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書
2006年12月26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眼科病房。剛剛辦完住院手續的李娟,正和同病房的人聊天,聽到一個中年男人説要捐獻自己的眼角膜,覺得非常詫異。按李娟的理解:眼角膜只能是在志願者去世後才能捐獻,可眼前這個人一點也不像是一個生命將要走到盡頭的人,他怎麼會在活着的時候就捐獻眼角膜呢?
一、二 歲 女 童 眼 欲 失 明
好奇心驅使李娟和這個人攀談起來。當李娟聽説他已雙目失明,更是心生疑惑:一個連眼睛都瞎了的人,他的眼角膜還能有用嗎?李娟並不是個愛打聽事的人,可一聽到眼角膜這三個字,她就會不由自主地神經緊張。因為兩年來,為了眼角膜的事,他們一家子都折騰得夠戧。做夢都想得到一個完好眼角膜的李娟,和丈夫為這事都放下手頭的活兒四處奔波:今天到這家醫院看看,明天又跑到另一家醫院問問。
每到一個醫院,醫生都對他們説:眼角膜不是很容易得到的,要有人捐獻才能有。這兩年裏,李娟夫婦一直在苦苦尋找適合移植的眼角膜,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的寶貝女兒苗苗。苗苗自從出生後,細心的母親就發現:女兒左眼中間有一塊明顯的白斑,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塊白斑竟隨着女兒一起長大了。憂心忡忡的李娟,帶女兒去醫院檢查。醫生確診為皮樣瘤,是一種生長速度較快的良性腫瘤。這個診斷把李娟嚇了一大跳:本來腫瘤一詞已讓人擔心,又聽説這白斑會隨着人的生長而長大,她更加擔心,畢竟現在只一個孩子,在誰家也都是像寶貝一樣。
時間轉眼而逝。苗苗兩歲了,長得白白胖胖,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可她眼中的這塊白斑,讓她看起來和別的孩子很不一樣,也成了李娟的一塊心病,折磨得她寢食難安。她天天盯着孩子看,就連晚上孩子睡着了,她都把孩子的眼睛輕輕地扒開,看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恨不得自己用手把它摘掉,覺得這白斑真是很討厭。
李娟一家住在浙江金華市郊的一個村莊,幾年前,夫婦倆經營些小本生意,日子過得一直不錯。可如今,夫婦倆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為女兒治病上,錢花完了,生活也越來越拮據。兩年來,他們帶着女兒多次往返於杭州、上海等地的各大醫院,卻始終得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每家醫院的醫生都對他們説:若去掉孩子眼中的這塊白斑,必須要用眼角膜補回去,否則這眼睛就沒用了。可沒有可供移植的眼角膜,女兒的手術就不能做;不做手術,女兒的眼睛就面臨失明。
李娟了解到:每年全國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患者有十幾萬人之多,但只有幾百人能有幸得到角膜供體。在這樣的數字面前,李娟覺得:女兒失明的危險實在是太大了。她甚至提出:若有人願意捐眼角膜,我們情願出點錢予以補償。於是她和丈夫就去這家醫院看看,到那家醫院問問:這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要有一絲希望,她就不會放棄。
2006年的冬天,為女兒尋找眼角膜的李娟,帶着苗苗來到杭州的浙江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洪朝陽在仔細檢查了苗苗的眼睛後,做出了一個讓李娟揪心的診斷:苗苗眼中的白斑已快長到瞳孔了,若是長到瞳孔,她這只眼睛就要失明,若到那時再補救,對她以後的視力會造成終身影響。
二、活 人 欲 捐 獻 眼 角 膜
洪朝陽的話讓李娟心急如焚:女兒的手術不能再拖了,多等待一天,就意味着女兒離失明就近了一步。她不敢想象:萬一女兒真地失明了,那她的未來將會變成什麼樣子?而隨着孩子長大,這白斑也跟着長大,為避免女兒失明,只有趁早給她拿掉。焦急不安的李娟夫婦,苦苦度過了兩個多月。
2006年12月25日,李娟終於接到了一個讓她欣喜若狂的電話。浙江省人民醫院通知他們:眼角膜供體找到了。李娟以為是誰亡故了而捐出眼角膜,因為眼角膜脫離人體後不能長時間存放,只能馬上為患者進行手術移植。夫婦倆急忙收拾行囊,帶着苗苗連夜乘車趕往杭州。翌日一早,李娟一家來到醫院。
女兒的手術終於有了着落,李娟興奮地和同病房的人聊起天來。意外的是:她並沒聽説有去世者捐獻眼角膜,反而聽到這位叫施奇強的盲人要捐獻角膜。李娟忍不住問他:要把角膜捐給誰?可對方的回答讓李娟更感困惑:我只是提出捐獻眼角膜,開好了住院單我就住到病房來,眼角膜到底捐給誰,全都是由醫院聯絡,我並不知道。施奇強的回答讓李娟滿心疑慮:將要捐給女兒眼角膜者,會是眼前這個已雙目失明的人嗎?他又為什麼會在生前捐獻角膜呢?
為解開心中的疑惑,李娟格外關注施奇強的一舉一動。讓李娟奇怪的是:施奇強的眼球就要被摘除了,他卻滿臉笑容地與周圍的人聊天,一點也看不出有任何痛苦的感覺,也從不唉聲嘆氣,還反而説:上天給你關了一扇門,同時還會幫你打開一扇窗戶,這事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在李娟好奇地詢問下,施奇強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施奇強今年33歲,家住在杭州郊區的一個村莊。三年前的他,曾是一個目光炯炯有神、意氣風發的有志青年。那時他在一家汽車改造廠做車間主任,妻子也在一家不錯的私營企業上班,7歲的女兒剛上小學,一家人過着幸福生活。施奇強的為人和工作,村裏人有口皆碑。可2005年深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改變了施奇強原有的幸福生活:他的眼睛患上了嚴重的葡萄膜炎,視力日漸下降,雖多方求醫,但皆沒得到根治。僅一年後,施奇強的雙眼就徹底失明了。
一時間,難以適應黑暗中生活的施奇強,心情糟透了:從沒涉足過盲人世界的他,不知道盲人可以做什麼,只覺得盲人做不了活、幹不了工作,只能靠別人養活。失明後的施奇強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連吃飯都需要家人幫助,這讓曾是家中頂梁柱的他心情十分沮喪。他希望有一天自己會好起來,四處求醫問藥,自己多注意休息,儘量往眼睛能好起來好的一面去想去做:若這樣以後還是不行,也只能怨天尤人了。
三、心 空 開 朗 走 出 黑 暗
施奇強失明後不久,更為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的母親突發腦溢血癱瘓在床。母親重病讓施奇強分外痛心:母親病成這樣,自己既看不到母親的病況,又不能幫母親做點什麼,只能是感到難過,為給母親治病,家中的積蓄很快就花光了,還欠下了幾萬元的外債,施家人的生活陷入艱難之中。
為不給家人增添麻煩,原本就性格內向的施奇強,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幾乎整日躲在角落裏默默抽煙,才30歲出頭,看上去卻非常蒼老:因為沉重的壓力,以前的滿頭華發後來全白了。眼睛失去了光明,施奇強的內心也感到一片黑暗,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如何在黑暗中度過,而且家裏的負擔又這麼重,今後的生活該怎麼過啊?
分不清白天黑夜,痛苦的施奇強在黑暗中捱過了一天又一天。直到2006年冬,施奇強感到:已經失明的左眼疼痛難忍。懷着對復明的一絲幻想,他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求醫。眼科主任洪朝陽在對其進行了詳細檢查後,根據病情提出的建議,給了他一個沉重的打擊:從醫學角度來説,你這只眼睛已經沒有任何視力了,你可以考慮把它拿掉。聽醫生建議自己把眼睛拿掉,施奇強難以接受:摘除眼球,就意味着永遠失去了光明的希望。他一時間無法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這畢竟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留着或許還有復明的希望,起碼比沒眼球的人有機會,若是摘除了,那就完全沒有復明的希望了。
醫生告訴施奇強:他的眼睛已沒有復明的可能。唯一支撐着施奇強的那個希望破滅了,他感到萬念俱灰。但沒想到,醫生洪朝陽的一句話,讓他對未來又燃起了一絲希望:雖然他的視網膜都已經萎縮,但他的眼角膜還比較正常。這讓施奇強十分意外,他從未想過:自己的眼睛瞎了,眼角膜還會是正常的。而洪朝陽隨後給他的建議,更是讓他為之一振。怕施奇強有顧慮的洪醫生,抱着試試看的心情與施奇強商量道:如果你把眼角膜捐獻給別人的話,有可能給別人帶來光明。
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光明的這句話,瞬間觸動了施奇強的心弦。三年來,在疾病的驅使下,他被動地一步步走向黑暗的世界,此時得知自己的眼角膜竟能給同在黑暗中的人帶來光明,一種久違的驚喜滋味油然而生。施奇強心裏非常清楚:同意捐獻眼角膜,就必須摘除眼球。此時,他覺得自己的內心十分坦然,之前所有的顧慮全都打消了:沒有什麼能比延續他人的光明更重要,因為畢竟自己也是盲人,能為盲人兄弟姐妹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這種心情帶來的興奮可説是無法表達的。他當即做出一個決定,毫不猶豫道:那我就拿掉眼睛,捐出眼角膜。洪朝陽只覺得:突然之間,施奇強的精神好了起來。
四、捐 出 角 膜 感 動 眾 人
2006年12月26日,施奇強由妻子代筆,在醫院簽下了自願捐獻眼角膜協議書,他成為了國內第一位盲人眼角膜活體捐獻者。協議簽完,施奇強覺得自己一下子輕鬆了很多,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我不指定捐給誰,反正我捐出眼角膜後肯定會有人受益,我想我的角膜肯定能夠幫助別人解除一種痛苦和一種等待。他沒想到在病房中與李娟一家巧遇。
正當李娟對施奇強的角膜捐獻産生猜測時,洪朝陽解開了李娟的疑惑。他在查房時告訴李娟:施奇強就是給苗苗捐獻眼角膜者。此刻,面對能讓女兒重新得到光明的人,李娟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既難過又高興:為施奇強的眼睛失明感到難過,為自己女兒的眼睛能治愈而高興。她非常感謝施奇強對自己女兒作出的捐獻。得知自己的角膜要捐給一個可愛的兩歲女孩,施奇強高興極了,靦腆的他張開雙手緊緊擁抱苗苗:自己失去的光明,會在這個孩子身上延續下去,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上説,自己的眼角膜捐給一個孩子,比捐給一個老人心裏更感到高興。
兩天后,經過醫生精心準備,施奇強和苗苗被同時推上手術臺:兩台手術同時進行,以保證施奇強的角膜在第一時間移植到苗苗的眼裏。經過4個小時的緊張手術,苗苗被推出手術室。主刀大夫洪朝陽告訴李娟:苗苗左眼中的腫瘤已切除乾淨,新移植上去的眼角膜,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裏,會很好地和苗苗自己的眼角膜融合到一起。
得知女兒手術成功,李娟夫婦激動不已,他們當即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夫妻雙雙加入到眼角膜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中。作出這個決定,二人連商量一下都沒有,只是感覺:施大哥能做這樣的事,我們也能做,而且我們是亡故後才捐,他卻是人還好好活着就捐獻了,我們這樣做,也算是對他的一種回報吧。
2006年的最後一天,對於施奇強和苗苗兩個家庭來説,是充滿歡笑的一天:兩人同時取下了蒙在眼睛上的紗布,準備出院了。施奇強在摘取了左眼球後,醫生為他安了一個漂亮的假眼,從外觀上看與正常的眼球無任何異樣。雖然看不到苗苗的模樣,但想象着苗苗閃動着大眼睛的可愛樣子,施奇強的心豁然開朗:我對此事感到非常欣慰,因為是我主動地捐出角膜,救了別人的眼睛。
施奇強捐獻眼角膜的事情,被當地媒體紛紛報道,很快成了杭州市家喻戶曉的人物。今年4月,他作為感動余杭十大人物之一,參加了表彰大會。一名當地企業家得知此事後,出資30萬元建立了捐獻眼角膜志願者基金會。如今,施奇強正在家中努力學習盲文,準備找一個力所能及的工作,與妻子共同擔負起家庭的重擔。而苗苗父母,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長,全家人享受着天倫之樂。兩個同樣經歷了磨難的家庭,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責編: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