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海,有一個和鳥做朋友的人,他喜歡用鏡頭來描述這片生機盎然的濕地。
除了攝影愛好者之外,趙俊的另一個身份是向海保護區的工作人員。
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高級工程師 趙俊:我們一看這環境就知道有什麼鳥,不用非找到鳥巢,看環境就知道有什麼鳥。飛過的形,我就能判斷它是什麼鳥,差不多,看鳥有幾個,一個是看形,看聲音,看顏色,打眼一看,再一個看區域,這個區域肯定有這種鳥。
在向海工作的近八年中,他與鳥建立了特殊的感情。因為愛鳥,趙俊開始用鏡頭紀錄鳥的生活。
趙俊用的設備很專業,有人説,那些相機和鏡頭是他用自己家的幾十頭牛換來的。不管怎麼説,為了拍這些鳥,當初趙俊幾乎是傾其所有。
鳥和人類有一種共鳴,我看著它,它對我一點敵意也沒有,我可以近距離走近它,它對我來説也沒有任何敵意。
這種共鳴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産生的,能夠近距離的觀察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春天,在鳥産卵孵化的3個月中,是趙俊“搬家”最頻繁的時候,他不斷地尋找鳥巢,在不同的地方搭帳篷。
鳥這種親情和人差不多,兩個親鳥的那種感情就像人夫妻恩愛的感情一樣,包括對孩子的那種愛,人類和鳥是一樣的。
為了接近鳥,觀察鳥,趙俊也會把帳篷搭在樹上,一守就是大半天。
熱的時候,親鳥,就是大鳥給小鳥乘涼,它站在最熱的地段,涼的時候,就是説天氣陰天了,或者説天氣變壞了,它趴在巢上,給小鳥取暖。人那種恩愛的感覺在鳥的身上也能夠體現出來。
具體的説,哪怕一棵樹,一棵草,一隻小鳥,那種羽毛,感覺都是和自然的那種和諧,喜歡這種美。
向海在科爾沁草地的邊緣,它地勢低平。遠方的霍林河流到這裡時突然失去了方向,於是漫延開來。有水的地方到處是蒲草和葦花,被沙隔開的地方,就長出了黃榆和家榆。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