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松建村是一個純農業村,只有在農業上抓住突破口,著手進行土地整理,大搞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提高規模化生産,把世代務農的村民從田地裏解放出來,才能搞好新農村建設,松建人才有出路,才能致富。在當地鎮黨委、政府和上級國土部門的大力支持,松建村被列為溫嶺市首個省級土地整理試點村。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整理各類土地面積700多畝,凈增耕地面積390多畝。投入500多萬元資金,對田、林、路、溝、塘、埠、橋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綜合建設:硬化6米寬村主幹道路1460米,建成標準農田1500多畝。新建了養殖園區176畝,無公害大棚蔬菜園區500畝;水産品加工園區引進了11家企業,生産的燒蝦製品出口國外。全村糧食型園區,科技實驗區,養殖示範區佈局合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農業作業機械配備齊全。呈現出了田成方,樹成行,路成網,渠相連的欣欣向榮的新
松建村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把群眾的願望體現到落實政策、村務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轉變和村級民主選舉的逐步完善,松建村針對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著理事不民主、議事欠規範、決策無程序、監督不落實等問題帶來的一系列矛盾和衝突,如當地群眾由於對涉及自身利益或普遍關心的重大事項缺少規範渠道獲得必要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造成群眾認同度低、工作難度大;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之間由於缺乏規範的決策機制,産生“誰説了算”等問題,出現“兩委”之間不協調。為了保證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不斷引向深入,充分體現村民的意願,村兩委在鎮黨委的指導下,自覺將“民主懇談”這一有效形式引入村務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中,將“民主懇談”作為決策的前置條件,建立村級重大公共事務決策的“民主懇談”制度。
熟悉松建村歷史的人都知道,從前松建又叫“草甸”,松建人稱為“坦人”(在海涂“討小海”的人),當地有首民謠深刻地道出了過去松建人民的艱苦境況:“洪潮起,坦人茅廠當馬騎(意即居住條件差,發潮水,人們爬上茅棚頂上逃生),甜瓜九里香,“坦人”講話硬梆梆”(海邊人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自豪感)。松建人祖祖輩輩在世襲的田地上勞作、耕耘。松建村的發展,松建人的富裕靠的是松建人特有的艱苦創業,敢闖敢冒,開拓進取,敢於創新的松建精神。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