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向陽紅09》第三集 黑潮調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2日 11:22 來源:CCTV.com

  解説:1986年 5月,向九離開青島,去參加第一次中日黑潮調查。黑潮是和墨西哥灣流齊名的世界兩大暖流之一,它的流量相當於世界各河流總流量的20倍左右,對於世界氣候、海洋環境、漁業有著廣泛的影響。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副局長 楊文鶴


   它的年平均的輸送量,相當於我們長江的年徑流總量的一千倍,所以它帶來的巨大的水量和熱量,對東海的海洋環境,以及對中日兩國的氣候,對海洋裏面的環境,這是有一個很大的影響。

  解説:那麼究竟什麼是黑潮呢?為什麼會有中日合作的黑潮調查呢?在中日雙邊合作中,雙方科學家的實力比較結果怎麼樣呢?中國科學家又遇到了怎樣措手不及的難題呢?

  解説:黑潮的寬度大約有100海裏,平均厚度是400米左右,人稱“海中巨河”。那麼海中之河是什麼樣的呢?黑潮的名字又從何而來呢?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所謂的海流就是説它像一條大河一樣,為什麼説它像河流呢?就是因為它跟周邊的東西都不一樣,它是直接嵌進來的這麼一個東西,但是這僅僅從課本上的,當我到了黑潮的時候就真正能夠感覺到,它的水的顏色吧,非常像我們那個深藍的那種墨水,在我們沿岸好像看不到這種顏色的。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副局長 楊文鶴

  那麼跟我們東海陸架水比較起來呢,我們東海陸架水呢,由於受到長江沖淡水的影響,它的顏色是淺綠的,所以這對比很鮮明,所以看起來,視覺上就覺得顏色是黑的,從此就叫做黑潮。

  解説:早在唐宋時期,中國使者出使琉球群島時,黑潮就曾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日黑潮調查中方首席科學家 蘇紀蘭


  所以從使流的話呢,他穿過台灣以東的時候,他也看見這黑潮,中國人不叫它黑流,叫它黑水溝,這個它也有記載,有時就叫它黑水,為什麼叫溝呢?因為看起來好像很深的地方嘛,叫黑水溝嘛,是不是。


黑潮

  解説:雖然黑潮和海水的區別,不可能像河流與堤岸一樣界限明晰,但是黑潮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除了顏色,還有它的透明度很高。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主任 吉國

  透明度非常高。如果扔一個啤酒瓶的蓋,你可以大概能看它接近一分鐘,我們有透明度測量,我們用透明度測量的話能夠到水下四十多米,也就是説你在水下四十多米的時候你能看清東西,我們沿岸的水,別説四十多米,連四米我估計你都看不到。

  解説:溫度高是黑潮的另外一個特點,夏天的時候,能夠達到攝氏30多度,即便在冬天也不低於攝氏20度。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主任 吉國

  我們一般從青島要是啟航的話,到黑潮流域,我們的船大概跑 接近三天的樣子。那麼你在啟航的時候,穿著羽絨服、穿著很厚的衣服,經過一天以後,你就基本上可以穿春秋衫,秋衫、秋衣了,到了第二天的時候基本上你就可以穿得更少一些,真正到了黑潮區的時候,你就可以穿著褲頭背心去幹活了。

  解説:對於我國的科研人員來説,黑潮是陌生的,第一次見到黑潮時的感受是新鮮而深刻的。同樣,在我國有關黑潮的研究也幾乎是空白的,而黑潮卻流經我國東部沿海的大部分海區。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副局長 楊文鶴

  黑潮是北赤道暖流的一部分,流經菲律賓東部海域以後,它就向北流動,經過台灣東部的海域,向北進入到東海,那麼東海沿著大陸架的邊緣,就是向東北方向流動,一直到了吐噶喇海峽,它這裡又向東北,流出了東海,進入到太平洋,沿著日本的九州和本州南部的海域,一直向東北,到了九州這兒,經過太平洋,到九州這兒,它又分出了兩支支流。一支呢就是往北,通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叫對馬暖流,還有一支呢就是向西北,流入到咱們的黃海,那麼叫黃海暖流,所以這個黑潮對於東海的海洋環境的影響,那是非常大的。

  解説:黑潮流經的範圍之廣,使得任何一個流經區域國相關資料的缺乏,都會直接影響到黑潮整體的研究和認識。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日黑潮調查中方首席科學家 蘇紀蘭

  黑潮跟我們東海來講,在台灣以北的這個地方,它倆相互作用是怎麼回事情。在九州的轉彎的這個地方跟我們東海怎麼相互作用,這個我們也很感興趣。

  解説:而國際合作,或者雙邊合作,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可以節省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副局長 楊文鶴

  不僅僅是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還有一個區域的限制,海洋權益的一個限制,你有人力、物力想去還去不了,所以這種雙邊合作的好處呢是很多的。節省是一個方面,能夠跨區域的研究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可提高我們的學術水平,提高我們的研究水平。

  解説:日本是受黑潮影響最大的國家,也是開展黑潮調查最早、研究資料最豐富的國家。1987年6月,中國國家海洋局和日本科學技術廳,簽訂了《中日黑潮合作調查研究項目實施協定》。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副局長 楊文鶴

   按照中日黑潮合作調查研究項目的協定,合作的方式呢,是互派調查船,並且互相讓科學家到對方的調查船去,那麼共同調查研究,共同分析資料樣品,完了以後,定期地對研究的成果呢進行學術交流,那麼我們派的調查船,向陽紅九號是我們中日黑潮合作調查研究的主要調查船之一。

  解説:第一次黑潮調查非常順利,經過四十多天的艱苦努力,向九如期返航。但是,就在返回的路上,向九遭遇了1986年的第14號颱風。面對突然降臨的風浪,正在實驗室的李寶華將儀器加固之後,發現實驗室的門,已經為了應急全部封住了,她只能繼續待在實驗室了。

  同期: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副研究員 李寶華


  工作完了以後,我只好坐在那個凳子上,晃過來晃過去,跟著它晃。

  解説:當時實驗臺上放滿了的儀器、測試的裝置,放樣品的架子,全都被螺絲、繩子等固定著,李寶華卻不敢抓住它們使自己也相對固定。

  同期: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副研究員 李寶華

  我也不敢去抓那個繩子,我就怕把那個繩子抓松了以後,我的東西會可能受損、可能會摔下來,或者是歪了或者是滑到一邊了,或者什麼的,我就坐著,這凳子可能一晃就晃很遠,有時你這個房間有多大,它就能晃多遠,反正就是把你晃不出去就是了。

  解説:在裝滿了儀器設備的實驗室裏,李寶華一個人,就這樣任由風浪搖晃,一晃就是一個晚上。

  同期: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副研究員 李寶華

  晃不好了你就摔地上,哐,摔地上,摔地上就是一點求救的想法,因為也沒有人也沒法求救,自己就爬起來,爬起來再去坐下,就這樣。

  解説: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參加黑潮調查,應對了風浪的異常考驗,也終於完成了調查計劃。但是隨後同日方科學家的研討,卻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打擊。雖然向九滿載了當時它能夠擁有的一切先進儀器設備,但其獲取資料的手段、資料的數量和質量都無法實現國際間的交換。

  同期: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物理研究員 郭炳火


  這個是與我們國家海洋科學的發展是相聯絡的,因為我們國家當時是,黑潮一開始吧,我們使用的儀器是國外大概50年代以前的那個南森採水器,都比較簡易。

  解説:當時,我國採集水樣的辦法依然是通過在鋼絲繩上隔一段距離懸挂一個採水器來完成的。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由於這種限制,你不可能挂得非常非常多,比如説我在這一根鋼絲繩上挂上二百個這種採水器的話,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是做不到的。那麼這樣我們就限制了我們對這個水層的這種了解,上下水層溫度變化的 鹽度變化的這種了解。

  解説:幾千米的鋼絲繩上通常只能挂到20多個採水器,也就是只能取到20多個點的數據。而當時日本使用的馬克三儀器,是一種通過電子傳感器感知海水的設備,可以採集到儀器下放過程中,流經每個點的水樣數據。可供分析的數據,直接影響著科研成果的準確性。為了圓滿完成第一次國際雙邊合作,國家海洋局在資金並不充裕的情況下,也引進了一台當時國際先進的MARK3CTD設備。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主任 吉國

  CTD是一種傳感器,它在下放的過程中,隨時它都可以去感知海水的溫度鹽度以及它的深度,它的採樣率非常高。也就是説它只要在水裏停一秒鐘的話,就可以得到30多個樣本,那麼你即便是用每秒一米的速度下放,它也是在一米水層裏面得到的樣本也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和我們過去完全是天地之別,就説方法上完全是兩回事,就説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黑潮作業

  解説: 1987年7月,帶著新裝的設備,向九開始了又一個航次的黑潮調查。新設備鼓舞著船上的中國科研人員,他們期望著通過這個神奇的新設備,實現和日方的對等調查和數據交換,贏得中國科學調查應有的尊重。然而就在人們試機操作,準備借此開創新業績的時候, MARK3CTD設備卻突然不轉了。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當我們一開機器的時候,我們確實有點傻眼,除了那個風扇在轉,然後其它的都停了,這一下確實我們感覺到壓力非常大,但是因為馬克三是在整個海洋,就是在整個黑潮調查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設備,當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船上中日雙方科技人員是交流的,有兩個日本人,作為中國人我們確實不想在日本人面前出醜。

  解説:雖然上世紀八十年代,馬克三電子儀器還不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商業化産品,出現故障是難免的。但是還沒有開始使用,就出現問題,這給當時的馬克三小組組長吉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心情也是很複雜,就是覺得非常意外,壓力也非常大,但是很快地想了想之後呢,我就去找我們的帶隊,是我們的馬副局長。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副局長 馬榮典


  吉國去了,因為他是馬克三組長,他去了 説這個機器不轉了,那我就一愣一下,我説那有什麼辦法?怎麼能叫它轉呢?他就説吧拆吧。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就是唯一的出路,否則你沒有辦法,其實我們搞設備的人其實都不願意拆東西,但是真正碰到一個這樣的故障的時候呢,也只有是從一點一點的地方去檢測,一點一點地方檢測就意味著把它都拆開。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副局長 馬榮典

  所以我就表了個態,我説那你就拆吧。


馬克三

  解説:馬克三,當時國內唯一的一台先進設備,放在了向九船上,因為其重要性還專門成立了馬克三維護小組。但是作為小組長的吉國怎麼也沒有想到,大規模的調查使用還沒有開始,使用中的維護也還沒有開始,他竟然不得不帶領全組人員拆卸這台機器。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我也很擔心,拆了以後裝回去還是不好,會是個什麼樣,或者説我們拆了以後會損壞了什麼東西,會是什麼樣子,也很擔心,但是呢我們想來想去,只有這一條路。

  解説:不過,準備拆卸的小組長吉國提了一個條件,這件事情希望只有領隊、首席科學家和他的小組成員知道,對其他人一概保密,領隊答應了。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然後就開始拆。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副局長 馬榮典

  所以我就在那兒坐著,我也不吱聲啊,因為吱聲,我知道,要吱聲的話給他們工作人員也有壓力,不是嘛,我好歹是個領導。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馬局長他是領隊,他呢就找了個凳子,在邊上一坐,什麼話也不説,就看著我們做。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副局長 馬榮典

  所以我一直在坐著,我也沒敢離開。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我們那個桌子有多少,大概有三米多長吧,那一個設備大概也就是有五十公分左右那麼大,然後我們把它裏面的零件掏出來之後大概擺了一桌子,從這兒到那兒,看了以後,當時沒有數碼相機,要真有數碼相機照下來,確實很壯觀,拆了一桌子,拆了一桌子之後呢慢慢地檢測。

  同期: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 生物室主任 譚深發


  當初就用標簽紙,對採集部件進行一個一個地記,放在這個工作臺面上,按順序採集按順序布放。

  解説:兩個多小時過去了,離到達考察地點後科學家們開始工作的時間只有一個多小時了。吉國和他的同事們還是沒有找到故障所在。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後面是個什麼情況,我們也不敢預測,所以我就叫我們的(水文組)組長吧,姓譚的,他是水文組組長,我就説你現在開始做準備吧,我們還是用我們傳統的方法,我們還是用鋼纜挂採水器。

  同期: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 生物室主任 譚深發

  這時候我就是馬上和其他調查隊員一起,那麼是緊張有秩序地把那個採水器和壓腳車安裝。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慢慢地去查,一件一件地去查,一件一件地往回恢復,因為一個設備的話可以一部分恢復然後檢測,一部分恢復檢測,也是用這個辦法,最後我們呢發覺在調製解調器那個板上有一個塊我們懷疑它有問題,我們把那個集成塊換了一下,然後我們運氣非常好,前後我們是五個人在那兒一塊工作吧,前後大概用了三個多小時吧。

  解説:就在距離考察站點還有四十分鐘的時候,原始採水的第二套應急方案準備好了,馬克三設備也檢修完畢並且開始正常運轉了。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我們把那個馬克三處理好之後,然後我們才發現,總指揮一直坐在那兒,一直坐在那兒,他並沒有離開,但是當中這個過程這幾個小時裏邊,我們感覺到總指揮好像沒在那兒,就是這麼個情況,確實顧不得了。

  同期:時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副局長 馬榮典

  連裝帶修一共三個多鐘頭吧,我一直在那兒看著,一看試驗轉了,那我轉身就走了。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因為他是軍人嘛,我覺得就説他那個眼光(表示)行,還可以。

  解説:馬克三設備終於正常運轉了,維護小組的人員不敢再隨便動作一下了,甚至連後蓋也沒有蓋,生怕不經意的一動它再出點問題。不過,這招來了日本科學家的好奇。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所以我們就找了一個風扇放在邊上吹著,後來日本的科學家和我們一塊工作,他們看到了我們這個設備,他們就問我,説你這個設備為什麼要敞著蓋兒?我們説這個裏面的散熱不是太好、我們用風扇給它吹著,如果把蓋兒蓋上,它效果就不好,不如現在這樣的效果好。日本的科學家也就是點點頭。

  解説:能夠正常工作的馬克三,每秒鐘就可以提供近三千個字節的數據。這前所未有的數據,讓中國科學家看到了許多從前沒有見過的水層。此後的9個航次中,它始終作為海洋水文調查和化學採樣的主打設備,在提高數據採集量、資料質量和調查效率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圓滿完成了中日黑潮調查的任務。

  不過如此神奇的馬克三,現在在向九船上是看不到了。工作人員介紹説,它已經很落後了,已經退到倉庫裏了。

  同期: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 高級工程師 徐來祥


  這就是馬克三,這個水下探頭部分,這個機器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日合作黑潮調查中連續使用了六年。周圍一共可以挂十二個採水器,然後底下是幾個傳感器,紅色是溫度傳感器,綠色的是鹽度傳感器,白色的是壓力傳感器,就是觀測水的深度。這個就是採水器,這個挂起來比過去老式的顛倒的採水器要簡單很多,你看就是這個樣子,卡上,這就好了。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馬克三雖然當時是非常先進的設備,它整個採集系統都用了計算機,但是從現在眼光看的話,那個計算機確實有點太古老了,我記得整個計算機的容量,連我們大概手機卡的這種容量都不如,就是非常小,我記得當時在那台機器上準備安一個漢字系統的話根本都裝不上,只能裝英文的,二十六個字母還可以,幾千個漢字那個機器就已經達不到了,沒有那個能力了。

  解説:就是這個今天看來古老而落後的馬克三,在當時成就了中方的黑潮調查,成就了向陽紅九號船,使向陽紅九號船在日本海洋界聲名遠揚。

  同期:《中國海洋報》青島記者站 站長 李明春


  這向陽紅09船對中日合作黑潮調查任務完成得非常好,在日本,幾次停靠日本,影響非常大,日本的這些海洋調查船到青島期間,這些船長都主動提出來讓我安排他們要去向陽紅09船去拜訪向九船的船長。

  解説:中日黑潮調查期間,中日兩國的船員們在不斷地互訪,兩國的科學家也在不斷地交流。在一次中日海洋科學家的研討會上,中日黑潮調查主要承擔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教授束星北,出現在了會場上,他曾經是愛因斯坦的助手。

  同期:《中國海洋報》青島記者站 站長 李明春

  束先生最後一位到,那麼當通過翻譯得知束先生的身份以後,日方的科學家,當時站在這個樓梯前門是夾道歡迎的,當聽到束先生這個身份以後,束先生一走到他們面前,他們全部深深地鞠躬,一直等到束先生走過去以後他們才起身,然後目送束先生上樓。這表明科學是屬於世界的,他們這麼做也是對科學的尊重。

  解説:中日黑潮調查,是迄今為止,向九所承擔的海洋調查中歷時最長、學科最多的任務。(注解字版:中日黑潮調查從1986年到1992年,七年間出海12次,海上調查時間總計306天,總航程7萬海裏)。調查初步了解了黑潮對中國東部近海及日本南部、東部的海況、氣候、漁場等各個方面的影響。然而,黑潮對於人類的影響,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同期: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 主任 吉國

  (黑潮)跨了大半個地球,那麼所以説,在這麼大的範圍呢,你想通過這麼幾年的這種資料,幾年的這種累積,就能夠完全預測出什麼東西來,它的變化,它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很明確的這種關係呢?是很難做到。儘管我們現在的手段比原來高得多,我們甚至可以通過衛星去看到黑潮,我們從衛星上可以看到黑潮清清楚楚,但是它真正的這種變化的話,我們還是不能夠完全預知,很多自然現象都這個樣。

  解説:中日黑潮調查,標誌著中國海上雙邊國家聯合科學調查進入到一個成熟的階段,中國不再是一個協作的角色,而是一個體現互惠原則的參與者。隨後,向九又先後完成了中法東海聯合調查、中美聯合調查,代表中國海洋界出訪日本、韓國、朝鮮、俄羅斯。這時的向九已經是15歲了,它已經有能力在向陽紅船舶家族的其它兄弟姐妹落難時,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擔綱上陣了。


  (注解字版:前後20年間,國家海洋局先後開展了一系列海洋合作調查研究——中美長江口海洋沉積作用過程聯合調查、中美熱帶西太平洋海氣相互作用合作研究、中日黑潮聯合調查、中德南海地球科學聯合研究、世界海洋環流試驗、中法東海沉積物輸送規律等海洋合作調查研究。)

責編:阿布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