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歌劇《江姐》劇照 |
解説:作為一齣悲劇,歌劇《江姐》是以黨的地下工作者江雪芹離開白色恐怖下的山城重慶到華音山開展武裝鬥爭,最後被叛徒出賣後被敵人殺害的故事作為主線,在這出當時被稱為革命的悲劇中,有這樣一段戲,它看似與全劇不協調,卻異峰突起,引人入勝,被稱為悲劇性的喜劇插曲。這就是第4場中抓江隊長的戲。國民黨特務想抓華銦山遊擊隊的江隊長,結果卻抓來一個昏庸老朽的國民黨員蔣對章。劇中的蔣對章雖然只出現了短短的三分鐘,卻成了戲中最出彩的人物。
楊星輝:
| |
他這個人物,我們設計的時候,他是一個在一個小鎮子上,比起一般的那個老百姓,他認識幾個字,認為他是有點學問的。
楊星輝:
他覺得從他的角度上來説,沒有他不懂的事,實際上他也很蠢的,是不是啊?入黨的介紹人也搞不清楚,哪一年,大概什麼時候也不知道,稀裏糊塗,他自認為是很聰明的,他有一個反差,你越這樣,你演出來的人物他才覺得越可笑。就黃紹康:是國民黨的底層啊,農村啊, 小縣城啊,國民黨裏面基本上就是由這一部分人構成的,抽著鴉片的,腐朽不堪的。
解説:這場戲在當時非常受觀眾歡迎,有人甚至把這場帶有濃厚喜劇色彩的戲稱做全劇的高潮之一。然而在革命的悲劇中加入喜劇色彩是否會沖淡悲劇的嚴肅性,這在當時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楊星輝:
這個江姐是一個很嚴肅的這麼一個人物,作為這個劇情來講的話,是一個悲劇的,好像在裏面不協調,有的甚至説奪了戲的,看完這個,都説奔蔣建章去了。
解説:而悲劇是否就應該一悲到底,這個國民黨的底層人物在劇中起一種什麼樣的作用,面對爭議,創作者們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閻肅:
| |
那時侯想把生活面社會面打得更開,就順手拈來,就是蔣對章,一石三鳥,一它把江隊長的功績介紹出來了,第二個把敵人的昏庸介紹出來了,第三個從戲上它調節了(氣氛)。
黃紹康:
| |
這個戲啊,一共7場戲,演到第4場以後,觀眾確確實實需要喘口氣了,不然太沉重了,太壓抑了,這個情況要調一調,讓觀眾跳出來,跳來以後再進去,等於中間休息一下。
解説:而在悲劇中增添喜劇成分,創作者們借鑒了這個傳統戲曲慣用的手法,使故事情節和人物命運更加跌宕起伏。
閻肅:
川劇固有的手段,就是在悲劇裏,往往是來一個醜,來一點喜劇色彩,結果就促使得更悲,要想甜加點鹽,十八相送帶點喜劇,樓臺會的悲劇才能出,相輔相成,相反相成,我們覺得整個戲,從頭到尾是大悲劇準沒戲,平的,相反的異峰突起,裏面加一段喜劇色彩極濃,其效果特好。
解説:1978年,歌劇〈江姐〉在拍成電影時,由於篇幅太長,一度想把這場一直有爭論的戲砍掉,但經過反復斟酌,最終還是保留下來了。
黃紹康:
前面都是痛苦過來了,喜歡這種心花怒放的笑一笑,觀眾非常喜歡這個戲,就一直保留,特別是拍電影的時候,怎麼也下不去手把這個戲砍掉。
解説:由於叛徒蒲志高的出賣,江姐被捕並被押送到重慶歌樂山渣滓洞監獄關押,在第6場中,叛徒蒲志高和國民黨軍統高級特務沈養齋分別對江姐進行勸降,而老謀深算的沈養齋對江姐的勸降戲是當時公認的對反面角色的最好的表現。
羊鳴:
| |
他是典型的一個精通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非常懂得孔孟子道理,非常懂得人生“參離”的這麼一個人物。
解説:在塑造沈養齋這個國民黨高級特務時,創作者沒有把這個反面角色臉譜化和漫畫化,而是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儒雅的國民黨高級軍官的形象,這在當時受到了很高的評價,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黃紹康:
首先是一個人,完了以後才是敵人的性格,而他在表現敵人的性格的時候,他不一定是齜牙咧嘴,有的時候他很儒雅的,表現出來的他的陰險來,你不儒雅反而不陰險,齜牙咧嘴,反而沒有力量了。
解説:而表現反面人物的人性,在當時幾乎是一個禁區,創作者們充分解放思想,進行了大膽嘗試,突破了以往的禁錮。在沈養齋對江姐的勸降中,首先讓他從人性的角度試圖去感化江姐。
閻肅:
把江姐搞軟弱了,動搖了,要動搖了他很簡單,從他的情感上就動搖他。
解説:由於創作者深入開掘和解剖了這個反面人物人性化的一面,給沈養齋設計的唱腔被評論界認為是江姐中最成功的唱段之一。
黃紹康:
這種唱,當時流傳了一段時間的,就説這段唱好聽。唱得反正是非常,非常柔和,非常打動人,它唱的時候,就是跟你説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很普通的道理。很簡單的道理,他就是這樣的,我也有妻子兒女,父母家庭,我也曾歷經滄桑,幾經飄零,將心比心,他唱,表演,都是那種非常柔和的,那麼一種帶有“腐蝕性”的那麼一種唱法,那麼一種音調,那麼一種旋律。
解説: 劇中正反兩個人物的對壘和正面交鋒,實際是兩種人生觀和信仰的交鋒,兩個各自忠實于自己信仰的人在這裡開始了靈魂的角逐,而讓創作者為難的是,這兩個人物怎麼去分出一個高下呢?
閻肅:
當時寫的戲最困難的不在於沈養齋,也不在於蒲志高,最難的是如何在他們這麼精彩之上讓江姐比他們更突出,讓他們在人們心目中更高一些,就是更能夠讓人們更崇敬。 就是扎人心窩子,你怎麼能夠讓觀眾感動,如果觀眾真的感動,還是沈養齋感動,起碼得打個平手吧.
解説:當時閻肅覺得,沈養齋這樣的人物是具有多樣性的,畢竟他從骨子裏還是一個雙手沾滿革命者鮮血的劊子手,因此在勸降不成的情況下,沈養齋開始原形畢露了。
閻肅:
因此當中又加了一段兩個人的直接交鋒,這是中美合作所哥樂山前黑鐵牢見馬目章,山可移,海可變我的心不變,頭可斷血可流我的志不移,你知道知道我殺人有多少,江雪琴挺風站寧死不彎,雙方真是針鋒相對,後來加這上段武的,加上他內心的那個文的,才能把這個問題最後解決了。
| |
歌劇《江姐》 |
解説:而作為一個共産黨人的江姐,面對沈養齋極具誘惑力的勸説和渣滓洞的酷刑,是怎樣去回應的呢?這是歌劇〈江姐〉中最經典的唱段,“我為共産主義把青春奉獻。”,心中裝有崇高理想的共産黨人江雪琴,在敵人面前視死如歸,大義凜然,表現出她最堅定的信念和英雄的氣節。
閻肅:
江姐回應後來我説怎麼辦呢,就春蠶到死了,就是風兒採的百花蜜,沒有別的必要,一個蜜蜂它的生命都很短,它只不過給老百姓提供點甜,説實話。很普通,沒有想轟轟烈烈。 我就把它理解成江姐自己一個人生的體驗。
解説:“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不覺辛苦只覺甜。”在經歷了各種考驗後,江姐以內心的平靜和信仰的堅定對敵人表現了最大的蔑視。
金曼:
| |
她都把這些東西看得是什麼呢?不覺辛苦,只覺甜。就是體會所有的這些就是考驗我的各種各樣的東西啊,都是我在感受,我在追求過程當中的那種甜蜜,她把那些東西都看得很甜美,有什麼比這個更有力量的呢?就是嚴刑,就是十個指頭都釘上竹籤,不覺辛苦,只覺甜,她覺得她要實現的這種理想,她要付出的這種代價,她都覺得是一個,我正常,我應該這樣,我想這樣,她是主動的,所以她才會顯得那麼有力量。
| |
歌劇《江姐》 |
解説: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廣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而就在江姐和難友們在獄中滿懷欣喜地繡完紅旗後,告別的時候到了,江姐即將被押赴刑場。
孫紹蘭:
| |
都看到了,明天都在眼前了,結果要赴刑場,要為革命理想拋頭顱,這不是咱們説的,拋頭顱,很輕率的一句話就過去了,這是人的生命。
解説:面對著和難友們的生離死別,江姐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金曼:
一個就是她的身份,一個做母親的身份,做女人的身份,一個做優秀的共産黨員的一個身份。她各種這種複合的這種身份,和她的這種境界啊,決定了她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告別,我怎麼告別?
解説:在小説《紅岩》裏,面對即將走向刑場的江姐,楊壹言和羅廣斌這樣寫到,“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輕聲説道:“如果需要為共産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視死如歸的江姐,在告別時表現出了一個革命者最大的鎮定自如。但在歌劇裏,該怎麼來體現呢?
閻肅:
一開始我寫了不少,我前面還説了一大堆話呢,唱了好多我們要怎麼怎麼的,這個時候怎麼怎麼樣,後來人家都給我砍掉了,作曲同志們説別那麼鑼裏巴索的前沿了,不要用哭聲告別,從這兒開始,這就是給作曲一起研討的結果。
羊鳴:
| |
我們第一句唱的是什麼呢?我們很多演員她不理解,江姐,不要哭,我們不是這樣的,是安慰大家的,為了寫一句詞,你問閻肅, 我們反復了多少次,一開始,同志們呢,不行,想什麼也不行。咱們當時想像,她當時真正的感情是什麼呢?她一定説,不要哭,這個意思我們用不著哭,我們的理想實現了,我將會迎著曙光走去,她一定這樣,但是又是有情的安慰大家(唱歌)。
羊鳴:
我們反復了多少次,咱們當時想像,她當時真正的感情是什麼呢?她一定説,不要哭,這個意思我們用不著哭,我們的理想實現了,我將會迎著曙光走去,她一定這樣,但是又是有情的安慰大家(唱歌)。
閻肅:
不要用哭聲告別,特讓人起雞皮疙瘩,特感動人。萬籟俱寂,不要用哭聲告別。一下就出來了.
解説:在這裡,作曲家們充分借鑒了傳統戲劇中清板的表現手法,在表現離別的大悲時呈現出的是罕見的平靜。
孫紹蘭:
| |
整個舞臺一點聲都沒有,台下也沒有,全都安靜了。這個時候突然江姐出來,“不要用哭聲告別。”撫慰下一輩,就是那些孩子,“不要把眼淚輕易拋”,這就開始抒她的感情了,對新中國的嚮往,對他們的囑託、希望。一層一層的交代,完了呢,“青山到處埋忠骨,天涯何處無芳草”,很清淡的把人生都説了。
解説:在音樂處理上,創作者用一咏三嘆的形式,把江姐臨刑前的柔腸百轉描繪得淋漓盡致,也將全劇推向了高潮,成為江姐為理想獻身的最佳詮釋。而其中最感人的段落是江姐臨刑前對自己年幼的兒子的囑託。
金曼:
她畢竟是母親,在這樣的時候,她對自己的孩子的交代。你幫我把他照顧好,你幫我把他撫養好,讓他知道媽媽是什麼樣一個人,只有説到自己孩子的時候,她才這樣,非常人性的一種體驗.
閻肅:
特別我們在音樂處理上,到了第三段忽然變成清板了,越劇經常用這個手段,你不信看林黛玉,看《紅樓夢》很看多越劇,他到最動情的時候,相反的它是沒有樂隊的,(唱)就這個板,古板,什麼絲弦,絲竹都沒有,就是板,清唱。特別地扎心窩子,特別是前面忽起來之後,萬籟俱寂,人們豎著耳朵聽這一段,都哭,都感動.
解説:這是歌劇江姐中最膾炙人口的唱段《五洲人民齊歡笑》,在這個唱段中,創作者們將江姐的形象昇華到了最高點。
羊鳴:
這一段是他的高點,這一段塑造成了,她的整個人物形象都立體化了,她的柔情,她的堅定,她的滿懷希望,她的理想,她的內揉外剛,從多側面把江姐,最後一個B出來,差一度就到H了,寫到(唱歌)又很長,(唱歌)。
解説:在歌劇《江姐》的結尾中,江姐含笑奔赴刑場,英勇就義。當時,毛澤東主席在看過這部戲後,也被江姐的事跡深深打動,他對江姐的結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閻肅:
毛主席看過後説,江姐這麼好的人,怎麼能讓它死呢?
黃紹康:
| |
毛主席有這麼一聲嘆息,那麼作為下面的人呢,作為一種最高指示了。毛主席説的,不要死,江姐別死啊,因此呢,大家就想辦法把尾聲改了。
解説:由於歌劇《江姐》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在生活原型中,江姐英勇就義,如果在歌劇中讓江姐活著,就是不尊重生活,不尊重歷史,這讓創作者們感到很困惑和為難。
羊鳴:
這個歌劇從第一唱就是按江姐最後犧牲去寫的,最後她活了,你不是欺騙觀眾嗎?
黃紹康:
世紀歷史事實是她死了,但是要她不死,這之間怎麼轉換……而當時,別的國家領導人對當時江姐的結尾也有自己的看法。
解説:藝術創作的規律要遵循,而作為最高統帥的毛澤東主席的意見也不能不尊重和服從,左右為難中,劉亞樓將軍提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案。
黃紹康:
劉司令想了一個方案,左手一個紅領巾,小孩行隊禮,在舞臺上把江姐高聳的手豎起來,大家紀念她,我心想這也沒解決問題呀,她還是死了,或者是半死不活的。
解説:後來,在文革來臨,關於怎麼結尾的事也就擱了下來。1978年,《江姐》恢復上演,結尾之事再度被提起。由於當時仍然受兩個凡是的影響,結尾就做出了這樣的修改:江姐在臨刑前,被華鎣山遊擊隊員救出,並成功地領導了越獄,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黃紹康:
最後讓老太婆打進來,把叛徒啪啪打死了,
羊鳴:雙槍老太婆打進來,江姐就往青松港上一站,就是死沒死,用一個象徵……
解説:此後,在1984年和1992年的兩次復排中,《江姐》終於得以恢復她原有的結尾,江雪琴最後走向刑場,英勇就義,在黎明到來之前身先死去,為共産主義理想奉獻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和生命。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