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現存的動物,可以稱之為形形色色、多種多樣,據統計,已經被專家定名的動物就已逾150萬種,而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滅絕的動物則遠比這個數目還要多,大約已達到700萬種,這樣眾多的動物,如果沒有科學的分類方法,對整個動物界的認識,就會陷於雜亂無章的境地,更無從進行對動物的調查研究、資源利用,以及防治有害的動物了,因此對動物的分類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複雜的工作。動物分類學(Taxonomy)或稱系統動物學(Systematic Zoology)就是將極其繁雜的各種各樣的動物,進行鑒定、命名、分群歸類,並按系統排列起來,以便於人類對動物進行認識、研究和利用的一門科學。它是人類在生産和生活的長期實踐中,經過識別和利用動物逐漸積累起來的豐富的知識,因此,動物分類學是一門比較古老的學科。
早期人們對動物的分類,僅是根據動物的表面特徵,或習性上的某些特點來進行分類的,人為的因素很多,故又稱人為分類法。我國古代的本草書籍,常有一些藥用動物的記載。並初步進行了分類,如《本草經集注》中有蟲獸類的記載,可認為是藥用動物分類的開始;《唐本草》中有人、獸、禽、蟲、魚各部;到了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更將藥用動物分為蟲、鱗、介、禽、獸、人各部,這種分類方法,至今對中藥的分類,仍有一定的影響,在藥材部門的有關行業中,有的仍沿用著這樣的名稱和分類。隨著人們對動物界的認識,和自然科學的相繼發展和分化,如動物形態學、動物解剖學、動物胚胎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態學和動物地理學等學科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提出,給分類學以巨大的影響,除了注意到動物的特徵外,還考慮到了動物間的親緣關係,由此逐漸發展和建立了現今的動物分類學。近年來,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如細胞學、逮傳學、分子生物學、實驗生物學、數量分類學等邊緣學科和新興學科的相繼誕生和發展,以及電子顯微鏡、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儀器的相繼使用,使動物分類學更進行著深刻的變化,動物的分類將逐漸走向更加完善的階段,這種比較自然而又客觀的分類法,更能反映出動物各類群之間的相互關係和進化發展的關係,故又稱為自然分類法。但是,不論用甚麼分類方法,在對動物進行分類時,仍然要以形態解剖為分類的主要依據,並結合其生態習性和地理分佈來進行,沒有這些也就沒有甚麼動物的分類學了。在動物分類學中,繼承仍然是很重要的方面,常常要考證原始文獻,故經典的分類方法仍然是很重要的,佔有一定的位置。
運用動物分類學正確地鑒別物種,建立起分類體系,不僅可探索物種形成的規律,了解各種動物在動物界中的地位扣親緣關係,了解動物進化的途徑和過程,並且在生産實踐中,和人類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在尋找新藥上,可利用血緣相近的各種動物間,常有相同的化學成份的關係,可用以來尋找新藥,或新的代用品,這為藥學界在尋找新藥的理論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