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這熟悉的歌曲,我們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在這裡能夠看到連片的塑料大棚可不容易,裏面種的是蔬菜嗎?走進大棚,只見水池,卻看不到蔬菜的影子。更讓人納悶的是,池子裏的水怎麼還是綠的,難道這水有什麼問題?要想弄明白,我們還得借助顯微鏡仔細來瞧,原來大棚裏養的就是它們,真有點像一個個彈簧,這就是螺旋藻。別看它們長度不過
北京林業大學螺旋藻研究所
螺旋藻作為功能食品不僅可以吃,還可以從中提取許多有價值的物質,是醫藥、化工的重要原料,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
作為低等浮游植物─螺旋藻只能生長在水裏,還要有適宜的溫度,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只聽説南方有養殖螺旋藻的,北方的鄂爾多斯地區乾旱、寒冷,似乎不具備養殖螺旋藻的條件,這幾年卻發展迅速,可以説是後來居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養殖螺旋藻的主要原料原本就産在這裡。
北京林業大學螺旋藻研究所
鄂爾多斯地區有許多天然鹽鹼湖泊和鹼廠,所以養殖螺旋藻可以就地取材,這樣節約了大量的運輸成本。
張玉生幾年前試著養殖螺旋藻也正是看上了這裡的資源優勢,而且他還有更省錢的辦法。
鄂爾多斯市某螺旋藻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生:我們用的原料不是成品小蘇打,那個成本比較高,我們用的是生産小蘇打這個過程的下腳料,也就是它的廢液,廢液通過池子結晶以後,我們拉回來用這個料。
這種下腳料生産上又叫母液鹼,它們大概要佔養殖螺旋藻肥料的80~90%,僅這一項,生産成本就能降低65%。
如果把這裡的原料優勢比作地利的話,那麼鄂爾多斯發展螺旋藻還有天時。因為這裡很少有陰天,每年的日照時數超過3000多個小時,而螺旋藻又特別喜光,充足的光照可以大大提高光合效率,加快營養轉換和繁殖,提高螺旋藻的産量和品質。
這樣看來,這裡養殖螺旋藻條件確實不錯,可以前怎麼沒有人養呢?原來這裡的年平均氣溫比較低,而現在生産上使用的螺旋藻品種喜歡高溫,所以在這裡露天養殖,生産週期比較短,不划算,要想進行螺旋藻的産業化生産就得想辦法延長養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