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也引起了國際主流媒體的關注。來看看一些媒體對這一機制的看法。
《華盛頓郵報》的文章説,這次鮑爾森率領的代表團規格之高給美國國會議員和商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雙方這次高級別的經濟對話還預示着,中美兩國的目光不會停留在短期的利益之爭上,而是放眼在了雙方長期的經濟結構變化上。
美國的布隆博格財經新聞社認為,這次對話也是對美國財長鮑爾森的一次考驗,他要向美國議員和企業表明,對話是解決中美之間的問題和摩擦的最好方式。
《金融時報》説,這將成為一個針對更廣泛經濟領域的雙邊對話,這一機制的建立可以緩解美國政府所面對的諸如匯率方面的壓力。
日本《富士産經商報》認為,美國力圖以推動中國走向內需主導的經濟增長路線,來實現對華經濟關係的“軟着陸”。
新加坡《聯合早報》説,中美雙方將對話的主題擴展到能源安全和環境問題等領域,這將使中美關係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經濟關係。而美國在這次對話中不遺餘力,一方面是出於布什政府面臨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中美長期關係的穩定雙贏做準備。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