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保增長 控通脹特別報道:山東造紙産業脫胎換骨

CCTV.com  2008年09月02日 21:4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進入[經濟信息聯播]>>

  央視網消息(經濟信息聯播):而在山東,原本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造紙産業已經脫胎換骨,在嚴格的環境標準引導下, 用廢紙造漿的生産工藝取代了傳統的草漿工藝。

  近日,山東造紙行業的一組數據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過去五年,山東麥草漿造紙企業數量由原來的243家減少到20家,但産業規模都由原來的180萬噸發展到1500萬噸,躍居全國同行業榜首。而這一切主要是得益於山東對造紙行業結構調整下的大工夫。

  山東臺記者 于承婷説:“這是我們辦公和家庭裝修經常會用到的石膏板,它的兩面都貼有一層保護紙被叫做護面紙,這種紙是以廢舊紙張作為原料的,但它的市場價格卻比普通紙的價格還要高三分之一。”

  用廢紙造漿的生産工藝取代傳統的草漿工藝,是山東博匯集團作出的一項原料結構的重大調整。而企業選擇這樣調整的壓力其實是來自山東環保門檻的提高。以前,在麥草資源豐富的山東,小型草漿造紙廠是遍地開花,而由此造成的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儘快扭轉這種局面,2003年,山東在全國率先推行了比國家標準還要嚴格三倍多的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

  山東博匯集團副總經理 張凱説:“ 就是説,只要污水處理不達標,整個企業就得關停。所以説結構調整不是你想辦不想辦的事,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必須去辦。”

  而這嚴於國家標準三倍多的地方標準,就意味著山東得砍掉170萬噸的造紙産量,一時間當地造紙行業一片譁然。很多小造紙廠都選擇了主動退出市場或被兼併,而一部分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則選擇工藝先進、污染小的木漿或廢紙漿來替代草漿,以緩解企業的治污壓力。而更重要的是,與此同時帶來的卻是産品質量的明顯提高。而與博匯紙業的原料結構調整相比,還有20家生存下來的以秸稈為原料的草漿生産企業,則需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山東臺記者 于承婷説:“這是一隻一次性餐盒,但跟我們平時用的不大一樣,它不是用塑料泡沫製成的,而是用紙漿一次性衝壓而成的,實際上它是一種紙製品”。 山東泉林紙業集團副總經理 楊吉慧:“它是不需要降解的,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

  如今在泉林,像這樣出口到歐美等國家的高附加值、環保的紙製品已經佔到總量的70%以上,當然這一切離不開對治污技術研發的鉅額投入,現在,山東造紙行業污染物排放量在工業污染中的比重已經由七成下降到四成。

責編:程振宏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