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006年11月19日:水稻人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4日 15:27 來源:CCTV.com

  字幕:海南三亞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基地

  袁隆平: 你們是常熟的

  端木銀熙:對,常熟的

  袁隆平: 你們培育的組合有20萬畝嗎?

  端木銀熙:有20萬畝。

  袁隆平: 那不錯了

  端木銀熙:明年估計搞到50萬畝

  袁隆平: 雜交粳稻因為面積很小,潛力很大,發展前景很廣闊。到了2010年搞到3000萬畝,這個也是我們提出來的一個口號,也是你們搞雜交粳稻一個努力的方向。

  字幕:江蘇 常熟市郊

  常熟,這個素來的魚米之鄉,和東部眾多的中小城市一樣,在飛速發展的腳步下,農業生産的格局也在悄然調整著。

  那些逐漸縮小的稻田被公路和民居分割開來。

  常熟市農科所的水稻實驗基地就在市郊的一條公路邊上,這些水稻育種人穿過城市的喧囂,來到他們熟悉的稻田間。

  橡膠靴,記錄本,草帽,六十歲的端木銀熙常常是最早一個出現在實驗田中的身影。

  周旖炯:這就是我們的端木老師。這麼大年紀比誰都下得早,比我們年輕人都下得早。我們還在裏面休息,他就下地來了。

  四十多年間,這樣在稻田裏,邊走邊看邊記錄的觀察從來沒有停止過。

  水稻還沒有抽穗,在普通人看來,這一片接一片的只是重復的綠色。可同樣的情景在育種人眼裏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從出苗開始,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觀察和記錄著每一株稻苗的葉色、分蘗情況和長勢。

  周旖炯:因為有的材料剛搞出來,不知道它的特性怎麼樣。特別是在這段時間氣溫比較高,生長速度比較快,他看生長過程裏面的生長表現怎麼樣。因為有些東西一天不看,就像端木老師他是一天不看,他是一天不放心。

  這樣,到了水稻成熟的時候,端木和他的同事們對幾萬份水稻單株各個階段的特徵和特性,就已經瞭如指掌了。

  積累的資料一年一年在增加,這些數據不僅被記錄在小本子上,也牢牢地印在端木銀熙的腦海裏。


  周旖炯:就像那一片,那一片很多都是制種地,主要是從裏邊選出材料,必須通過他一眼一眼慢慢看,所以剛才你問我他在看什麼,他就在看那個東西。他在水稻漫長的生長週期中慢慢看,不同的生長週期表現是如何的。

  那些符合育種條件的性狀優良的水稻單株,就這樣在成千上萬的群體中被挑選出來。

  在常熟,江蘇,甚至整個華東的水稻育種界,端木銀熙都是一個叫得響的名字。

  他培育的雜交粳稻新組合──“常優1號”成了當地稻區的當家品種,這也打破了江南漁米之鄉沒有高科技含量優質稻的記錄。如今,端木銀熙的水稻新組合在江、浙、滬、皖、鄂五個省市的種植面積超過了1300萬畝,增産稻穀5億多公斤,增加社會效益超過8億元。

  七月的常熟,暑熱當頭。與常人相比,端木和他的育種小組每年還要再重復經歷一次酷暑的考驗,只不過地點搬到了海南。

  字幕:海南 三亞

  海南島,中國著名的天然大溫室。位於海南南部的三亞更是長夏無冬,那裏正是農業科學家們進行冬季南繁育種研究的絕佳場所。

  每年冬天,全國各地的育種專家,像候鳥一樣聚集到三亞。

  為了加快育種的進程,端木銀熙的育種小組也加入到南下三亞的隊伍中來。每年九月,在常熟當地收穫完水稻之後,他們抓緊時間統計整理好資料,又帶著種子在當年的十二月趕到海南加種一季。這樣一來,一年內種了兩茬水稻,可以連續得到兩組數據。於是水稻新品種的繁育年限被大大縮短了。

  獨特的海南為勤奮的育種人創造著獨特的機遇。

  端木銀熙:總的就是縮短育種時間,加快育種進程。因為實在太長了,8到10年確實時間太長了。

  選育一個水稻新品種,在正常情況下需要十個生産週期,那是一個育種人十年的光陰。而得到一個優質雜交稻的週期會更加漫長,也就意味著育種者將付出更多的艱辛。

  端木銀熙: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你最多35年,35年的話你只有35次在本地實踐,你35次積累經驗肯定是比較積極的了,35年35次你能積累多少經驗,你到海南的話,每年就可以增加一次的機會了

  一年當成兩年使,育種的時間縮短了一半,機會也就增加了一倍。而每年的辛苦也要翻倍。

  早上七點,端木銀熙和兩個年輕的小夥子早早地下田了。


  他的助手是兩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年紀略長的小華是第一次到海南,手邊的工作要邊摸索邊熟悉。而高個子的周旖炯已經是第五年來海南了,端木正是看中了小夥子能吃苦的韌勁。

  全國十幾個省份在海南設置了育種基地,與周圍眾多的大省單位相比,常熟農科所的試驗田顯得很小,可正是這塊不大的試驗田在端木和同伴們的耕耘下,培育出了大名鼎鼎的“常優一號”。

  雜交水稻利用的正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雜交優勢,通過不育係母本和恢復係父本之間的交配製種,可以獲得性狀極為突出的雜交水稻品種。

  至於如何選育出優良的不育係?篩選什麼樣的父本進行雜交才會獲得需要的性狀?這些性狀又能否穩定的顯現出來?就是一個複雜繁瑣的漫長工程了。

  剪穎是育種人必須學會的基本功,這樣一株株一粒粒的剪下去,需要的除了細緻之外,還有耐心。


  在需要授粉的一穗穎花中,昨天已經開過花的要把它剪掉。

  海南婦女:開過了的剪掉?

  端木銀熙:對,開過了的剪掉。開過的説不定昨天已經授粉了。授粉了它結出來的種子不是真的。

  下面幼嫩的,估計開不出花的也要把它剪掉。留下來的還要剪掉穎殼的三分之一,這樣才能方便之後的授粉。授粉質量好,結實率才會提高,也就能多收穫到一些雜交種子來進行之後的繁育實驗。

  剪穎完成後,還要給稻穗套上紙袋子,寫好具體的套袋日期。

  端木銀熙:這個袋子套上去,第一個主要是起隔離作用,因為不育係剪穎以後,要防止其它花粉飄上去。結出的種子不是正宗的我們的雜交種子。第二是便於授粉,因為開花的時候,剪穎以後,到中午開花的時候,我們還要授粉,這樣便於授粉。第三還可以防防那個雨啊,蟲啊,避免結的種子被蛀掉什麼的。

  頭頂南國的烈日工作在熱浪蒸騰的稻田間,這滋味遠沒有周圍的景致那樣詩情畫意。正午十分,端木他們坐在田埂上,啃著乾糧,等待著稻花的開放。

  周旖炯:在那邊一天可能是12小時在地裏,幹這一行的還有一個特殊性,別看你這天溫度比較高,有的材料是感光或者是感溫的,它不一樣,有的感溫的它開花比較早。如果是感光的,光線照射不足,即使溫度再高,它開的也晚。我們在那邊有時候早上7點半下地,最晚的一次是授完粉回到家,吃午飯是下午四點半。就地裏面待著,你不敢走啊,一走它開花了怎麼辦呢

  在整個水稻育種過程中,下午一點半到兩點的開花期是最關鍵的時刻。而這段時間只有那麼短短的幾十分鐘,為了不耽誤這個最佳的授粉時段,幾個人的中午經常是這樣等過來的。

  在熱浪的催促下,稻花陸續開放了。

  端木銀熙:

  盛花期大概過個10分鐘左右基本都開出來了,我們要趁開出來的時候,花粉新鮮,馬上就給它授粉。

  明亮的陽光中,稻花撐開薄薄的穎殼,將身姿舒展開來,這份獨有的美麗,是育種人眼中最亮麗的風景。

  周旖炯:一年過兩個夏天,在那邊忙完了一個夏天,過來又是一個夏天,回家緊接著就是一個夏天。就是我們在整個育種過程中跳過了一個冬天。對於人的適應條件來説,是違反了人的生理規律,一年打破了休眠期,一直在工作。

  每年收穫到的雜交種子會有10公斤左右,都要靠這樣一粒一粒的人工授粉得到。一些看似細小的疏漏都會直接影響到雜交種子的純度。

  華建峰:帶過去的種子多得不得了,可能有一千多份,第一不能把它搞混了,一旦搞混了,就前功盡棄了,這是關鍵中的關鍵。第二是一個個要做授粉,授粉時特別要注意,不要把別的花粉授到雌蕊,你把它搞錯了,那個雜交組一旦搞錯的話,前功盡棄了。

  單是每年耗費的紙袋子都要在一萬個左右。這麼大的工程,除了體力上的付出之外,更需要的是加倍的細心和責任心。

  周旖炯:不容易,只能拿這幾個字説,不容易。因為我們在那個,別説他這個級別所長或者什麼的,他這麼大歲數在地裏面跟著我們這麼年紀輕的人一起幹的,可著海南找,可能也找不著幾個,所以我們記憶深的就是,唯一一次他沒有下地,就是被我們租房子的房東給關在裏面,忘了,忘了,以為我們都出去了,家裏沒人了,他把門給鎖了。唯一的一次下午沒出去,就是那天沒下地。

  端木銀熙:一想到自己每年到回來的時候,哎呀,挺辛苦的,明年我要打打折扣了,不去了,但是到明年的話想想也不能不去,又想著那個地方是育種的第二故鄉,不能不去看的,所以還要去看,就是這樣想的

  外國人把雜交水稻稱做“東方魔稻”。雜交水稻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被認為是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

  但是如何保證“高産”又能“優質”,一直是育種界長期以來最為關注的焦點。可以説,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端木銀熙:一般情況下,都是高産不優質,優質不高産,我們總體上都是儘量把它協調在一個平衡點,既有一定的産量水平,也要達到一定的品質指標。

  周旖炯:生活條件改善了,人們的嘴,説白了,吃得越來越刁。現在老百姓,像我們南方這個地方,買稻種首先不問你的産量有多高,現在首先問你好吃不好吃,好吃裏麵包含了很多東西。


  魚和熊掌兼得的要求也許太過苛刻了,但這是育種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端木銀熙:一步步來,不可能一下子,如果育種的話,不可能一步登天的,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搞,把水平一下子一下子慢慢搞起來。

  尋找水稻育種中新突破的難度越來越大。水稻雜交配組後會産生大量的變異,幾乎每一株的性狀都不一樣,而真正有用的材料出現的幾率極低。這樣“大海撈針”後培育出的每一個新品種,傾注的都是育種人的一腔心血。

  在三十年的時間中培育了十一個品種,作為育種人來説,端木銀熙是高産的。相對於十年一個的育種週期來説,這可以算是不小的奇跡。

  與很多人想象中的坎坷經歷不同的是,在他的三十年中,失敗和彎路是罕有的。一帆風順得益於豐富的經驗和資料的積累,反映的是清晰的育種思路。用端木自己的話説,一路磕磕絆絆一定説明選擇的思路有問題。

  周旖炯:像我們這一行,你説有的本科碩士出來,他理論知識很非常,但是不可能一下子轉為生産力,他到靠你多年經驗積累,你像這一片地裏面偶爾一棵你覺得是不一樣的東西,也許以為是雜的,去掉了,在你眼裏面是沒用的東西,在他眼裏面是有用的東西

  華建峰: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有的好的品種就在你的眼皮下,溜走了。

  周旖炯:好東西不可能一下子全蹦到你眼前,得慢慢去發現它。

  華建峰:像他能培育出那麼好的品種,但是他的人品是最棒的,我覺得。一個人不僅要在科研方面,而且人品是第一的,我覺得不管在那一方面,人品是第一的

  周旖炯:這還真有這樣的人

  記者: 真有這樣的人?

  周旖炯:真有這樣的人!

  育種人的一天沒有8小時以內和8小時以外的劃分。端木最疼愛的外孫女逐漸長大懂事了,也知道外公是個整天和水稻打交道的大忙人。

  記者:你吃過爺爺種的品種嗎?吃過。

  端木的孫女:能吃出來什麼不一樣的嗎?

  對於家人來説,這麼多年來漸漸習慣的是,她們的老伴,父親,外公,是一個與水稻相伴的人。


  端木銀熙:我對這個水稻有一種特有的感情的,挺有感情的,所以我在這個崗位上幹的還,雖然苦,雖然有的時候遇到一些不稱心的事,這個肯定要遇到一點挫折什麼的,但是我對這個水稻是堅定不移的

  周旖炯:他説我可能坐在辦公室裏,,現在看什麼材料我也可以,但是光看別人的東西我搞不出來東西,我必須自己去幹,自己了解才能去幹,我自己搞明白了,掌握了。

  端木銀熙:如果我動搖的話我不會幹到現在,年紀輕的時候我就要改行了,所以實際上我剛才講的,深入下去的話挺有意思的,捨不得了。

  周旖炯:有時候我們跟它開玩笑,我説這個水稻就跟你的第二個孩子那樣,因為他只有一個女兒嘛,我説就給你孩子一樣,一天不看一天不摸就好像沒幹活一樣。

  端木銀熙:所以他們工人職工都知道的,第一個我稻子要看的,看不到的話我不舒服的,第二個就是我回到家裏就是孫女了

  4月中旬,海南試驗田裏的水稻收割後,他們整理好近5000份的材料,帶回常熟本地的試驗田裏進行新一輪的播種。冬天到來的時候,育種小組會又一次整理好行裝,再次踏上奔赴海南的行程。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了解了“常優”系列和端木的育種路線後給出了這樣的評價“短短十年時間就育成三個雜交組合,不筒單,人家二三十年沒能做到的,你們做到了。”

  在海南,常熟農科所的試驗田與袁隆平的試驗田只隔了一條窄窄的田埂。“早晨踩露水,正午曬太陽”的工作讓育種人看起來更像是樸實的農民。

  在某種意義上,端木銀熙並不是袁隆平一樣的大家。但是作為普通的育種人,他同樣用汗水和智慧書寫著自己精彩的水稻人生。

  去海南的第一年,端木50歲,是南繁育種人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今年,端木60歲,卻仍然沒有停止每年冬天的海南之行。

責編:肖闊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