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藥用動物系列(5)海參養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4日 18:02 來源:CCTV.com

這個生活在淺海海底的軟體動物,就是被稱為海洋中的活化石──海參。它沒有眼睛,沒有腿,靠肌肉伸縮緩慢的爬行,它們能從6億年前生存繁衍至今,是因為海參有一套奇特的自衛絕招。在遇到其他動物襲擊時,它會迅速地把體內的內臟吐出來,讓敵人飽餐一頓藉以逃生。經過大約50天的修養生息,海參就又會長出一副新內臟。也許正是這種特殊的再生的本領使海參擁有一些珍貴的藥用效果。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味甘鹹,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曰海參。

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 高級工程師 劉昌衡:海參的體壁當中含有刺參黏多糖,還有刺參皂甙,它一個是抑制腫瘤的生長,另外一個可以提高應體的免疫能力,第三個它有生血養血的功效。

世界上的海參超過800多種,而我國就有近一百多種,有刺參,梅花參,光參等,海參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無膽固醇的食品,含營養物質達50多種。那麼哪種海參的營養價值最高呢?

在海參來講,營養價值和生理功效比較好的,應該是刺參。

樊繪曾(研究員 天津醫藥科學研究所):刺參從某種程度講,它能興奮神經,也是抗疲勞作用,我們也證明了,有降學堂作用。

有研究發現,刺參中,含有相當多的珍惜物質,刺參酸性黏多糖,刺參脂質,刺參膠蛋白,刺參皂甙,硫酸軟骨素,谷胱苷肽,等活性物質。因此在我國的黃,渤海地區人們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人工養殖,可是養殖多年後由於大部分形成近親繁殖,海參的抗病力低,成活率也在下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山東榮成的譚福偉為海參們辦起了跨國婚姻。

譚福偉(山東威海某水産研究所所長):我們把渤海灣的海參拿出來之後,然後從韓國引進來海參,引進來海參進行雜交。

渤海灣的刺參和韓國的刺參雜交後,培育出來的後代品質有什麼不同呢?

韓國的海參它的體壁比較厚,再一個它的生長速度比較高,但是我們這邊的海參,它適應我們當地的水溫水質條件下的環境,這樣的話,兩個海參共同雜交以後,生長速度越高,抗病能力也增強了

這是海參爸爸,它來自韓國,這是海參媽媽,是渤海灣的居民,雖然是來自不同國度,但是它們依然一見鍾情,4~5月是它們生兒育女的季節,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清楚這些剛繁育出來的小傢伙們的模樣,它們長的很慢 ,要2~3個月才能長到2~3厘米,但是這些經過雜交培育出來的小海參非常的健壯要讓它們保持住海參的一些藥用特性,從小就得讓海參吃天然餌料

我們現在看到這兩種藻類,這種是叫馬尾藻,這種是鼠尾藻,這兩種草在我們海區裏面,我們可以經常撈到,經過曬乾,然後稍微粉碎,過濾以後,就可以直接喂到小參苗去了。

海參在海底是以有機碎屑和一些底棲藻類為食物,因為海底可食的東西少得可憐,為了填飽肚子,每天它們要吞大量泥沙,所以生長得特別緩慢。而人工育苗時吃的是粉碎後的海藻,既有營養還利於吸收,不但身體健壯,生長的速度也快,當稚參長到3厘米時,就可以到養殖區去放養了,這放養的地址可得選好了。

海參在底下,海參匍匐在池底,池底,如果是接近生活污水的話,海參體內吸收了工業的重金屬,或者有害物質,這樣生産,長出來的海參,談不上一個保健作用,對身體會造成有害的影響。

海參的養殖區必須要遠離重工業區和生活區,水流要清新暢通。然後建一個圍堰池子,水面越大越好,一般50畝圍一個,池水的深度要保持在4左右。

放在這麼大的水面裏養,一個是水交換量比較大,保證海參的正常生長。

另一個是提高海參的養殖水溫,就是為了避免海參冬天的溫度過低,夏天、冬天海參的溫度過高,引起海參的化皮。

海參一到炎熱的夏天,就會躲到水深處進入休眠狀態,這時如果水溫差大,水環境受到污染,海參就會發病吐腸絕食,皮膚潰爛而死,養殖戶把它稱為“化皮病”。如果用藥物進行防治就會影響海參的藥性,提高養殖水位就能有效防止病害的發生。

我們水位都保持在4以上,這麼高的水位來説,它的溫差是很小的,海參幾乎沒有發生這種化皮的現象。

既沒有外來的污染,又有好的水體環境,那麼小海參們就可以放心的在這裡安家了。但是要注意,放苗時不能直接用手接觸參苗,這是為什麼呢?

參苗怕油性物質,一有油性物質接觸它的皮膚以後,它的皮膚就開始化皮,開始爛,我們往下撒參苗的時候,都是用水勺,或者水瓢,就是避免手上的油性物質。

為了保證海參的品質和藥效,這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不能大意。海參在大水面養殖時是不需要人工投餌的,它們依靠潮漲潮落帶進來的藻類維持生活,因此這密度可得掌握好,一般一畝水面放5000-6000頭就可以了。

如果是放的密度比較大,影響大的生長速度,它生長得比較緩慢,相對來説這個參的營養價值來説趕不上正常海參養出來的參,營養價值要好一些。

這參苗是放下去了,可怎麼樣才能保證它們住得舒服啊,為此譚福偉他們沒有少費心思,他們把大大小小的石塊扔進養殖池進行人工造礁,給海參模擬一個自然的海底環境。這樣海參即可以吸附在礁石上自由活動,又能美滋滋的吃著岩石上生長的藻類,這日子別提多愜意了。

模擬海參的生態環境裏面,卵石或者瓦片一樣,我們排成對也行,排成連也可以,一對之間的間距,一般就是一米左右,一個對的大小,一般就是一平方,或者兩平方左右。

可剛舒服了沒多久,水中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卻開始搗亂,它們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直接影響海參的生長,為此養殖場經常要潑灑一些光合細菌來消除這些池底的有害物質。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2006年他們把海蟄搬請進了海參的家裏,讓它們做起了鄰居,可這海參和海蟄能夠和睦相處嗎?

海參是深入在水的低層,海蜇是生長在水的上層方面,它倆之間,一個是空間上面是能錯開,不會相互影響。再一個是海蜇的餌料是水中的浮游動物,而海參它吃的是一些廢屑,底質的一些營養物質。

既不影響生存空間,又不爭搶餌料,海蜇象清道夫似的清理著水裏的浮游動物,對海參的環境起到了凈化的作用,真是一個好鄰居。一般海蜇養殖三十天左右,個體就會達到20斤,因此可見它吃掉的浮游動物真不少。由於海蜇本來就是海參的一個輔助養殖品種,因此在養殖中,要根據浮游動物檢測的數量來掌握海蜇的放養量。

一般情況下我們放的海蜇苗,都是一畝地放三四百畝左右就行了。

海參們無憂無慮的生活了兩年後,個體達到150左右就可以捕撈上市了。但是打撈海參不能像打魚一樣用網,而是由潛水員潛入水底,用手一個一個地撿起來,這也是海參珍貴的原因之一。雖然海參的生命力挺強的,但是一旦離開海洋,就會變得極其脆弱。

新鮮的海參,因為它本身含有十幾種酶,如果離開水的話,它會出現化皮的現象,就是出現潰瘍面,如果在自然界放上幾個小時的話,海參就會化成一灘水,這樣就失去了它的食用價值。

海參化成水當然就沒有什麼作用了,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速的進行加工。在傳統的加工方法中,最普遍的就是鹽幹海參,就是將打撈上來的海參,用開水煮熟,然後用鹽腌制,這樣加工過的海參,不僅口味形狀發生了變化,藥性也受到了損失。現在在山東省科學院專家的指導下,養殖場引進了高溫短時加工技術,生産出了馬上就能吃的即食海參,而且還加工出了一些具有藥用效果的口服液,使海參這一藥食兩用的海洋珍品能更便捷的造福於人類。

責編:肖闊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