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9日 10:40 來源:
| |
【解説】這是紀錄電影《北平入城式》中解放軍入城的畫面,人們興高采烈,解放軍和北平市民的情緒非常高漲,這些都是當時的真實情景嗎?這些歡呼場面是否像《北平解放有兩次入城式》一文中所寫的那樣“2月3日的北平入城式,我是目睹者,那天,天色陰沉,很冷,馬路兩旁佇足觀看的人並不多,也沒有歡呼場面,大家只是默無一言地瞧。”真實的歷史場景究竟是什麼樣的,拍攝這些鏡頭的攝影師們會揭示出一些什麼樣的秘密呢?
| |
1949年1月31號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防務交接 |
【解説】 當我們在採訪有關1949年2月3日北平入城式的情況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在北京檔案館有關北平和平解放的展板上看到了不少當時的照片,對於大多數照片的真實性專家給予了肯定地回答,但是惟獨對這一張1949年1月31號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防務交接的照片不少專家提出了疑義。主要原因是對當時究竟有沒有真實拍攝産生了分歧。
【同期聲】
當時不可能有拍的,
當時拍了,
沒有,那個時候據我了解是沒有。
【解説】 既然對這張照片的真實性産生了如此大的懷疑,那麼它是從何而來的呢?
【劉蘇】
| |
特別是我們有的老同志指出來,就説呢,特別這個展覽裏面已經都寫清楚了,哪張是照片,就這張沒有寫照片,這張就是電影裏面卡出來的,這是拍的電影后來是補拍的。
【解説】在《北平的新生》這本畫冊中我們找到有關北平入城式防務交接的一組照片,但是並沒有拍攝者的姓名,而其中在《裝甲兵入城》的照片下看到了石益民攝的字樣,那他是否就是我們正在採訪的新聞紀錄電影攝影師石益民呢?他是否會了解這幾張照片的真實性呢?
【解説】我們在採訪中了解到,拍攝北平和平解放時的攝影師,健在的已為數不多了,現在採訪的大多數人在當時還都是攝影助理。而年近八十高齡的老攝影師石益民在當時就是攝影師,有許多珍貴的歷史畫面都是透過他的鏡頭流傳至今。
通過與石老的交談,我們驚訝的發現,北平入城式的防務交接不僅被紀錄電影真實記錄了下來,而且拍攝者就是石益民。
【石益民】
| |
我們當時把這個拍下來,如實拍,咱們也沒佈置,也沒權力,也不聽咱的,這是事實,咱就根據那個實際情況拍下來,我前面講的嗎,咱紀錄電影生命不就是真實嗎,紀錄電影沒有真實性就全完了。
【解説】現在的西直門已經找不到一點當年的痕跡了。這是當年的西直門。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與國民黨的防務交接就在這裡進行。 為了防務交接能夠順利進行,在1月30日的下午,負責接管北平防務的東北軍第四縱隊121師決定要到西直門進行實地勘察,攝影師石益民也希望能夠提前去現場看看。於是就在30日的下午,他們一行人來到了西直門。
【石益民】
我就跟著這個,那是121師,41軍的121師,那些負責人我現在都忘了都是誰了,姓什麼了。記得頭一天30號,頭一天呢,進西直門,他領著我們跟部隊交涉,進來看看,那時候我沒解放先進來了
您進去幹什麼呢
進去看看地形跟部隊,看看地形,怎麼接管,什麼形勢,商量好了,他怎麼撤出去,咱們怎麼進來。
【解説】 “解放軍下午一點鐘進城”,這是1949年1月31日上午傳遍北平城的消息。
【解説】就在北平城的市民在為下午解放軍進城奔走相告的時候,攝影隊一大早就進行拍攝準備,隨著先頭部隊向西直門進發了。
【趙化】
| |
到31號那天我們還照樣,一早上起來很早吃飯,吃完飯就到門口等,太陽快要出來的時候太陽出來以後就來了一輛大卡車,我們就上了大卡車了,那是軍裏邊特別派的一輛大卡車。我們車後邊就是好長的隊伍,那個我記得那個隊伍前面有幾個很有戰功的隊伍,就是威震敵膽,那個打著那個旗幟,那個錦旗往裏走,那時候群眾有的高喊歡迎解放軍,歡迎解放軍,有的鼓掌挺熱鬧,我們到了西直門的時候,車停那兒了,停那兒以後呢,我們攝影師石益民他們下去,我還在車上,因為東西什麼,我是小助理,他們下去就拍什麼呢,就拍換崗的鏡頭。
【解説】當時的四野政委莫文驊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1949年1月31日,是平津戰役勝利結束的日子,也是北平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天。這天,我帶領121師的幹部和戰士,從西直門進入北平,與原在城內值勤的傅軍交接防務。
【解説】防務交接開始了,緊張的拍攝工作也開始了。
【石益民】
我們進來看,就是按照昨天那麼弄就行。按照商量好的進行。這時候他們負責人部隊,解放軍進來了,他們集合了,都讓開了,讓位了,他們集合,咱們集合,因為是和平解放,所以互相還有一定的禮遇待遇。不是真槍真炮打的進來,打的,俘虜了就不一樣了,這是和平解放,和平交接。
【李華】
| |
我們在外面擺好角度,一個排長帶著兩個戰士過來,過來之後,都互相敬禮,敬禮呢,我們戰士這邊兩個先站好,互相敬禮走了,這邊兩個站好敬禮走了,拍了這個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呢,就是西直門那塊拍的。
【解説】這些通過攝影機紀錄下來的歷史瞬間,成為了日後反映北平和平解放被使用最多的經典鏡頭,攝影師石益民當時為什麼當時沒有讓助理拍張照片,日後好留個紀念呢?
【石益民】
拍西直門那時候也沒有照片,那時候也不知道要留個什麼紀念呢,留做歷史資料呀,那就是集中精力完成拍攝任務,這是一個基本的觀念,腦子裏集中就是這樣。
| |
解放軍入關 |
【解説】防務交接順利完成後,解放軍入城開始了,攝影隊的小夥子們也隨同解放軍一起入城,他們中間年齡小的十五六歲,大的也就是二十歲左右,來到北京城還是第一次,北京究竟給了他們什麼樣的印象呢?。
【趙化】一進西直門,給我感覺啊,因為從東北農村出來的,咱沒進過大城市,所以到北京一看,路很寬,很敞亮。
【李華】
我告訴你我在東北50多天打仗,老百姓都跑了,50多天我沒見過女的,全都是光腦瓜禿子,就這麼一個,更不要説我進到什麼大城市裏頭,什麼熱鬧的地方了,所以一進到北京相當大了,看到天安門了,印象當中古老的城市, 我能進到這兒來,能打到這兒來,能解放這兒,那我確實很興奮。
【解説】這些是攝影隊在行進的車上拍攝的鏡頭,由於膠片非常緊張,所以31日入城的鏡頭不是很多。但是北平人的熱情讓他們有了深深的體會。
【趙化】
| |
歡迎解放軍入關的人群 |
兩邊好多群眾在那兒看部隊進城的,其中好多群眾還拿著什麼呢,就是拿那個臉盆在我們車前澆水,好象凈水潑街,就是免得解放軍吃土。
【石益民】
越進城,西直門越往裏走,人就越多,歡迎的,那時候你看,這裡頭扭秧歌,唱著解放軍的天明朗的天呢。越走越人多,越走越人多,歡迎的挺熱鬧,我們在車上拍了鏡頭,兩邊都是,沒有下來。
【解説】在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城時,學生的熱情歡迎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趙化】
這個時候,後面逐漸在我們車上,在部隊兩邊就好多有騎自行車的,有跑的,年輕人,呼呼帶喘的,因為我們在隊伍最前頭,他們就説解放軍解放軍,你們到哪兒你們到哪兒,我是北大的,有的説我是清華的,還有我哪個哪個中學的,我好回去召集同學歡迎你們,你們到什麼地方。
| |
解放軍入關的同時國民黨軍隊外撤 |
【解説】 1月31日在解放軍入城的同時,國民黨的部隊還在繼續外撤,到指定地點接受改編,入城的解放軍和出城的國民黨相遇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呢?
【趙化】
其中給我印象很深的還有一些國民黨兵,有的是七八個人,有十來個人的,因為都穿的,排一遛,就在馬巷衚同東,那一帶,就喊歡迎解放軍來解放我們,歡迎解放軍來解放我們,這樣喊。
【蘇忠義】
因為我要拍電影,要求走在前面,要拍鏡頭,在路上碰到了國民黨傅作義的軍隊,大約一個團,已經正在撤離,他們在路上搭起了鍋灶在做飯,準備吃飯,我們在車上互相間打招呼,我在想,我現在在想,如果是前幾天入城這個場面,那只有刀槍相見了,哪會有招手互相致意呢?
【解説】1月31日下午,部隊來到駐地後,歡迎的人群越來越多了,這時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趙化】
| |
這個時候有一個女的,給我印象很深,這個女的,穿著一個毛朝外的上衣,還抹著紅嘴唇,抹著口紅,當時她出來表現歡迎人民解放軍,然後她要跳舞,給解放軍跳舞,表示歡迎,在這個時候部隊上站起來一個戰士,往那兒一站,那個一站把這個槍拿著一個大長槍,行了一個軍禮。持槍禮,戴老師,戴老師,管她叫戴老師,説我跟戴老師一起跳個舞,他把槍往那兒一放,給別的戰士,他就上前面去了,跟戴老師,就是跟這位穿毛朝外的女的跳舞,我記得跳什麼舞是蹲起來跳,我是講那個戰士,蹲起來像鴨子跑步似的,實際上是俄羅斯舞,後來我們才知道她就是著名舞蹈家戴愛蓮。
【解説】 2月3日,東北野戰軍舉行盛大的進駐北平入城式。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北平入城式是兩年半戰爭的總結;北平解放是全國打出來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軍的入城式。而在解放軍入城時,北平的老百姓真的是很冷漠嗎?
【解説】這四位老夥伴都已到古稀之年了,他們在五十八年前還都是北京八中的學生,1949年2月3日,他們都曾站在北京街頭迎接解放軍進入北平城。我們在採訪時請他們觀看了《北平入城式》這部紀錄片,他們專注地看著,都希望能從中找到他們的身影。
【同期聲】
偶爾能拍上那就太寶貴了。就是編上不編上不知道。拍的時候我還往高跳了。
【解説】我們在採訪老攝影師石益民和時,也請他們重溫了當年出自他們之手的《北平入城式》。
【石益民】
| |
背後的衣服寫著人民解放呀,
對,這就是老石,這就是你那個角度,那不前門嗎,前門外,
對對,這是前門
這是往上拍的,仰角的。
這是臺上,
老郝,郝玉生拍的
他們在上面,咱們在地下,這是從上面往下拍的。
【解説】他們素不相識,而又同時參加了1949年2月3日解放軍北平入城式 ,他們會告訴我們一些什麼。
【解説】 1949年2月3日,這一天是中國農曆的正月初六,入城式定於上午十點鐘正式開始,從畫面中我們看到解放軍還沒有入城之前,街上已經有很多的人了。而攝影隊的小夥子們也早早來到了指定的拍攝地點,親眼目睹了當時的情況。100
【李振羽】
| |
年輕時的攝影師李振羽 |
那時候,2月3號的時候,群眾的情緒特別高漲,我們先到的時候,軍隊還沒來的時候,兩邊人已經擠的滿滿的,比方在前門,包括在西四,整個街道全是人。
【周振聲】
| |
因為那個印象一生都不會忘。我很小,那時候不到20歲,小年輕,這個場面是第一回見著,所以印象不會忘,入城式非常熱烈,人山人海,歡呼聲不斷,萬歲聲也不斷。
【解説】 箭樓,這座佇立在北京前門大街的古老建築如今依然煥發出古樸莊嚴的色彩。1949年2月3日 ,平津前線司令部領導人登上了箭樓,檢閱入城部隊,攝影師郝玉生和攝影助理也開始了緊張的拍攝工作。
【盛玉增】
| |
2月3號,我和周振聲給郝玉生當助理,我們剛進城的時候,我們就在前門樓子上,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這些首長。
【周振聲】
我在北京這幾十年,一過前門箭樓我就回頭看前門箭樓主席臺站的那個,那個很窄的那個東西,上面那個臺不寬,底下承重的東西就是這麼厚一塊水泥板,然後有幾根柱子搭到外面,那時候那天站滿了在上邊, 你像林彪這些領導,像羅容桓、像聶容臻,跟這些民主人士這天組織都上了前門箭樓了,大家互相打了招呼,握手聊天很熱鬧。
【解説】2月3日上午十點,由機械化部隊、摩托化步兵部隊炮兵、坦克兵、騎兵、步兵等組成強大陣容的解放軍從永定門進入了北平城。 這些老先生當年都還是中學生,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們最初見到解放軍的那一刻。96
【四人組】
| |
唱的,敲鑼打鼓的合成一片,然後還有軍樂隊。 沒見過,騎兵倍兒齊,都帶著皮帽子,特別是大炮車,威武雄壯,那個勁頭可真不一樣,咱們第一次見軍隊。
【解説】 在畫面上有許多北平市民和學生熱烈歡迎解放軍的鏡頭,這與《北平解放有兩次入城式》中所寫的當天馬路兩側佇足觀看的人並不多,沒有歡呼場面、默無一言的描述截然不同。
【李華】
怎麼會默默無言呢 ,整個前門大街都充滿了人,裏三層外三層,房上都有,從房頂上,窗子上往外看看,前門雖然沒有高樓吧,但是兩層樓三層樓還是有的,全都是人,全都灌滿了人。
【李振羽】
我們沒有看到有什麼對這個解放軍有什麼不敬之處,全都是熱情的,特別是青年學生,上到這個大炮上面去,往上寫字,另外好象還有人往自己背上寫字,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
【李華】
我們拍的群眾打旗子歡迎的,跳秧歌歡迎的,群眾鼓掌的,搖旗子的,上汽車貼標語的,和戰士握手擁抱的,這不都是群眾嗎,哪沒有群眾啊,多了,那都數不過來,整個前門街道整個都灌滿了。
【解説】在解放軍行進的沿途站滿了熱情的北平市民,當年坐上坦克的學生如今還記憶猶新。
【王昭鉞】
| |
當時學生在北平入城式的歡迎場面 |
當時我看見那個炮車上呢,已經有的坐上學生了,所以我們那時候都是年輕啊,看有人上去了,咱們也上去吧,我們周圍有幾個同學也就上去了,上去以後呢,因為都很矮就上去了,那個車上的解放軍都非常和藹,沒有把我們趕下去,那我們就坐了一會兒。
【解説】這個鏡頭已經成為了永久紀念了。這個歡呼的小男孩兒就是已故的北京大碗茶集團創始人尹勝喜。
【解説】原北京市豐台區委書記李英威在當時可是扭秧歌的主角,現在説起來還是很興奮。
【李英威】
一聽解放了,扭秧歌,不會學吧,現學。
【石益民、趙化】
你看扭秧歌的,你看那秧歌扭的,剛進來,剛學,不會。
【李英威】
我們同學也積極,就練,不會學吧,現學,後來這扭的,看來我很努力,就我打頭。當時我們扭秧歌,誰也不怕累,扭一段歇會兒,因為打鑼鼓也在那兒敲敲打打的,所以從這個粱家園,就現在的虎坊橋那個地方,一直扭到珠市口再奔前門大街,這一段夠長的,喊口號,他領著我們喊口號,嗓子都喊不出來了,所以那會兒大家是怎麼想,解放了,所以窮學生解放了,怎麼的,那麼一個心情。
【北大】
老百姓的心態,咱們都是一致的,為什麼這麼由衷地歡迎歡呼,幾乎是發自內心,為什麼大多數都自發來參加,不是説湊湊熱鬧,他真正由衷的感謝共産黨,感謝解放軍,保護了北京城,保護了老百姓。
【解説】這個鏡頭有些特殊,在這個四週被熱情的北平市民圍在中間的車上有一個當年的攝影助理。40
【趙化】
那不有汽車嗎,我在汽車上,李華給老石當助手,我就在汽車上,靠著站那個就是我。
因為我是小助理,看東西,因為我們坐大汽車,把那個汽車停在前門大街的旁邊,我就在汽車上,你們看放片子裏頭 在汽車後面站的那個就是我。那時候從進關,一直到天津解放,到北京解放完全處在一種興奮狀態。
【石益民】
解放區的天(唱)
【趙化】
覺得一切都非常美好。
責編: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