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它是滕頭村的主色調 激勵著人們勤奮向上
來到滕頭村,旭日似乎特別紅,是朝霞映紅了村莊,還是桃花染赤了阡陌,很難分清。走在綠菌廣場上,但見白鴿劃過紅光飛向高天,野鴨在環村河裏盡情嬉戲,廣場中心的音樂噴泉,水花伴著節律起伏噴灑……
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滕頭人發揚“艱苦創業、永不滿足;堅持兩手抓,一犁耕到頭”的精神,把滕頭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科教進步、“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現在,這個紅色的全國首批文明村,成了聞名遐邇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不妨去看看新建的野營基地,它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興趣愛好,把“愛國主義、軍事國防、科學普及”等教育知識滲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如“飛躍沼澤、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爬雪山、兩軍勝利會師”的模擬長征路;“過梅花樁、下壕溝、過獨木橋、鑽電網”的百米障礙賽;還有勇敢者之路、勇攀高峰、網上探險、智走迷宮,請軍事教官進行三防救護知識講解、演習等。晚上住宿帳篷,進行站崗放哨、偷襲軍營、緊急集合、圍殲特務等遊戲,讓人們在遊戲中接受愛國主義、軍事方面的教育,讓他們在野外的困境中鍛鍊意志,熔煉團隊精神,培養野外生活的能力,從中學會生存,學會創造,並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998年,滕頭村投入1500多萬元建立了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如今榮獲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我能行”體驗基地和“中國少年兒童手拉手地球村”培訓基地等幾十項榮譽,受到了蒞臨滕頭視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揚。滕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立伊始,便結合學生的特點,以“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為主題,開展了融愛國主義、科學普及、生態環保、國防教育等內容為一體的100余項實踐活動,並專門設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展覽館由“奉化英烈廳、軍事國防展館、‘兩彈一星’功臣事跡館、寧波籍院士風采展廳、科普展覽廳”等十大展廳組成。展廳內收集了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儀器、火炮、飛機、導彈、軍艦等實物與模型,使這些展廳展示的內容生動直觀、形象、真實。
綠:它充滿著勃勃生機,是春天綠色的意義所在
喜歡穿草鞋式樣涼鞋的村黨委書記傅企平,有一句口頭禪:“既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
據傅書記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初,滕頭村成立了浙江省當時惟一的村級環保委員會,對引進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例如有個外商打算投資1000萬元,在滕頭辦一家年預計利潤有100多萬元的造紙廠,談判即將成功時,被村民組成的環委會一票否決。近幾年,先後有近20個外商看中滕頭這塊“風水寶地”,這些項目也的確能帶來豐厚的利潤,但因為過不了環保這一關,便於工作都被滕頭人拒之門外,十幾年來滕頭共否定了30個經濟效益好但污染環境的企業。
任何發展都是人靈魂的外化,滕頭的發展也源自於村幹部的一個理想。幾十年前,這個地方有句俗話:“田不平,路不平,畝産只有二百零,有女不嫁滕頭村。”老支書傅嘉良帶領村民歷時15個春秋,把1200多塊高低不一、畝産只有100多公斤的靠天田,改造成大小劃一、排灌暢通的高産“噸糧田。”同時又對農田水利進行了深層次的建設:開渠、挖河、修路,還構築了暗灌暗排、溝渠縱橫的地下秘密武器系統。1971年,為了增加集體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滕頭村幹部帶領村民在田頭種上了柑橘樹,成為我國第一條柑橘觀賞林。“一犁耕到頭”是滕頭人最初的夢想。現在橘樹觀賞林已經擴展到村子的各個交通要道、環繞在廠房邊,構成別致的風景。
| |
我們在村裏看到一種獨特的景觀:清清的小河是葡萄藤,葡萄藤下是鳥籠,鳥籠下邊是魚池,這就是滕頭人構思立體農業的一個典型代表:葡萄河。葡萄結子喂鳥、鳥糞喂魚,河裏的污泥再用來肥田,如此形成的生物鏈,只是滕頭生態農業的一個縮影。
滕頭的立體農業有這麼幾種形勢:果糧雜間作、地面立體養殖、山林立體種植等6種立體模式,節約了耕地47畝。為了凈化環境,滕頭村還拆除了柴灶,實現了農居“無煙村”;投入近百萬元,改建了16座生態型公廁,污水廢水實現了無動力達標排放。
有了土地,滕頭就開始了“藍天、碧水、綠化工程”。過去,環村河道上遊因採沙業而使河水混濁,滕頭村用10萬元買斷了上遊的採沙設備,把一些靠挖沙為生的農民熱風聘到滕頭企業上班,還了河道碧水盈盈。由於擔心沼氣影響空氣質量,又在全村推廣使用了太陽能、液化氣等清潔能源。現在滕頭全村綠化面積13萬平方米,綠化率達到63%。走在滕頭村,到處是樹木、草地和鮮花,幾乎沒有裸露的土地。
在現代綠化過程中,綠化建設起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草坪還是花木諸多種類,一般都有冷季型和暖季型以及過渡之分。因此如何養護管理,特別是在特冷、特熱的環境下,如何採取某些特殊的養護管理措施更顯得必要。反之,就會出現“草木年年栽,種時一大片,不久便枯萎,明年重新栽”的勞命傷財現象。
滕頭村的做法是以科學的物理和化學的方法處理。物理處理方法是指不改變植物生産自身的內部生長因子,而以改變植物生長的周圍環境因素為主要管理手段。內容包括種子選擇、水的澆灌控制、修剪措施等;化學處理方法是指利用化學試劑等化學措施改變植物本身內部的結構或增加某部分的功能,從而提高植物各種性狀。通過不同手段的化學處理,增強植物的抗旱、抗寒、抗鹽鹼能力。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管理措施,包括松土、施肥、病蟲害防治等。
藍:它是文化的代名詞,一種凝重又活泛的色彩
農民公園、農民博物館、農民圖書館、游泳池、燈光球場、室外健身中心……這些文體場所和設施,足以説明滕頭村落文化的繁榮程度。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場所和設施不是簡單的概念或擺設,而是實實在在地走著文化效應的,它們已成為了滕頭人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 |
作為一個改革開放之後新崛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滕頭村是從一窮二白的狀態中逐步蛻變而來的。不同於運河邊的那些江南古典村落,這裡的文化氛圍更多不是保護,而是建設,有著許多現代的元素,更多反映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的驚人變化。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豐富,從實用到高雅的過程,正説明滕頭村落文化建設的與時供進,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建設性和開放性,一些優秀的文化將被不斷吸收進來。
壯大的村級經濟為村落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的條件,其一,經濟投入造就了一大批文化設施、場所;其二是提高了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從而提高了村民的文化需求和參與文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其三是吸引了大批外來人才,擴大了文化交流,增強了都市意識;其四,加快了一些新文化新技術的傳播;其五,也是最重要的,加快了企業文化、旅遊文化、生態農業和村落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文化氛圍,直接造就了文化産業化。
從大文化角度考慮,滕頭人也十分明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以前滕頭村多年不出一名大學生,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村裏高薪聘請了優秀教師來執教,並花鉅資修建了校舍,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設立了全國第一台村級天文望遠鏡等,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及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早在1989年,村民自發捐款設立了育才教育基金,並定於每年的7月10日對當年的優秀學生、優秀教師及優秀家長進行表彰和獎勵。村民子女考上大學的給予2000元至1萬元的一次性現金獎勵,考上研究生的再獎勵2萬元,考上博士生再重獎5萬元,現在,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考入大專院校。累計大學生達46名,其中一名博士生,5名研究生,獎勵金額共計39.1萬元。
除了加大投入力度,狠抓文化教育以外,滕頭村還通過各種活動來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如組織開展爭做合格小公民的“五小”活動;讓學生們在家裏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阿小”活動開展以來,廣大村民、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們比以前更懂事明理了,也更孝敬父母了。此外,村裏還大力開燕尾服“三結合”活動,如開設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與教育,告訴他們如何當一個合格的家長。現在家長學校已開辦了23期,受教育人數達480人次。
滕頭富得名氣遠揚,可走進滕頭,絕對感覺不到“大生産”的節奏和氣味。
漫步村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柑桔觀賞林環繞著廠房。在這個生態旅遊村中,有江南風情園、盆景園、農民公園等景致20多處,許多景觀都有極濃的人文氣息。比如婚俗園,有著“人口、生態、環境園林”的創意;比如石雕園,保留了江南民間珍貴的古石窗實物;比如將軍林中,都是國內外知名人士親手栽種的樹木。
村裏最高的標誌則是“中國古代農具耒”,作為滕頭村“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的標誌。我們在農業園中穿行,撫摸著那些早已沒有使用價值的古老農具,感覺到它們親近自然的靈魂還活在這個小村子裏,並將世代延續。溪流柳樹邊的石磨、水車、風車,籬笆墻邊的看門老人,一切都很和諧,小村中現代與古樸交相輝映。
| |
走在小路上,看著野鳴、灰天鵝在小河中自由嬉戲,雪白的鴿子悠閒地在草地上散步,舉起照機儘管拍照,絕對不會驚動這些小生物,它們早已習慣與人親近。
遊走滕頭,猶如欣賞一幅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它們既有著古樸悠遠的農家樂情調,更有著神采飛揚、生機盎然的現代氣息,那裏的建設者們,繼續以智慧、勤快、開拓為顏料,描繪著令人驚喜的傳世佳作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