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是北方的深秋季節,在北京火車站熙來攘往的人流中,王素芹,來自北京市農業科學院生物防治領域的專家,也踏上了南下的火車,開始了此次不尋常的科技扶貧之旅。巧的是,另一位參加這次活動的科技大王與王素芹就在同一節車廂裏,他就是來自遼寧的蔬菜大王李凱。窗外的城市已是一片燈火闌珊,而就在這個晚上,近百科技專家與致富大王正從不同的地點奔赴同一個目的地:革命老區井岡山。
作為中國革命成長的搖籃,井岡山在國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神聖意義。然而,走過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留下的卻是揮之不去的貧困與落後。但改變的有效途徑是什麼呢?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作為最具潛力的因子,正在將它巨大的能量滲透到各個領域,而人類的農業生産,也因為科技的推動而發生着一次次神奇的跨越與改變。這次活動的目的正是要向革命老區傳遞科技的信息,播撒致富的種子。
張曉軍:“這次我們中國科協組織科技大王,科技專家到井岡山科技下鄉 是我們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000年以來的第八次活動 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把農村的實用技術 農村的科普知識通過專家下鄉的方式帶到井岡山老區 為老區人民服務 3836促進一下老區的科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促進老區的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
程東紅:“也用這樣一個行動表達我們科技界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對革命老區人民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的貢獻,也算一個微薄的回報吧”
來自老區9個縣的縣領導,特地親自趕來迎接這些志願為老區扶貧的科技專家與大王們。
王素芹所在的小組是去往吉安地區的永豐縣,一路風塵僕僕,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老區人以特有的質樸方式表達着他們的歡迎與期盼。顧不得休整旅途的勞頓,大家直接來到了這裡的一個蔬菜大棚基地。問題似乎不少,指導也隨即開始了。
“這個摘了以後老葉子就把它打掉,打掉然後讓它通風,”
“老葉一般要到哪個程度才把它打掉?”
| |
“像這一種 這就開始把它打掉 一發現病葉 老葉 枯萎的葉 立刻打掉拿出去 別弄在附近 弄在附近它要傳播細菌的”
按説,黃瓜在生長階段需要掐須,以便減少營養的消耗,這是一個挺普及的技術要點,但這裡的黃瓜須顯然沒有人去管。
“打的時候就這麼大小就 從這裡去打 你這樣的三根須的就把一個黃瓜的營養消耗了 ”
而這些長成的水果黃瓜完全可以採摘了,卻似乎也無人理會。
“你為什麼不摘呢 這麼大小你為什麼不摘呢”
“這些黃瓜是水果性的黃瓜 它就需要這個時候採摘 你不採摘就完了 就老了 ”
“這個黃瓜小的 你摘了以後去賣 有的老鄉説 你就是偷的 你不偷 你不偷 這麼個細黃瓜是怎麼回事呢?就是這樣子啦”
“你像我們這個黃瓜賣多少錢呢 現在可能是2.5元一斤”
| |
“我們5毛錢一斤都賣不出去”
“為什麼呢 你上的是低端市場 我們走的是高端市場 ”
“你像這個黃瓜 到我們集市上去就可能沒人要了 也可能是5毛錢 這個呢 就是2.5元 ”
看來,除了種植技術,老區還有個市場問題──就算種了好品種,卻賣不出好價錢,找不到好市場。
就在談論之際,王素芹已經在地裏找了不少了蟲子了。
“這是甜菜夜蛾 三種蟲子 但十自花科上不僅僅是這三種 還有許多 你肯定想的是打藥 這是首選的 但是我覺得您應該在你腦子裏不應該首先想打藥”
而王教授的新建議是:生物防治。對於這幾位永豐的菜農這似乎還是個挺陌生的概念。
“什麼叫生物防治呢 就是以蟲治蟲 以益蟲治害蟲”
您瞧,就是它們,草蛉,還有它的幼蟲,小花蝽,還有瓢蟲,它們專門吃蚜蟲,紅蜘蛛這樣的害蟲。這些都是益蟲!它叫赤眼蜂,個體非常小,也就是針尖那麼大。不過,它可是玉米螟,棉鈴蟲這些大害蟲的天敵呢,但它可不是靠嘴巴來吃,而是通過把自己的卵産在害蟲的卵裏,破壞了敵人,成就了自己。真是高明得很呢!而王素芹所在的北京市農科院的科研人員,已經能夠成功地大批量人工繁育赤眼蜂的卵啦。
“只有0.4到1.2毫米 非常非常小 別看它小 它起的作用可大了 這裡呢全是一頭一頭的蜂子 從這裡鑽出來以後呢 它就找蟲子卵了 ”
“那這個怎麼一個操作方法呢”
“我告訴你啊 在這個害蟲卵期 什麼是卵期呢 就是害蟲産子的時候 ”“我把它撕開 成一個鉤 ”
“你就把它往甘藍葉子上一挂就行了 非常省事的 比你打藥省事多了 ”“挂多少呢”“一畝地 挂這個包挂六個 ”
“管三天到五天 三天到五天以後您再挂一次 ”
“一次就是一萬頭蜂 一萬頭就是一塊錢 您挂五次就是花五塊錢 ”
“五塊錢還是划得來的嗎”“划得來吧 而且關鍵是你省事啊”
“可以大面積得用”“沒有污染”
“對啊 也沒有污染 而且對您身體也沒危害 ”
“假如這是一片水稻的葉子 它不是捲起來的嗎 這是螟蟲 卷在這裡 一捲起來打藥都打不進去 它是反卷的 你打藥只是打在這個表面 它把卵卷到這個葉子裏 你更打不到它了 哎赤眼蜂有辦法 它可以鑽進去 你人辦不到的 它可以辦得到 它可以找得着啊”
“這些是不是全部會飛出來 ?”
“這一個蜂包能飛2000到3000頭赤眼蜂 ”
“現在就是蟲害的高峰期,我們就可以拿去使用了”
興致勃勃的菜農又帶着王素芹來到了另一個大棚,這回王老師又有新的小東西。
“這裡你可以裝25頭 瓢蟲或者草蛉”
“您都不用挂 您就往這兒 一卡 這不是有個繩兒嗎 它從這裡就爬出來了 就爬到葉子上 如果有蚜蟲或者粉虱的話 就可以讓它吃了”
“您見過瓢蟲嗎 跟我這指甲蓋似的”“這一頭瓢蟲的幼蟲一天能吃100多頭蚜蟲呢 你想想看 它的食量多大呀 ”
以前很少聽説過生物防治,以蟲治蟲的永豐人,如今一下子開闊了眼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那些裝有天敵昆蟲的一個個小盒子就能在這裡的菜地大顯神威了。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