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5日 23:43 來源:
平時魚見了人躲還來不及呢,這裡的魚卻和人們這般親近,難怪人們把它們叫做親親魚呢。
遊客甲:到海口次數多了,但是泡這樣的魚療是頭一次。
遊客乙:挺舒服, 挺癢的。要不來個特寫,我受不了了, 跳起來了。(笑)
海口市假日海灘 管理人員:回頭率比較高 再一個比較新鮮。
是呀,洗浴的時候有小魚相伴,魚又這樣“親親啃啃”,心情自然就不一樣了。
人和魚這麼親近,有回歸自然的感覺,那這到底是一種什麼魚呢?
原來,這是一類鯛科的熱帶魚,它們平時喜歡吃高蛋白食物,而且天生膽子大,不怕人。和人這麼親密接觸,人的角質層和老熟皮膚就成了它們的美味。這小魚長不過3厘米,細小的牙齒咬一下,不會有疼的感覺,而是癢癢的。
另外,這種魚比較喜歡溫暖的環境,對水溫的要求比較高,一般不能低於20度,高溫則可以達到43度,難怪它們在浴池裏活得這麼自在,這在魚類當中還是不多見的。
人們正是利用了親親魚愛咬噬和耐高溫的特點進行開發,搞起了魚療,很受歡迎。
袁成軍原來在四川老家就養過魚,他看到魚療潛在的市場,在海南比較早地搞起了親親魚養殖,幾年下來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為了防止病菌傳染,每次投放魚苗前要進行清池消毒。
袁成軍(海南新之源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清池的時候,我們要用生石灰來消毒,把以前殘留的那些東西,包括一些不一樣的魚種,有些水生物全部要徹底清理,清理以後我們重新放水,重新來調水質,重新再來養。
親親魚最適宜的水溫是25度左右,PH值7,每畝投放量50萬尾。
放上魚苗,開始袁成軍覺得這種魚沒什麼特別的,吃的有專用高蛋白配方飼料,小魚食量又不大,每天早晚各喂一次就夠了;親親魚比較皮實,可為了防病,隔三差五地還得進行水面消毒,管得夠精心的,可是沒過多久袁成軍卻發現不斷有死魚出現,這是怎麼回事呢?
魚是不是得了什麼病?不像,這裡的水質很好,消毒也從不馬虎。那問題出在哪呢?
袁成軍可坐不住了,天天在池塘邊觀察。後來,他發現小魚長到一定程度,魚的個體有了差異,大一點的魚開始欺負小兄弟,同類相殘比較嚴重。
袁成軍:它這個魚有攻擊性,它從小就有,它就是大魚吃小魚。
死魚的原因找到了,問題就出在大小魚混養上,所以,親親魚管理上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定期分級,分類飼養。
袁成軍:稍大點的,全部把它撈出來了,要把它分類,一級一級的,如果説達到5毫米以上,超過七八毫米的,我們又把它撈出來,單獨來養。
為了減少對小魚的影響,分級都是在水裏作業,先把魚攏在一起,然後用篩子把大一點的篩出去。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這篩子裏的魚儘量在水裏。魚比較小很嬌嫩,離開了水面很容易受到傷害。
通過分類飼養,情況好多了,小魚再沒鬧什麼毛病,1個多月以後,它們很快長到了3厘米,這麼大的魚就可以用來作魚療了。可讓袁成功沒有想到的是發出去的魚到了浴池一下子死了許多。分析原因,袁成軍想,既然魚兒在這沒問題,到了浴池就死亡,八成是因為換了環境水土不服造成的,於是,他開始模擬浴池環境對親親魚進行馴化。
袁成軍:像我們這個環境,很接近洗浴中心,跟泡澡池差不多,讓它們在這裡適應這個環境,然後到洗浴中心它們不會感到陌生。
把小魚從魚塘集中到暫養池,水少了,養殖密度增加了,1平方米有3000多條。這麼多魚擠在一起,爭吃爭喝,有利於鍛鍊它們的體格和適應能力,比較弱小的最終要淘汰。不過,這麼高的飼養密度,管理上可不能大意了,相關的措施還得跟上。魚的密度大了,池子裏的氧氣遠遠不夠用,所以,要求10平方米得有功率300瓦的打氧泵供氧。這喂食的方法也不一樣了,由於粉狀的飼料影響打氧效果,這不,小魚改吃糰子了。
另外,暫養池水淺魚多,太陽很容易曝曬,上面還需要遮陰。
袁成軍:這個為什麼不蓋完呢?蓋完了以後,魚就看不到陽光,這種運到場地以後, 它容易得病。就是見不到陽光以後, 它抵抗力很弱。你要説一點不蓋,曝曬它也受不了,所以魚的成活率也低,所以這種要蓋一半。它又有陰涼的地方, 又有陽光的地方。它想曬太陽就遊出來,要想躲蔭的時候, 遊到蔭涼的地方。
小魚在這池子裏經過半個月適應訓練,體格健壯多了,不過,這臨走還得餓它們3天,這又是為什麼呢?
袁成軍:餓著,讓它肚子裏面排空,要餓著肚子上飛機,這樣呢,它就保證魚運到場地以後,那個袋子裏面還是乾乾淨淨的,這樣保證它的成活率,因為那個大便拉出來以後,它對水有污染。
人們把這個工序叫做吊網,其實,在運輸過程中,魚餓著點問題不大,但是運輸袋裏的氧氣一定要充足,以保證在達到目的地時不斷氧。
經過馴養的親親魚最後來到浴池,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在這裡,它們的任務是每天為客人服務,成了一種名副其實的功能魚。這種魚,3厘米大小魚療效果最好,最大不能超過5厘米,在這裡人們並不希望它長大。可魚總是要生長,像這種魚如果不加控制,3~5個月也能長到10厘米,這麼大的魚就很難再用了。那麼,怎麼能控制這種魚的生長呢?這飼喂上就有講究了。
袁成軍:飼料主要有兩個要求,第一個要保證這個魚的活力,要它活蹦亂跳的,這樣才能為客人服務。那這這樣,它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量,必須要夠,但是呢,還有一個問題呢,還要我們的飼料要控制它長大。因為長大以後,魚咬在身上疼,所以我們在鈣質上,要嚴格控制。
所以,現在用的是專用配方飼料,這種飼料基本能滿足小魚生存的需要,同時使生長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另外,在喂食的時間和次數上也做了調整。
袁成軍:一般晚上客人走了以後,我們再喂食,喂食以後呢,喂食以後呢 它吃飽了以後,它就有一個晚上的時間,大概七八個小時排便。到早上起來的時候,那個水池是很臟的,這個時候就開始清理魚糞,完了就換水,然後打掃池子。這樣魚的肚子也排空了,營養也吸收了。這個時候魚的肚子是空著的,這時客人來的時候就剛好進行魚療。
這樣的話,小魚兒白天一整天不用喂,用不著擔心,不會餓不著它們,因為人的老熟皮膚也是一種食物來源。通過這種喂養方法,這麼大小的魚可以保持9個月,服役期延長了,成本自然就低了。
9個月以後,魚終歸還得長大,最近袁成軍又有了新點子,他們把大一點的親親魚也派上了用場---做足療,因為人腳上的角質層比較厚,大一點的魚咬著剛好舒服。這下好了,我們在家也有可能享受魚療了。
不過,這不是普通的足浴盆,而是專門用來做魚療的,兩邊的盆裏養著專用的親親魚,而這中間呢,用來給水過濾、加溫供氧,設計得很巧妙。
技術員:這樣一個設備主要達到一個,完成一個小小的生態環境,起這樣一個作用。
魚療作為一個新興項目在我國剛剛起步,親親魚這種功能魚的開發也才開始,目前魚的品種還比較單一,袁成軍正在著手選育新品種,以滿足市場的需要。這些彩色親親魚就是他們最新的成果,它們不僅中用,還中看,大大增加了觀賞性。袁成軍還謀劃著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親親魚所帶來的樂趣。
演播室:看來這親親魚還真皮實,幾次搬家,還那麼健壯,當然,這裡邊離不看科學的飼喂管理,袁成軍這幾年開發親親魚,有失敗的痛苦也有收穫的快樂,當地百姓靠養親親魚也得到了實惠。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