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國家地理 > 綠色空間 > 正文

系列片《綠色追尋者》1月7日------1月16日19:37播出

CCTV.com  2008年01月02日 14:29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  在2007年中國年度綠色人物當中,兩位大導演的當選最引人注目,他們是張藝謀和馮小寧。大導演,往往會讓我們把他們和投資巨大的片子聯絡在一起,如今他們登上綠色環境舞臺,倒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因為在影視圈,環境上的負面消息似乎太多,影視界一些名人往往是社會爭論的焦點。

  綠色追尋者—綠色導演--馮小寧1月7日19:37播出

  在2007年中國年度綠色人物當中,兩位大導演的當選最引人注目,他們是張藝謀和馮小寧。大導演,往往會讓我們把他們和投資巨大的片子聯絡在一起,如今他們登上綠色環境舞臺,倒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因為在影視圈,環境上的負面消息似乎太多,影視界一些名人往往是社會爭論的焦點。然而,當你真正走近他們時,你會發現影視圈裏不只是媒體經常曝光的環境問題,也有值得大家尊重的追逐綠色理念的大藝術家。馮小寧,他就是這樣一位綠色導演。因為從他第一次編劇並執導電影《大氣層消失》開始,馮導就和環保結下了不解之緣.

  綠色追尋者—大俠張紀中1月8日19:37播出

  去年11月26日,在2007年中國綠色年度人物評選新聞發佈會上,組委會公佈了24人的候選名單。在所有的候選人當中,其中有一位候選人特別引人關注,這就是大導演張紀中。因為這位曾拍過多部武俠電視連續劇的資深製片人、導演,三年前拍攝《神雕俠侶》時,在九寨溝的風景名勝區曾留下了毀壞自然環境的名聲,倍受社會爭議。如今他一下子從一個環保的負面角色變為了一個正面形象。

  張紀中認錯改錯,多次公開道歉,汲取教訓,積極參加環境公益活動,在劇組中首創設置環境監督員。2007年3月22日,他參加了“綠色影視”座談會,在會上他表示了要重視環保愛護環境的誠意,還對影視拍攝的環保要求提出了一些建議。2007年3月 31日,他參加了“綠色中國環保公益日”活動,通過植樹來踐行環保。作為公眾人物,他呼籲環保拍戲,珍惜環境。張紀中現象,實際代表着中國影視界環境意識的集體覺醒。

  綠色追尋者—淮河衛士霍岱珊1月9日19:37播出

  1998年,他辭去令人羨慕的公職,以民間環保人士的身份,專心投入淮河治污,至今9年。他拍攝的上萬幅照片,揭露了一個真實的、傷痕纍纍的、致命的淮河。

  從45歲開始,他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將余生投入了拯救一條河的行動。

  他就是“2007年度綠色人物”,被國家環保總局稱為“我們放在淮河的一雙眼睛”的“淮河衛士”霍岱珊。幾年來,霍岱珊從民間募集了價值100多萬元的藥物,救助癌症患者200多名,併為16名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找到了救助資源。

  然而,榮譽的背後,隱藏着難言的尷尬。霍岱珊也在調查大企業污水排放口時被打,為免家人擔心,一個禮拜不敢回家。在救助別人的親人時,他自己卻有16名親人先後死於癌症。幾年下來,他搭上了家裏的全部積蓄,面對老伴無言的怨懟,卻始終無怨無悔。他説,我就是要看到這條河流的改變,看到父老鄉親們生活狀況的改變。

  綠色追尋者—造 林老人趙希海1月10日19:37播出

  這是一位來自東北茫茫林海中的老人。年輕的時候他曾是林場裏有名的伐木能手,勞動標兵,倒在他手下的樹木數以萬計,退休後,同樣也是這雙手,創造了一個山林裏的奇蹟,18年來為國家義務植樹11萬棵,價值六十多萬元。這位老人名叫趙希海,18年,6000多個日日夜夜,他不求名不求利,把自己的春夏秋冬都獻給了大山,那麼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這位70歲的老人在大山裏默默奉獻這麼多年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位普普通通老人的生活,感受他的辛勞與快樂,平凡與偉大。

  綠色追尋者—送菜籃子的農民--陳飛1月11日19:37播出

  陳飛,浙江省溫州的一個農民,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目睹了自己的家鄉正在被慢慢污染,而身邊的人卻熟視無睹.為了尋回兒時對家鄉的美好記憶,為了喚醒周圍的人們要重視保護環境,陳飛做了一件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四處宣傳,讓人們重新拿起菜籃子,拒絕白色污染,而且他還自費買了很多菜籃子送人.他的這個行為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的人認為他有所圖,而且不相信他能堅持下去.然而,陳飛堅守着自己的信念,並且開始向全國各地宣傳使用菜籃子,到2007年,陳飛已經送出了7000多個菜籃子.

  綠色追尋者—鄉村鍋爐專家 1月14日19:37播出

  煤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但燒煤總是弄得煙霧滾滾,污染着空氣和大地,專家們幾十年來研究如何節省能源,如何讓煤乾淨地燃燒,如何減少污染排放,卻總是難以找到有效辦法。可是,陜西白水縣一個瘦小的農民卻做到了——他發明的環保節能鍋爐,排出的煙是透明的,燒盡的渣幾乎是白色的,而且,能夠節省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煤。算一算,如果全國都用上這樣的鍋爐,每年可以省下約1.6億噸煤,這些煤如果用來發電,將是三四個三峽大壩每年所産生的電量。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有着八項發明、三項專利的56歲的農民,只有小學文化水平。他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梁長安這個農民發明家的經歷將告訴觀眾答案。

  綠色追尋者—自然之女1月15日19:37播出

  呂植,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説起她,人們總想到這是一位熊貓研究專家。從1985年起在秦嶺進行野生大熊貓的考察研究八年,使她成為“離大熊貓最近的人”,她的努力和成就,改變了人們對於女性難以在科學領域獲得高端成果的偏見。

  但就在這時,已走在科學前沿的她,開始把目光從研究轉向保護,她的角色從一個科學家成為了一個生態保護的行動者。從1995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物種與保護區中國項目主任,到2002年成立保護國際中國項目辦,她始終行色匆匆,與夥伴們尋找用各種富有創意的方式,努力挽救滿目瘡痍的環境與生態。

  綠色追尋者—“藍藻剋星”劉光釗1月16日19:37播出

  太湖的水養育了他,祖國的環保事業牽掛着他;14年前,他懷揣十年國外拼搏的收穫,回國開創環保公司,他給自己的工作起名“三愛”——是“愛天、愛地、愛水”,更是“愛國、愛家、愛人”;在澳大利亞,他有利潤豐厚的公司,在國內,他自掏腰包七千余萬,卻只把還湖泊一片清澈作為十餘年拼搏奮鬥的唯一回報;一位上海市領導是這樣評價他的,“你是帶着感情治水的。環保企業千萬家,用自己的錢搞治水的只有你的公司。”他就是,心繫我國藍藻治理事業的劉光釗。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他用自己的先進技術和滿腔熱情,創造的不僅僅是一個治理藍藻的系列故事,更是一個知識、財富與信念的傳奇。

責編:李紅立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