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渭水之北,宗山南麓,距離禮泉縣城東1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名叫“白村”的小村子。全村共有420戶,1890人,耕地面積3400畝,其中果園面積就佔了2600畝。
李朝鮮,一位農民的兒子,改革開放之初,他躍出“農門”,搏擊商海,闖蕩人生,創建了陜西昭陵實業集團公司。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卻悄悄回到了生他養他的白村,義無返顧地挑起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把辛苦賺來的錢,大把大把拋向家鄉的建設和發展。
提起李朝鮮和他的白村,故事能裝一籮筐。他上任之初就發誓要摘掉白村的窮帽子,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1998年2月,便拉開油路建設工程,從此開始了長達8年的艱難曲折創業歷程。
近年來,以李朝鮮同志為書記的支部一班人,組織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強基礎,調結構,興辦社會事業,全方位快速發展,一舉改變了昔日的落後面貌,初步呈現出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景象。2005年,全村社會總産值達到18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19元,成為陜西省唯一的省政府與農業部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投資30多萬元,初砌了全村總長9000多米的“U”
型渠道;投資110多萬元,完成了全村4.5公里的油路鋪設,併為各條街道安裝了路燈;投資27萬元,實現了自來水入戶;投資20多萬元,進行了高低壓線路整改;投資109萬元,建成了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商貿等於一體的活動陣地;投資50多萬元,沿主幹街道栽植雪松3000多棵,修建襯砌“U”型排水渠道4500多米;投資9.7萬元,實現了有線電視戶戶通;全村電話入戶率達到80%;建成了沼氣池200孔,垃圾固定堆放點3個,生活垃圾定點堆放掩埋。
農業産業結構趨向合理。按照“科技助推、種養結合、三産拉動、特色發展”的産業發展路子,積極培育主導産業。引資320萬元,創辦了綠色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成陜西省良種豬場白村協作擴繁場;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農業科技培訓中心,聘請專家教授長年開展科技培訓,促進種養業向規模化、效益型轉變。建成優質果品示範園1800畝,年産優質果6000噸,實現産值850萬元。全村奶牛存欄50頭,豬1830頭,雞30000隻,年實現産值163萬元。積極扶持發展非農産業。建成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商業門店達32家的商貿一條街和土織布廠;
組建了30多輛車的專業運輸隊,全村已有150人率先闖入餐飲、建築、裝飾等領域,100多人外出務工,年可實現收入300多萬元。
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投資109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現代花園式小學,裝配了電腦,開通了遠程教育網絡系統。建成了中心劇場、老年人活動室、白村新華書院,組建了鑼鼓隊、秧歌隊、腰鼓隊和民樂園。建成了標準衛生室、白村農民洗浴中心,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制定村規民約,堅持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和各種評優樹模活動,“十星級文明戶”達50戶,樹立起講科學、講和諧、講道德、講衛生、講文明的社會新風。
白村先後被命名為咸陽市小康示範村、文明生態村,陜西省文明村;2006年村黨支部被中央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李朝鮮同志也被評為省勞模、優秀黨務工作者,當選為省十屆人大代表。
2005年12月21日,中共禮泉縣委作出了向白村黨支部學習的決定,號召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白村黨支部的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小康禮泉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