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007年1月1日:蟲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1日 19:23 來源:CCTV.com

  如果您對本節目有任何疑問請登陸節目博客留言查詢。

  北京著名畫家劉方亭先生多年來一直把養鳴蟲作為業餘愛好,特別是蟈蟈,那可是他繪畫事業的重要模特。每年都有專門繁殖鳴蟲的朋友來送蟈蟈,見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劉先生總有説不完的話。

  劉先生:今年蟈蟈怎麼樣?

  薛先生:我給你帶來一條。

  劉先生:好啊。嘿,真不錯,這臉兒夠大的,

  薛先生:臉不小。

  劉先生:個頭也有。這是正宗的鐵蟈蟈,現在市面上找不到這個了,籽粒少了,你看這個,有勁兒,有火候,有技巧,下功夫。

  中國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自然界中這些會唱歌的昆蟲。我國最早的文字《詩經》和《爾雅》等古書中,就有這樣的詩句,“五月斯螽(即螽斯)動股,”“季夏之月,蟋蟀居壁”,“立冬蟋蟀入室”。在甲骨文中的“夏”字形似蟋蟀,“秋”字形似蟈蟈。這就證明了,古人可以通過鳴叫昆蟲的行為,來感知自然界季節的變化。 (閃)

  劉先生:我寫的這兩個字是秋聲,秋天各種蟲子都是脫完殼,都開始叫喚了,鳴蟲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就是聽它優雅的聲音。

  在自然條件下,各種鳴蟲從春天破殼而出,經過幾次蛻皮,夏秋時節是它們生命最旺盛的一段日子,也是鳴聲最嘹亮的日子,可是到了9月份,它們就開始交配産卵,繼而相繼死去。出於對鳴蟲的喜愛,中國人從唐宋時期開始把這些自然的小精靈養在身邊,到明清時期,人工繁殖鳴蟲的方法逐漸成熟,讓鳴蟲能夠在寒冷的冬天裏鳴叫。

  劉先生:咱們養這個就是不讓它交配,一交配它就不叫了,不像地裏頭,地裏頭公的一叫喚,母的就去了,那個不能不讓交配,否則就絕種。  

  繁殖冬季的鳴蟲是養蟲人一門特殊的手藝,但如何在接下來的整個冬天裏保持它們的活力,卻要玩家們花費更多的心思。在和鳴蟲結緣的幾十年裏,劉先生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的經驗,不管在什麼時候,他這裡的鳴蟲都不會叫人失望。

  劉先生選蟈蟈就要個頭大,個頭大就有勁兒,膀子長叫的就有共鳴音(有只蟈蟈突然叫,有聲音)你看,這個叫得就比較慢,頻率很慢,很低,不像地裏的,嗒嗒嗒的頻率很高,特別煩。

  現在玩家們都喜歡鐵蟈蟈,因為生長在山裏,所以它們的叫聲比較厚重,

  劉先生:叫出來的聲音好像是京劇裏的銅錘,花臉銅錘,它不躁,不是飄的聲音,很有味道。

  蟈蟈是赫赫有名的昆蟲音樂家,它們是靠兩個翅膀摩擦而發出瑟瑟之聲的。表面上看兩個翅膀長得差不多,其實不同,就好像帶著樂器的不同部件,共同作用才能演奏出如此動聽的樂曲。

  葫蘆是鳴蟲一個冬天的棲身所,它們不但起著保溫的作用,要聽到蟈蟈最完美的鳴唱,這時葫蘆就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法寶。

  劉先生:它這就跟麥克風音箱有點像,葫蘆本身,上頭口大,底下小,上面就是一個喇叭,起到喇叭的作用,底下的起到循環的作用,聲音在底下一循環,再出來音量就大了。

  葫蘆裏面也有玄妙之處,這個彈簧就起著重要的作用。

  劉先生:這簧過去起到震動作用,蟈蟈一叫喚就會産生銅音,現在的彈簧都不是好銅了,這個簧就起到把這個口隔開不至於壓了蟈蟈的須和爪子,二來,蟈蟈是在底下叫的聲好聽,在上面叫喚聲音不好聽,這個就起到逼迫它在下面待著。

  每天,劉先生都要為鳴蟲精心準備食物,要保證它們歌聲的嘹亮,一定要根據它們的身體狀況來隨時調整食譜。

  劉先生:新蛻出來的特別幹巴,特別小,我們就喂它玉米蟲,喂到一定程度就不喂了,因為喂的蟲子多了它的壽命就短,喂蘋果、胡蘿蔔,米飯,什麼都吃。也不能吃得太多,吃得太多肚子大了沉了,累了也不愛叫喚。

  像蟈蟈這樣的鳴蟲,從卵到若蟲,再到成蟲,要經歷六次蛻皮才會長出翅膀,它們的鳴唱正是從這時拉開帷幕。不過,經歷一系列的蛻變,它們的生命也只剩下了大約一百天的時間。所以,人們稱這種鳴蟲叫“百日蟲”。在它們百日生命中,叫聲也有所不同。

  劉先生:這100天有三個階段,一個是初叫,一個是旺叫,一個是老叫。 初叫就是剛出了殼以後,很嫩,就叫幾聲,還沒有叫旺。旺叫就是叫得特別響,特別長。老叫就很慘,有時叫得都能把眼淚叫出來。因為老了以後叫得很低、很慢,沙啞。

  受身體狀態的影響,所有的鳴蟲的叫聲都會有所變化,但是不變的是它們傳遞出來的信息。呼朋喚友、防禦敵人,最重要的還是尋找配偶。每次抑揚頓挫的鳴唱都好像是它們的情歌,一旦找到心儀的對象,交配成功,它們的歌聲也就失去了意義,隨即停止。

  鳴蟲美妙的聲音繞粱三尺,對於畫家,畫畫這種工作安靜而又寂寞,蟈蟈的聲音優雅地打破了這種沉寂。劉先生正是利用養鳴蟲的愛好,觀察生活,把鳴蟲文化與繪畫藝術渾然結合成一體。

  劉先生:這個蟈蟈我是照著真蟈蟈畫的,就把蟈蟈擱在前面,一筆一筆照著畫的,所以感覺畫得比較成功的,並且蟈蟈還在叫,這一叫,這貓就聽見聲了,就尋過來了,菊花和貓和蟈蟈形成了呼應,一個動、一個靜、一個聲,結合在一塊了。

  繪畫的需要促進了劉先生養蟈蟈的興致,養蟈蟈更為他的畫增添了神韻。蟈蟈用短暫的一生,給玩家們帶來整個冬天的快樂。當它們逐漸衰老,身體的各個部位會逐漸枯萎,像枯樹落葉一樣,蟈蟈的須子、爪子的末端,都會逐漸脫落。喜愛鳴蟲的劉先生給每年養過的蟈蟈都拍了張照片,留作紀念,時常拿出來回憶欣賞。

 【點擊進入節目博客發表感言】

責編:肖闊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