好吃的一個關鍵。
加料酒,紅燒肉的肉皮燒出來以後有彈性,酒精會在燒的過程中揮發掉。
3、 于炒糖色
糖色炒制的好壞,關鍵在於火候。炒制時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80-190℃之間為宜。如果火旺溫度過高,就會産生焦糊苦味,影響菜肴的口味。
炒糖色時用慢火,能使糖慢慢溶化,水分蒸發並焦化,産生焦糖氣味,達到糖色的質量要求。
家庭可用油炒法製作。方法是:將炒鍋擦乾凈炒熱,倒入一些油,待油熱後,放入50克白糖,隨即用菜勺不斷攪動,此時隨油溫升高,糖開始熔化起泡,待泡由大變小,油麵全部翻起,色澤由淡黃變棗紅或深紅。
4、 于銀魚
銀魚是淡水魚,産于長江口的體形略長,俗稱“面丈魚”、“麵條魚”。太湖銀魚,歷史悠久,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盛世産銀魚。宋人有“春後銀魚霜下鱸”的名句,將銀魚與鱸魚並列為魚中珍品。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與白蝦、梅鱭並稱為“太湖三寶”。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産量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高。太湖銀魚産期主要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銀魚營養豐富,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鱗無刺,無骨無腸,無腥,含多種營養成分。人稱“魚參”。經過曝曬製成的銀魚幹,色、香、味、形經久不變。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