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一個角色牽連兄弟倆人
蔡元元、蔡安安兄弟倆的父親是當時著名的戲劇表演藝術家蔡松齡先生,正是在黃佐臨執導的影片《表》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才使得黃佐臨導演向當時正在籌備《雞毛信》拍攝的石揮推薦了兄弟二人。最後二人之間海娃、狗娃角色的互換以及影片篇幅的限制,影片中集中展示的只是兒童團員海娃送信的過程,但是當時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共同經歷了那段拍攝前放羊的真實體驗,這場站在山頭上推倒消息樹的經典鏡頭也是兄弟倆為數不多的幾場同時出演的片斷
| |
二、 放羊娃與羊群培養感情怕羊咬
全劇組都到北京的西山去體驗了三個月的生活,兄弟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學放羊。當時專門請了兩個羊倌管理戲裏面出現的三十幾頭羊,中午元元要帶著一大碗飯去送飯,然後去放羊。開始元元還真是很害怕,要求他帶著頭羊走在前面,羊跟在後面不停咬他的腳後跟,元元不想讓它咬就越走越快,結果羊也就越走也快,最後都跑起來了;還有一次,元元想騎頭羊,頭羊非常狡猾,不讓人騎,它一低頭就把人退下來了,然後還跑著頂過來,當時可把他嚇壞了,最後它就是輕輕的頂了一下肚子,其實它已經認識元元了,鬧著玩呢
| |
三、冬夏兩季交替拍攝羊群水土不服
蔡元元在影片中機智的眼神、熟練的放羊動作以及勇敢的神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抗日小英雄海娃的生動形象,也使海娃成為了深留幾代觀眾心中經典人物。影片拍攝前劇組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前往拍攝地北京西山與當地農民共同生活,其間經歷了西山降雪、拍攝地更換、羊群中暑等眾多困難,這些從城市裏來的從未體驗過抗戰與農村生活的電影人用自己的執著精神完成著對這部兒童片的拍攝
| |
四、影片中抗日小夥伴五十年後再相聚
從1952年開始的一年多的時間裏,扮演兒童團員的幾個小演員們就與劇組在一起經歷了從農村體驗到轉戰幾地拍攝的生活,劇組的老演員對孩子們的關懷至今深留孩子們的心中,然而影片中的許多的老影人也已經逝去。
| |
五、剪得僅有兩場戲份的狗娃和桂妞
狗娃和桂妞的扮演者蔡安安和馬立作為海娃的親密夥伴,有很多與海娃一同上學、遊戲、放哨的戲份,但是目前影片因為篇幅的限制與集中表現小英雄海娃的戰鬥生活刪減了不少的內容,但是僅有兩場戲的蔡安安和馬立依然為自己能夠參演這樣一部優秀的兒童影片而自豪
責編:趙蕾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