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背景:華爾街的前世今生

CCTV.com  2008年10月08日 23: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身處金融風暴中心的華爾街,現在成了全球輿論的焦點。有人説,華爾街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代價,也有人説,它是個被寬鬆的監管體制所寵壞的孩子。其實,在華爾街300多年的歷史中,這並不是它第一次闖下大禍。

  在剛剛過去的二十多天裏,整個世界都開始重新審視華爾街。就是這條位於紐約曼哈頓南區,全長不過500米的小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把世界金融體系攪的天翻地覆。也許,從華爾街長達300多年的變遷史中,我們可以找到眼下金融風暴絲絲縷縷的歷史淵源。

  童年華爾街

  1776年,美國建國,此時,獨立戰爭剛剛結束,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發行了大量的新國債,以替代原來的舊國債,紐約市場上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種,在市場的迅速擴展下,很快就出現了現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前身──紐約股票交易委員會。

  1792年,華爾街的經紀人們為了防止同行間的惡意競爭,相互約定在為客戶提供證券交易服務的時候,收取不低於0.25%的佣金,這被稱為《梧桐樹協定》,被普遍認為是華爾街正式起步的標誌。

  青年華爾街

  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早期,美國的鋼鐵工業迅速崛起,而在美國重工業化融資的過程中,華爾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J.P.摩根在1901年對美國鋼鐵公司進行了重組,重組總規模達14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GDP的7%,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

  到了20世紀的20年代,美國股市進入了瘋狂的牛市,在連續八年中,道瓊斯指數一共上漲了50%,由於缺乏有效監管,當時華爾街的過度投機已經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投資者們只要支付10%的錢就可以買股票,但在這種誘人的保證金制度下,蘊藏著巨大的風險。

  災難終於到來了。1929年10月24日,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美國股市單日跌幅達22%,到1932年,美國股市的總跌幅為89%,美國進入了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股市崩盤之後,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開始實施“新政”。意識到金融方面存在的監管漏洞,羅斯福對華爾街進行全面的改革和清理,完善了各種法律法規。

  1933年通過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第一次把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業務分離,實行分業經營,摩根銀行就因此被分拆成為作為商業銀行的J.P.摩根和作為投資銀行的摩根士丹利。1934年通過的《證券交易法》限制保證金交易,防止過度投機。同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成立。自此,在市場運行了140年後,華爾街才開始被置於“有形的手”的控制下。

  成熟華爾街

  經過20年代的股市崩盤、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華爾街從20世紀中期到現在,逐漸進入了成熟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快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爾街五大投行逐漸崛起。而在銀行業巨頭的努力下,《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所規定的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分業經營的壁壘被逐漸取消,各大投行打著控制風險的名義創造的各種金融衍生品開始氾濫,此時的華爾街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如果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繼雷曼兄弟之後,絕大部分華爾街投行都進入了次債領域。到了2006年, 全球擔保債務權益發行量已經達到5520億美元,其中超過1400億美元涉及次級債券。

  2007年6月份,房地美披露季度虧損,而隨後,貝爾斯登旗下兩隻次級債對衝基金倒閉,華爾街才意識到危機已經來臨。

  如今,華爾街五大投行都逐漸走向了沒落,也有人質疑華爾街模式已經走向了終結。縱觀華爾街300多年的起起落落,無論是它幼小的童年期、磕磕絆絆的青年期,還是迅速崛起的成熟期,都充斥著冒險的刺激,而缺乏管控的冷靜,即便在羅斯福新政後監管日漸嚴格,但在金融創新的大環境下,卻仍然無法面面俱到,在次貸危機爆發以後,美聯儲和華爾街的銀行巨頭們才意識到大勢已去。未來的華爾街將會走向何方,我們不得而知,但它所帶來的全球金融風暴,卻已經驚醒了每一個沉醉在華爾街金融帝國夢中的人。

責編:趙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