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到一年冬眠時(2):黃鱔 |
我國民間流傳著“冬吃一枝參,夏吃一條鱔”的説法。所以説由此可見這黃鱔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但是在冬天想吃到它就不太容易了。因為長期以來,市場上賣的黃鱔都是人們在野外捕捉的野生黃鱔,在冬天它要冬眠就很難捕抓。在四川省的簡陽市,有一位普通的農民,他就抓住了冬季著個市場養起了黃鱔,他養的黃鱔不但能安全越冬,而且長得是又肥又壯。
王松是個養黃鱔的土專家,他的老家在四川省簡陽縣,那裏水資源豐富,是野生黃鱔的盛産地,然而這裡的黃鱔市場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夏天一公斤3元錢的黃鱔到了冬天竟然漲了十幾倍。
水産品經銷商 王忠華:“100克以上的黃鱔到冬天的話能達到50塊錢一公斤甚至60塊錢一公斤。”
為什麼僅僅隔幾個月價錢卻相差這麼多呢?物以稀為貴唄。原來,這裡的村民大多是夏季捕撈野生狀態的黃鱔,然後再經過暫養就出售了。而冬天,市場上的黃鱔很少。鱔魚有冬眠的習性,在自然狀態下,當溫度一旦低於10度,為了躲避寒冷,它們開始尋找溫暖又安全的地方冬眠,鬆軟潮濕的泥巴就成了它們藏身的首選,它們把整個身體藏在泥裏,不吃不動,一睡就是3 ─4個月。
冬天,河水也涼了,就很少再有人捕捉黃鱔。市場出現了空缺。王松看到了巨大的市場前景,能不能讓這些黃鱔暫養過冬呢?1996年夏天,王松模擬黃鱔野生的生活環境,建了個養殖池,墊上泥土把黃鱔暫養起來,想等到春節期間賣個好價錢。 然而,僅僅兩個月的時間,令他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王老師:結果到了冬天的時候,賣的時侯,這個鱔魚就陸續地開始犯病,整個的鱔魚是體質比較弱,死亡率比較高。
記者:那時候有多高?
王老師:基本上它的死亡率還佔到20%左右,所以這個損失還是比較大的。
黃鱔並沒能安全過冬,王松明白了讓黃鱔過冬的路並不好走。經過幾年的探索,王松也知道了他以前失敗的原因。
王松:當時這種養方式就存在平時水很渾濁,我們基本上看不見鱔魚,有時候這個鱔魚出現病害死在池子裏面都看不見,有土我們搞這個清潔工作不好做,不能夠徹底解決污染問題,因為換水時會滯留很多污水在裏面,造成平時水質長期處於一種污染狀態,污染大的情況下鱔魚就會出現中毒現象,就出現死亡。
2000年春,王松在網上看到有人用網箱養殖黃鱔的消息,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於是,他把水泥池子裏的泥土清理出來,也嘗試著用無土的方法養殖黃鱔。因為擔心黃鱔沒地方隱藏,就往池子裏放了一些瓦片、竹筒以及廢輪胎,作為黃鱔的藏身之處。令他沒想到的是,這種做法卻招來了一場災禍。
技術員陳治虎:“把這個竹筒拿起來看的時候,這個黃鱔在竹筒裏面鑽的很緊,它一根接著一根,想把它拿出來也拿不出來,它一個竹筒裏面有七八斤,六七斤的黃鱔不等。”
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頭,抖出來的那些黃鱔大多已經死亡,這讓王松不得其解。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來黃鱔冬季冬眠時有鑽洞的習性。遇到可隱藏的洞穴,就拼命地往裏鑽。因為擠壓摩擦,黃鱔體表的粘液就會脫落,因此照成了黃鱔的死亡。為避免類似現象的發生,王松把養殖池裏的瓦片、竹筒等遮擋物全部清理出來,可是,用什麼給黃鱔做遮擋物呢?王松想到小時候在野外用水草做窩誘捕黃鱔的辦法。
我們給這個鱔池加一些水草,保證這個鱔魚越冬的時候,有一個充足的居住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早晨當王松來到養殖場時,發現又有黃鱔出現了死亡情況。那麼,這些黃鱔為什麼會死亡呢?王鬆開始觀察。他發現天氣冷的時候黃鱔都纏繞在水草的根須上,基本上不動,只是靠微弱的呼吸來維持生命。可是,他放的水草太少,只夠一小部分黃鱔棲息的,其他的黃鱔都爭搶,於是纏繞在一團,互相摩擦而使體表受傷,然後出現了發燒症狀,並且陸續死亡。看來,只能通過增加水草的數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王老師:一般情況下,我們水草的面積就是要佔到鱔池的差不多三分之二多一點,保證這種密度的話,這鱔魚越冬的空間就夠了。
王松説:換好水草後為了保證水質不受污染,在越冬前一星期必須要換一次水,不然的話鱔魚越冬時會因為水污染而中毒,而且換水必須選擇在晴天,否則的話,鱔魚很容易感冒。那麼多深的水位比較合適呢?
王老師:平時養殖的時候,我們的水位是保持在25厘米左右,那麼在冬天的時候呢,它這個氣溫要低一些,為了保持水溫的穩定,我們把水位加高,水位就加到這個程度,基本上有30厘米左右,這樣冬天的水溫比較穩定一點,這樣鱔魚越冬就比較安全。
居住的問題解決了,可王松卻又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黃鱔的生長速度很慢。野生黃鱔在自然狀態下覓食,經常是飽一頓餓一頓,幾天不吃也餓不死。而且一到11月中旬天氣變冷以後,它就不吃也不動,雖然它能能忍耐饑餓,但是長時間不吃東西它的身體消瘦,抵抗力下降且易患病。王松養黃鱔是為了賺錢,如果都消瘦了那豈不是賠錢了。
平時我們養殖鱔魚主要是給它投喂飼料,因為飼料營養比較平衡,現在逐步進入冬天了,這個溫度降低了,這個鱔魚不怎麼愛吃飼料,採食量在下降。
怎麼辦呢?王鬆開始琢磨,野生鱔魚它在自然狀態下沒有飼料吃,得自己找一些小魚、小蝦、田螺等食物來填飽肚子才能冬眠。既然它們喜歡吃肉食,那就找點高蛋白的肉類給它們吃。於是他挖來了蚯蚓和蠅蛆,沒有想到已經不怎麼吃食的黃鱔,看見蚯蚓和蠅蛆一下就搶得一乾二淨。
王老師:哎!來吃了。哎,可以 來吃了。
所以在越冬以前,鱔魚的採食量下降,就多投喂它蚯蚓和蠅蛆,主要讓它儲存足夠的熱量,讓它越冬比較安全。
鱔魚的採食量上去了,又有了好的生長環境,鱔魚長得是肥肥壯壯,在春節時,王松挑選了比較壯的拿到市場上賣了,這次他著實賺了一把,那些小的黃鱔呢,王松讓它們留在池裏繼續過冬,得等到它們長得比較體壯時才能出售,可是就是這些繼續暫養的小黃鱔,最終還是出了問題。
養殖的時候就發現規格小的鱔魚就陸續的發病,還造成了一些死亡,而且發病率高達20%左右。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經過一翻觀察,王松發現,原來引起魚生病的罪魁禍首是養殖池裏的水草。
王老師:氣溫降低了,我們這個鱔池呢,它裏面有水草,這個水草是鱔魚居住的地方,那麼冬天霜凍的時候他會凍死這個水草。
水草被凍死後腐爛的根須把池裏的水污染了,而鱔魚冬眠期間不能隨便換水,否則會影響鱔魚的冬眠和生長。那些春節上市的大鱔魚由於暫養的時間短而逃過了這一劫,而這些小黃鱔卻不能倖免,它們相繼出現了中毒的現象,沒有過多久就陸續死亡。怎麼讓這些水草不凍死呢?王松就想到了種蔬菜時蓋的地膜。
為了避免水草被霜凍凍死,我們要用白色的塑料膜把它蓋起來,這樣,既保證了水草吸收這個光合作用,那麼同時保護水草也適當保持了水溫。
蓋上了塑料膜,這鱔池裏面的溫度就能保持在10度左右,就算水面達到0度結冰時,這個水下面的溫度最高也能保持在4攝氏度,水草不會被凍死,也保證了鱔魚安全的越冬。正因為王松的養殖技術比較過硬,這不,附近的養殖戶遇到問題都會經常過來請教。
責編:科技苑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