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洪村與畫
我是中洪村人。
父親陳富林從小愛畫畫,少年時就幫鄉鄰們畫灶壁畫。上世紀50年代末父親創作了第一批畫稿。用墨線勾勒後,覺得不足以表達內心的情感,就試着用水彩着色。但水彩滲透性強,1963年,父親改用水粉着色,結果驚喜地發現,用水粉着色的畫面色彩強烈、厚重,能夠準確地表達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習俗。隨即《舂米》、《踏水車》、《乘涼晚會》等一幅幅散發着泥土芬芳的金山農民畫,就此在父親筆下誕生。
| |
那些年,日子雖清苦,能畫畫,父親倒也苦中作樂。白天父親要下田勞動;晚上,哪怕在農閒,除了時常要開社員大會,月明之夜還要下田鋤草皮,積肥、敲麥泥,只有等到月暗之夜,父親才如願以償又恢復了繪畫創作。儘管如此,後來父親在談起此事時,卻感慨地説,“那時,你追我趕地在田裏勞動了一天,精神很疲憊,晚上在燈下畫自己想畫的畫,雖然作畫條件艱苦,身心卻獲得了極大的放鬆,情感也得到宣泄,是人生一大享受!”
不知從何起起,到父親這兒看畫畫的村民多了起來,隨之,會畫畫的村民也多了起來,到70年代初,在我家世代居住的這個村,畫畫已蔚然成風。這一現象引起了縣文化部門重視,由文化館組織專門開辦創作班。
俗話説:“近朱者赤”,在我們家上至86歲的奶奶,下至十多歲的孩子都喜歡畫畫,連農閒時的母親也作起了畫。姐姐的婚姻更是以畫為媒,與鄰村的一名農民畫家高楓結緣。我們姐妹也先後在父親的影響下愛上畫畫。如今我們雖都已為人妻、為人母,但都緣於那份對畫畫的熱愛,先後皆握起了心中的畫筆,畫出自己喜歡的春風拂面草木還綠奏《春韻》,畫出《水鄉小村》瓜果飄香金黃一片;《除夕》之夜四代同堂笑逐顏開説豐年……
| |
我們的中洪村位於楓涇鎮北部,是中國農民畫的發源地。起源於我們村的金山農民畫以質樸的構思、明快強烈的色彩、誇張的構圖在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中獨樹一幟。2006年1月18日被中國村社促進會評為“中國特色村——農民畫村”。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