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老舍詞典》第二集 市民文化幽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8日 10:40 來源:CCTV.com

  電影《茶館》片段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要説到老捨得文學,他的最主要的主題,那就是通過市民階層來批判我們國民的性格的弱點。

  字幕:1919年“五四”運動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作為老舍來説,他在五四時期沒有真正參加這個運動。不過在五四之後,他卻把五四精神通過對國民性的批判,把它繼承和發揚下去了。

  同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孔慶東


  老舍是下層貧苦市民的那種幽默。他吃過很多苦,但是又把苦難看透了,所以他的幽默是一種很溫厚的幽默。所以老捨得幽默可以説是窮人的幽默,善良的幽默,含著淚的幽默。

  解説:1919年,正當“五四”運動風起雲涌的時候,老舍正在北平的一所小學當校長,一個19歲的、要掙錢養家的小學校長。也許是為人師表的身份束縛了他,也許是北平文化陶冶的平和性情讓他不可能採取激烈的行動,他沒有遊行,也沒有火燒趙家樓。對於這個大運動,他到底是個旁觀者。

  許多年後,老舍再次反思了“五四”運動對他的影響:“五四”運動是反封建的。假若沒有這一招,不管我怎麼愛好文藝,我也不會想到跟才子佳人、鴛鴦蝴蝶有所不同的題材,也不敢對老人老事有任何批判。反帝國主義使我感到中國人的尊嚴,中國人不該作洋奴。感謝“五四”,它叫我變成了作家。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中國現代文學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思想啟蒙。不過在很長一個時間裏面,啟蒙關注的對象都是農民,比如包括魯迅的作品,以下就是這樣來表現的。那麼這就帶來一個後果,就是説,啟蒙者有了農民了,又缺了很大的一塊,這一塊就是現代城市裏的市民階層。市民階層他們作為讀者來説,很長時間讀的就是通俗讀物,於是這塊文化陣地就被鴛鴦蝴蝶派所佔領。一直到老舍出現,才根本上改變了這種狀況。那就是通過老舍來表現中國現代市民的被啟蒙的這個特點。

  解説:1926年的夏天,北平的街頭巷尾傳播著一條新聞,説《小説月報》正連載一篇叫《老張的哲學》的小説,讀起來非常的可笑。後來,上海的《時事新報》也刊登了廣告,説“著者諷刺的情調,輕鬆的文筆”,“敘述一班北平閒民可笑的生活”。這篇小説的作者叫“老舍”。此時的老舍正在英國倫敦,聽到處女作的成功問世,他舉行了一個老舍式的慶祝儀式,到中國餐館吃了一頓“雜碎”,作為犒賞三軍。


  同期:老舍之子 舒乙

  老舍先生是被在北京工作的英國牧師埃文斯推薦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去教書的,合同是五年,他去教官話和古典文學。他利用教書的課餘時間,大量地閱讀了西方的文學名著。他非常喜歡但丁,喜歡狄根斯,喜歡康拉德,喜歡這些作家的作品,也喜歡俄羅斯的現實主義的作品。他利用課餘的時間和假期,在倫敦開始創作自己最初的三部長篇小説,《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

  同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孔慶東

  因為老舍他走上文壇是誤打誤撞地撞上文壇的。他並不像魯迅、鬱達夫、郭沫若那些人,是立意要改革中國社會的,有一個非常高的標準來寫小説的。他是在英國呆著沒事兒,他是寫著玩兒,寫完了就投給《小説月報》。所以老舍自己説,他早期的作品是立志要幽默。他立志要幽默,他並不是立志要救國救民,所以幽默就成了他追求的一個目標。不僅是目標,也是手段。所以幽默是他的一大特點,最主要的特點。這樣就可以理解他早期的作品,很有一點兒為了幽默而幽默的特點。有的時候給那個嚴肅的人一看,説這有點兒耍貧嘴呀,是油滑嘛。有些地方給人感覺到有點兒失控,所以這種幽默的特點,為當時的文壇主流所不喜歡。茅盾他們看了之後,覺得這好像是無聊,沒有嚴肅的意義。所以當時的主流文壇不論魯迅,還是茅盾,他們都不大提老舍。但是老捨得功夫又確實強,他是慢慢才被主流文壇給接納的,融合起來的。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從老舍和魯迅來比較的話,魯迅他的思想比較深刻,從思想上進行解剖,從傳統上去挖中華民族的老根子。從現實來看,重視在現實社會怎麼爭取人的自由、解放和平等。對於老舍來説,主要是文化批判。老捨得文化批判,我歸納起來大概有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批判我們國民精神裏面奴性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自卑、妥協。第二點就是批判我們國民性裏面的人身依附狀態,沒有獨立性,官本位,人消失了。第三就是,對於老舍來説,他歸納起來就是,人的文化習慣、社會習性,就是世故,也可以殺人。魯迅説禮教能殺人,舊社會能殺人,老舍説,世故也可以殺人。

  解説:在魯迅看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顯然是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軍閥割據,內戰頻繁,北伐戰爭大起大落,新軍閥蔣介石企圖“武力統一中國”,成為西方國家侵華的代理人。在東北三省,日本軍隊肆意橫行,即將上演“偽滿洲國”的歷史活劇。當時國內的知識分子大都懷有魯迅式的“大恐懼”:恐怕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去。


老舍在齊魯大學

  正是在這個荒誕的背景下,老舍由新加坡返回北平。此時的老捨已經成為文化名人,應齊魯大學邀請,他擔任了國學研究所文學主任兼文學院教授。經好友羅常培、白滌洲、董魯安介紹,31歲的老舍與同為滿族的胡絜青女士在北平完婚。

  同期:老舍夫人 胡絜青


  結婚之後,第二天起來,他就跟我説,他是這樣説的,我有一句話跟你説,我平常日子,你只要看到我坐在那兒不言語,抽著煙,你千萬別理我,我正在構思。我也沒跟你鬧彆扭,也沒有痛快不痛快,咱倆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希望你不要打攪我。這就是他第二天馬上跟我説的。然後他這樣説,我們倆要共同生活的時候,絕對不能打架拌嘴。我跟他共同生活了35年,我們兩個人沒吵過架,沒拌過嘴。

  解説:穩定的職業和收入,安定的家庭生活,讓老舍獲得了深度思考和潛心創作的機會。這位自稱“文牛”的寫家,繼續從特有的文化視角剖析著中華“老民族”的精神痼疾。陳腐的古老文明已經窮途末路,面對強敵,一班老國民仍舊渾渾噩噩,隨遇而安,政治腐敗,政客結黨營私。週遭沉悶的氛圍讓老舍感到窒息,這位享譽文壇的“笑王”竟一度放棄了幽默的創作風格。

  同期:中國老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關紀新

  一方面是由於當時社會過於黑暗對老舍構成了精神上的壓抑,另一方面,老舍也聽了一些朋友的勸告和批評,他在《貓城記》和《大明湖》這兩部作品中間,就開始放棄了自己過去的那種幽默的筆法,結果藝術上反而失利了。接受了這樣一個教訓,老舍在他後面的創作中間決計返歸幽默。他告誡自己,從寫《離婚》開始,一定要有幽默,同時也要看住了幽默。

  解説: “張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總以為他的父親也得管他叫大哥。”“張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聖使命:作媒人和反對離婚。”“在他的眼中,凡為姑娘者必有個相當的丈夫,凡為小夥子者必有個合適的夫人。這相當的人物都在哪呢?張大哥的全身整個兒是顯微鏡兼天平。在顯微鏡下發現了一位姑娘,臉上有幾個麻子;他立刻就會在人海之中找到一位男人,説話有點結巴,或是眼睛有點近視。在天平上,麻子與近視眼恰好兩相抵銷,上等婚姻。”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離婚》的重要性,它可以概括老舍對老派市民社會的一種批判。因為這個作品裏面,題目叫《離婚,裏面有兩個人物,一個叫張大哥,一個叫老李。這個張大哥,小説裏第一句話就説,張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可能連他的爸爸也得管他叫大哥。老李和張大哥都在一個衙門裏做職員。張大哥他的社會使命,如果概括起來,用老舍幽默的話説,第一,他是幫助別人結婚。只要這兩個人合適,他就給配對兒,讓他結婚。第二,結完婚以後,就不準離婚。如果你覺得不合適,你要離,那可萬萬不成,那麼這個張大哥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讓你們不離婚。如果能妥協能湊合,就湊合了。

  電影《離婚》片段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這個老李,在小説裏面,他原來有一個舊式的婚姻,他想把它離掉。但是張大哥作為他最好的朋友,就千方百計不讓他離婚。這個“離婚”就變成一個寓意,在這個小説裏邊,就變成一種寓意。就是説,在中國,凡是已成的事實,凡是已成的定規,就不要破壞掉。如果要破壞掉,移動一個桌子就要流血。就這麼一個現實,在整個《離婚》這個作品裏面,被老舍表現得淋漓盡致。那麼這個老派社會,按照老捨得説法,就是講妥協、敷衍,就講混。《離婚》裏面就把這個現實表現得非常明顯。這個作品看完以後,你就會覺得,中國人混日子的這種文化太長久了,該結束了。

  同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孔慶東

  現代文學史上,幽默大家是非常多了,但是人人面目都不一樣。魯迅你説幽默不幽默,幽默。但魯迅的幽默是那種深刻老辣的、入木三分的特點。幽默的還有張天翼,張天翼是一種帶有市民眼光的幽默。還有錢鐘書的幽默,錢鐘書的幽默是以學問做根基,非常淵博、機智、靈動,信手拈來,古今中外,都能作為調侃的材料。還有趙樹理的這種農民式的幽默,樸實後邊有一種狡詐的那種幽默。老舍跟他們都不同,老舍是下層貧苦市民的那種幽默。他吃過很多苦,但是又把苦難看透了。所以他的幽默是一種很溫厚的幽默,它背後是善良的,永遠給人留有餘地。他諷刺一個人不把這個人往死裏諷刺,不把人家從人格上徹底否定掉。而是用老舍自己的話説,是一半恨一半笑。所以老捨得幽默可以説是窮人的幽默,善良的幽默,含著淚的幽默。

  同期:中國老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關紀新

  用幽默的筆法來寫悲劇,這是老捨得絕活。它也主要是來自於滿民族的歷史悲劇,或者説來源於滿族人的一種精神氣質。世世代代都被束縛在當兵吃餉這樣一個人生圈子裏,滿族人他們需要有一種精神上的解脫,他們慢慢地就學會了笑面人生的這樣一種人生的態度。至於到了辛亥革命以後,滿族人的社會地位下降了一大截,他們更是需要普遍地從插科打諢中間找尋到一種暫時的快樂,一種快慰。在這個過程中間,滿族人他們那種,我們今天看來,實際上是一種玩世不恭的幽默感,普遍地顯示出來了。老舍恰恰就是在這樣一種人生夾雜著各種各樣味道的生活中間泡大的,所以老舍在他的作品中,很自然地就把這樣一種氣質融化在了他的作品中間。

  解説:1936年的夏天,老舍終於如願以償,辭去了在山東大學的教職,成為一名職業寫家。經過了10年的寫作生涯,他在藝術上的造詣成熟起來。似乎是命運在為他安排機會,一部庶民文學的傑作正等待他的如椽之筆。

  同期:老舍之子 舒乙

  他的職業寫家的頭一炮是寫《駱駝祥子》。寫《駱駝祥子》他是醞釀了很長時間的。有一次在和朋友聊天的過程當中,一位教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説他在北平曾經用過一個車夫,這個車夫三次買車三次丟車。老舍先生聽到這兒馬上就説,這個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小説。

  電影《駱駝祥子》片段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從表現城市貧民來看,我們來看老捨得《駱駝祥子》,你會感覺到駱駝祥子他的理想就是要有一部自己的車子,體面地幹活,拉車掙錢,他就滿足了。這麼一個理想,駱駝祥子始終沒有實現。他兩次有了車子,一次是拉伕,車子丟了。一次攢了錢了,被偵探敲詐走了。他這個理想實現不了。所以社會加在城市貧民身上的這個黑暗的重壓,使得駱駝祥子最後完全淪落下去。但另外一個原因,《駱駝祥子》裏要表現的就是説,老舍告訴我們,祥子的淪落既有社會的原因,又有自己的原因。特別是原來沒有經過修改的《駱駝祥子》裏面,表現祥子自私,為了體面,掙錢,自己和社會環境隔離開,想通過個人的奮鬥來闖出一條道路等等,這方面表現得非常充分。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駱駝祥子》電影和《駱駝祥子》小説是有點區別的,就是人物的關係稍微有點位移,最大的一個位移就是祥子和虎妞的關係。在電影裏面,虎妞是寫得比較美滿的、完善的,就是説,這個人物對祥子本身所起的作用還是不錯的。但實際上在小説裏面,祥子淪落有社會原因,有個人原因,第三個原因就是虎妞本身。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虎妞有錢,掏出來給他買車讓他拉。但是祥子拉著虎妞這個漂亮的車子的時候,是越拉人越完,越拉人越完。最後虎妞死了以後,祥子所有的理想完全都破滅了。從一定程度上,虎妞和祥子的一部分金錢關係,當然感情關係也有,但最重要的還是一種金錢形成的男女關係,對祥子的一種腐蝕。這個在小説裏面表現得很充分。

  解説:在小説的最後,老舍悲憤的寫到:“體面的,好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埋葬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裏的産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老舍和孫女

  解説:在老舍生活的年代,東方的古老文明已經遭遇到西方現代文明的無情衝擊,北平也在經歷著現代化進程中新舊交替的陣痛期。在老舍看來,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龍旗的中國也不再神秘,今天是火車、快槍、通商和恐怖的時代。在這種背景下,1935年,老舍寫下了充滿悲涼之美的短篇小説《斷魂槍》。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斷魂槍》是寫鏢局裏的鏢師,就叫沙子龍。他會一套槍,這個槍就叫五虎斷魂槍。這個五虎斷魂槍,他原來做鏢師的時候,是他最出色的,是他的招牌。現在到了民國以後,鏢局沒有了,就消退了。過去武裝押運貨物和金錢,需要一個鏢局,現在有鐵路有郵政,這個(鏢局)就衰退了。衰退以後,這個沙子龍就沒事做。這時候就出來一個孫老者,他就想學這個沙子龍的槍法。他去找他,他(沙子龍)百般地不教。最後(孫老者)把他的徒弟引動了,讓他來教。因為我們知道,在江湖裏面,如果徒弟被人打敗,這是很丟臉的事,那一定要出來打的,他也不打,徒弟被打敗了他也不打。最後等到客人走了以後,夜深人靜。這個時候,這個沙子龍把這個五虎斷魂槍八八六十四套,從頭到尾練一遍。練完以後,把這個槍往地上這麼一拄,然後就説,不傳,不傳。

  解説: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老舍目睹著自幼所熟悉與喜愛的北平文化正在一點點消亡,他的心理是悲從中來。他很清楚,舊的事物一定會被新的事物所取代。然而,他也在通過《斷魂槍》中沙子龍“不傳、不傳”的決絕話語中,表達著自己對於傳統文明的獨特看法。

  同期: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吳福輝

  歷史在前進,舊的東西被淘汰了,但不是百分之百地都消亡了。舊的傳統的事物裏面,還有一部分可以被今後,被現代的東西所轉化的。舊的文明裏面,還有一些東西可以讓我們留下來。這部分東西,如果我們不丟掉,我們民族的自尊,我們的獨立性,就沒有全丟掉。等於説,通過這樣的小説,老舍告訴我們,在新舊交替的社會裏面,我們中國人應當怎麼自處。一方面我們要迎接新事物,另一方面,我們要保留下舊事物裏面的優秀成分。起碼我們中國人在面對世界的時候,我們不要把自己的自尊和獨立也跟著一塊兒丟掉了。

  解説:1937年,老捨不得不告別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創作高潮。他和他的民族即將痛苦的忍受長達12年的戰爭。那時,他那顆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愛國心將會血脈賁張,他的命運也將迎來更為動蕩不安的巨變。

責編:李菁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