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站前的出租車 |
解説:這是北京夏日的一個普通清晨,夕發朝至的列車帶了南來北往的人們,北京火車站前照例排滿了等候的出租車,對的哥們來説,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余波載客行駛在路上,余波歌曲MV
歌詞:
天還沒亮--披著第一道的辰光
用六十邁的速度走在那柏油路上
漆黑的夜--載著星星載著月亮
讓那城市中的霓虹變的更加明亮
| |
快樂工作的余波 |
解説:余波是北京一位普通的哥,開了十幾年出租車的他最近比較忙,他的原創歌曲《我們是的哥》正在網上廣為流傳,不少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余波一下子成了“明星的哥”。(壓著歌曲出解説)
我們是的哥 我們也會執著
我們也有屬於自己那幸福的歌
我們是的哥 我們也會快樂
我們無論流下多少汗水從沒埋怨過 !
這就是 我們的生活
余波,北京出租汽車司機:
| |
這是全國播出的,當天晚上播的時候,我正好在我媽家看的,我就想讓我媽和我一塊高興,來分享快樂,當時,我媽當時看得眼淚都下來了,(節目)剛開始沒一分鐘呢,我的手機,我媽家的座機,好嘛 就咣咣的(響個)沒停,好傢伙,我們老家是武漢的嘛,那邊老家打電話,説在電視上看見誰誰了,怎麼樣怎麼樣 ,哎呀。
解説:這幾年,北京私家車以每天1000 輛的速度急劇增加,的哥們掙錢來越不容易了,在一片抱怨中,余波和他的歌,流露出的卻是不一樣的聲音。
余波,北京出租汽車司機:
真正司機,很多苦我知道,可能這首歌聽了樂更多一點,不過你仔細想一想,像其中的歌詞,天還沒亮披著第一道晨光,然後漆黑的夜載著行星載著月亮,證明什麼,我想證明是我們司機的工作時間,有多長,從早到晚,12個小時,最少12小時吧,一輪,天還沒亮就走,晚上載著星星載著月亮回去,他要能細細琢磨也能琢磨出一點苦了,我只是沒法用嘴去説,通過唱歌的方式來給他演繹出來,看別人怎麼理解了。
解説:余波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他的童年記憶裏,手握方向盤的駕駛員曾經是個很威風的職業。那時候,對於一個在城市裏生活的普通孩子來説,能夠有機會接觸的駕駛員就是公共汽車駕駛員了。
余波 北京出租汽車司機:
小時候我玩遊戲,拿家裏那個炒菜鍋的鍋蓋,當方向盤,在一個小桌小凳子擺著,拿火柴盒找一根棍給穿透了,在那兒擺著,因為那會兒就是注意公共汽車嘛,它一開門, 一掰那棍 ,那門就開開了,然後再拿一個鐵棍 ,在這當個擋把什麼的,非常小時候一個遊戲,或者一個夢吧
解説:也許,無數那個年代出生的男孩子都玩過這樣的童年遊戲,做過這樣一個關於駕駛的夢,而這個夢想在中國人的心中一直延續了很多年。
(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 |
小的時候看父母單位裏有一些司機,看他們就很牛的感覺,是我們一種很敬仰的一種職業。
(切諾基俱樂部車友:四驅小白兔)
| |
我媽帶我坐公共汽車的時候,我站在前邊。
(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 |
我都喜歡坐最前面,坐在那個駕駛員的旁邊那個小座上,我就觀察他開車,
(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看那駕駛員怎麼開車呀,怎麼怎麼,我覺得那時候是挺有意思一件事。
(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甚至小時候老師問你們將來,想象中職業是什麼,有的人直接寫的就是汽車駕駛員,有這樣的,因為那時候,那是高不可攀的一件事,因為汽車離他生活太遠了。
解説:朗學義,就是在人們艷羨駕駛員的時代握上了方向盤的,1972年,他從北京人民大學附中畢業,招工進入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朗學義選擇去車隊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朗學義 奧迪汽車4s店技術總監:
| |
當時社會上有一種説法,你可能沒聽説過,叫聽診器方向盤,一個就是醫院的大夫,一個就是咱們現在説的駕駛員。那會兒你想學車很困難,你辦手續的時候,必須有一個單位的介紹信,就是我某某人是我單位的正式職工,我們單位需要培養一個駕駛員,他才會給你辦這個手續。
解説:當年,進入車隊的朗學義並沒有馬上開始學習駕駛技巧,他的師傅是一位抗美援朝退役的老兵,師傅要求他首先要學會修車,朗學義的駕駛生涯是從修車開始的。
朗學義,奧迪汽車4s店技術總監:
那時候車也沒有報廢年限,我們差不多都是用20年的,都是跑幾十萬公里,那會兒你一定要把修理先學會,為什麼呢?因為很有可能你今天收車的時候,這車什麼問題都沒有,第二天開出去沒有5公里這車就壞了,這種可能性很大,所以我們當時尤其這經常跑長途,車上所有常用的備件都在車上,而且有一套非常全的修理工具。
| |
畫面:朗學義在電臺直播間做節目
解説:朗學義現在是北京一家汽車4S店的技術總監,人稱“朗師傅”。他在北京開車族中小有名氣。每週朗師傅都會抽出兩天時間,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汽車時間》節目擔任嘉賓,通過電波回答聽眾關於買車修車的各種問題。三十多年來,朗師傅幾乎開過各類車也修過各類車。和今天精密複雜的汽車相比,當年的學修車的經歷不免有點小兒科的味道。
朗學義,奧迪汽車4s店技術總監:
那會兒學修車的話,實際上不覺得難,因為那會兒的車非常非常簡單,就是一個油路,油路就是從油箱到發動機有一個汽油泵,供給化油器油,就這麼簡單,沒有像現在這麼多電子控制的東西。點火系統就是一個,連霍爾傳感器還沒有呢,就是一個低壓12伏,給一個分電器,分電器的接點,就是一斷一合的,從這個直流電變成交流電,完了給點火線圈,從12伏變成10000多伏,這麼一個點火,非常簡單一個東西。
解説:三十多年前,物質的匱乏使得人們對職業的判斷簡單又現實。朗學義曾經充分享受過駕駛員這個職業所帶來的便利。
朗學義 奧迪汽車4s店技術總監:
花生瓜子香油,這個都是每年就是有那麼一兩次,比如春節國慶節才會有,那個到河北,不用太遠河北的農村,我們經常跑到那兒,去了以後,給我弄兩瓶香油,弄20斤花生,10瓜子,這是非常簡單就買回來了,而且價錢也便宜,回來以後拿回北京可是好東西,因為就是過節才會有這種東西,我們就是隨時去了就可以買得到,很多人羨慕就是羨慕這個。
| |
工作中的朗學義 |
解説:在朗學義的生活中,如此的風光實惠存在了很多年。
朗學義,奧迪汽車4s店技術總監:
我們家每年的白菜是不用花錢的,為什麼不用花錢呢,就是因為這個農村該收大白菜的時候,會請各個機關去幫忙,我們是白給他拉,比如給他拉一天菜,可能要跑10趟20趟,就是往冬儲大白菜那個點送菜,完了呢,我們每一個駕駛員給一千斤,這是不要錢的,就是你給他錢他也不要。
解説:衛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汽車時間》節目主持人,生於上個六十年代的他今天的工作、生活,都和駕駛密不可分。而在他成長的歲月,這一切,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
衛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
| |
一九七幾年,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不可想象,車,是公家的東西,駕駛員是人民八大員之一,駕駛員是為(人民服務)的,哪有説自己開的,打一個比方,人民八大員有理髮師,哪有説你隨時有私人理髮師,這不可想象吧,理髮員就是為大家為公眾服務的,駕駛員你就是為公眾服務的,哪有説你為自己服務的,那還叫什麼駕駛員呀。
解説:在汽車還是極度奢侈品的年代裏,能夠把握方向盤實在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可是,很快,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令人始料不及的變化。不知道從哪天起,人們的腳步快了,馬路上的車多了,街道上的燈亮了,而擁有一輛車,成為先富起來的人們時髦的追求。
衛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
大款有車是哪年的事,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時候北京大款的象徵是長安,吉林,麵包車,還沒有大哥大,開一個麵包車,腰裏別一個BB機,拿一個公文包,那個時候大款,現在想起那個標準都可笑。
解説:此時,學開車,早已不再需要單位介紹信等煩瑣的手續了。考個駕駛本不再是普通中國人遙不可及的夢想。1992年,衛東在北京的一所駕校考到了駕駛執照。
衛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
我不知道現在學車有沒有這一道程序,我們還有駕輪,我學車那會兒是嘎斯69吉普車,那是二戰是前蘇聯打美國人的車,剛開始接觸車不讓你在路上跑,先讓你熟悉機器這一套東西,那把輪子架起來,你知道吧,把車整個抬起來,就到坡那給架起來,一個空輪,轉空輪,因為兩腳離合嗎,我們還學這個呢,學完這個之後,早晨起來拿搖棒搖,每個人輪一次,那時候我覺得學車是一體力活,確實累。
解説:劉捷是越野愛好者,他一直熱衷於自駕車旅行,他和女友徐奕晨就是在一次旅行中相識的。劉捷的駕駛執照是在2001年考到的。當然,那個時候,他還不能預見那個薄薄的本子究竟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不過,學車,儼然已經成為當時都市青年的時尚。
劉捷 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 |
那會兒大學畢業,學車,是作為一種畢業的技能,找工作呀什麼的,這種東西我覺得有點盲目啊,沒有特明確的想法,我就覺得擁有一個駕照,開車的技能,可能也是,不管自己生活的需要,還是未來工作的需要,還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就是感覺自己周圍的人都在學車嘛,可能大家都沒有準備説我什麼時候拿上本,馬上就買車,沒有,但是我就覺得我先學好了,有這項技能就行了。
解説:衛東是國內較早主持交通類廣播節目的主持人,這些年來,他總有機會試駕各種新車、好車,但他總是無法忘記兒時的一次經歷。
衛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
那時候我們是平房,上學嗎,都七里拐彎竄大街,走衚同到學校去了,正好我們樓後一個老師傅,李師傅開130,這個車現在已經停産了,那時候北京就是130(小貨車)和212(吉普車),李師傅開著130(小貨車)呢,正好我上學走,他從我邊上過,一招上車,我當時都吃驚,這是跟我説的嗎,讓我上車啊,他正好上我們小學附近去拉東西,正好順道,我還記得特清楚,拿著紅領巾,一邊在車上係紅領巾,一邊就傲視底下,因為底下小朋友也上學,一看,張衛東今天怎麼坐這車了,特羨慕,坐著這個車就特高興,底下小朋友在看,我還衝他們招手,那感覺真像在天安門廣場檢驗紅衛兵的感覺,就那麼幸福。
解説:北京孩子衛東第一次感受汽車帶來的非凡體驗時,他當然無從想象未來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切悄然産生了變化,北京街頭的出租車越來越多了。老百姓出行辦事有了更多的選擇。衛東的心裏開始有了新的盤算。
衛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
打面的吧,面的是10元錢,來回10元,來回10元,這一天10元錢,一天20元錢,你要臨時辦一點事再繞一點,至少30到40,你就按40算吧,一天40元,十天就400元,這一個月呢,我要一千多元錢花在打車上這個太不值。所以就考慮能不能買一輛車,這也是一大件啊,也是一個夢想啊
解説: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私家車對老百姓來説,已經不再可望而不可及。買車,開始納入很多中國人的家庭計劃。1998年,已經拿了6年駕照的衛東終於擁有了一輛捷達車,他的很多朋友都是在那個時候購買了私家車的。
衛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
| |
開著寶貝捷達的衛東 |
大部分買都是富康,捷達,桑塔納買的少,因為桑塔納公用車更多一些,早期最早就是桑塔納,各單位買都是桑塔納,私人買富康和捷達,所以老三樣就是那時候來的。
解説:如今,各種品牌的新車不斷上市,擁有私家車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很難回想老三樣獨領風騷的情形了。當年和衛東一起買車的朋友大多換了新車,衛東卻一直開著他的寶貝捷達。
衛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
我覺得就是一個代步的工具,所以它能走,能用我就用這個車,十年前,有車跟現在不一樣了,你甭説別人了,就説我十年前我有車我很興奮,我都很興奮,但是十年之後,你看我們現在,車已經不是特別新奇的東西,但是我們還在比。我想再過十年我們消費成熟了,你愛開什麼車什麼車,你開奔馳那是你的需要,我開一個奧拓是我的需要,就是你開奔馳和我開奧拓,已經不能簡單從車來咱們之間的這種財富還有地位。
解説:劉捷的第一輛車是2002年買的,當時,他參加工作還沒幾年,手上也沒有多少積蓄,想要擁有一部車的念頭卻異常強烈。於是,他在網上購買了一輛二手吉普車。
劉捷,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但是我那會就特別特別喜歡(車),然後就花了8000塊錢買了個二手的。特別那車挺舊的了,然後我就拿到朋友那邊修理廠整個整了一遍,然後改裝,換輪胎呀,底盤呀,然後又把車上弄上的架子,我覺得印象比較深刻,就是在車上貼了兩行字,兩行字叫吉普是我的生活方式,然後另一行字就是上帝是我的副駕駛。
2002年威弛車廣告
廣告對白:你不會輕點關門,
工作不順心,不要拿車出氣,
這車就是咱們家的一個人,咱們三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解説: 2002年,這條汽車廣告曾經在很多家電視臺熱播,廣告以現代家庭中,人與車的關係為訴求點,一度打動了很多人,也帶來了汽車本身的熱賣。如今,汽車已經漸漸走入尋常百姓家庭,不知不覺間,駕駛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
畫面:劉捷和朋友們參加越野訓練
解説:當年花8000塊錢買來的吉普車劉捷只開了一年就幾乎報廢了,他現在的坐騎是一輛四缸切諾基。通過網絡,劉捷認識了很多和自己一樣愛車的朋友,並且組織了一個汽車俱樂部,因為俱樂部成員的愛車大多是切諾基,所以他們給隊伍命名為“切大隊”。幾乎每到假期,“切大隊”都會一同上路。
馬達,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1998年的時候,網絡剛剛開始興起論壇,所有的車型大家都在一起,然後通過網絡來進行交流,然後漸漸後來又從網上到網下,大家有認識的,有時候參加活動,一塊出去玩,有的時候野外的一些活動,後來隨著人越來越多,根據車型就開始分開了,像帕協,就是帕薩特協會,富聯,富康聯合會,還有捷辦,就是捷達的,等我們到切大隊,想想就叫切大隊好了,因為我們這一個像隊伍一樣將來出去玩。
| |
切大隊隊標 |
解説:假如沒有充裕的時間去遠方,週末,劉捷和夥伴們便會相約,到郊外的某個地方進行越野訓練。北京西郊的這片乾涸的永定河床,是他們常去的地方。在這裡,他們經常進行爬坡練習,這種練習,實際上是在為下一次的出發做準備。幾乎每一次的訓練中,都會有車出現故障,對劉捷他們來説,這早已是家常便飯。在他們看來,汽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駕駛也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
劉捷,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這幾年變化太快了,人被挾裹著往前走,駕駛已經是生活的,生存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就像你要會説話一樣。
小爽,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我的車,就像兩條腿吧,它可以帶我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
四驅小白兔,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坐在它的裏面的時候會有一種很踏實的感覺,摸到方向盤那種感覺,我覺得是很舒服,這種可能是平常當中體會不到的。
馬達,切諾基俱樂部車友:
在我們認為駕駛員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那個時代的時候,在國外已經是人人有車,人人可以開車的那種狀態了,中國現在發展的非常快,更多的人有私家車,人人都有駕駛本,這已經是生活的技能了。
| |
朗學義的私家車 |
解説:1991年,為了減輕單位負擔,扭轉單位辦社會的狀況,中國科學院開始進行體制改革,車隊自然成為精簡目標之一。朗學義主動要求離開,此後,他做過中關村公司的小職員、賣過高檔珠寶。經歷了數次職業變化後,他又回到了與汽車朝夕相向的生活中。如今,朗學義是北京一家汽車4S店技術總監,這個身份,讓朗學義也開上了自己的私家車。
朗學義,奧迪汽車4s店技術總監:
過去在機關裏開車,雖然他們都説壞就壞了,這是國家的車,實際上真是你不小心,比如我們把車刮了或者蹭了,還是挺心疼的,為什麼呢?一個是怕人家笑話,再一個呢師傅的臉不好看。我感覺最好還是開自己的(車),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開自己車是沒有顧慮的。
| |
工作中的余波 |
解説:就在朗學義告別自己的職業駕駛員身份時,余波開上了出租車,實現了他童年要當駕駛員的夢想。開了十幾年的出租車,余波感觸頗多。
余波,北京出租汽車司機:
我們這些職業司機,肯定會長期存在的,因為北京太大了,北京好幾千萬人,現在不才有兩百多萬輛車嗎。
余波,北京出租汽車司機:
從面的,小面,那時候都説“蝗蟲”,我開過,後來緊接著換夏利,遍地都是紅色的,人家説這是“洪水”,我也開過,後來富康,然後到現在的北京現代伊蘭特,可能以後2008年奧運會會夢想啊,可能會出北京奔馳當出租的。
余波,北京出租汽車司機:
我想真是不讓別人瞧不起我們這行業,不讓別人瞧不起我們這的士司機,他們眼裏可能認為我們只會拉活只會掙錢,可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快樂,我們會把我們的快樂融入到生活中,然後把這份快樂傳染給別人。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