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貴州省-光明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4日 17:29 來源:CCTV.com

  走進余慶縣龍家鎮光明村,一幢幢新穎別致的小洋樓錯落有致地根植在綠樹叢蔭中,在夕陽余輝的映射下,相得宜章;一個個騎著摩托車的新型農民,輾轉在鄉村的水泥硬化路上,悠閒、自得;一塊塊乾淨整潔的院壩,一間間擺放整齊的房間,一套套美觀大方的現代傢具……鑲嵌出一幅自然和諧的鄉村畫面。這和諧美景的得來要追溯于近年來光明村開展的“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的“四在農家”示範帶創建活動。


  五年前的光明人“守著金土地,拿著土巴碗”,人均耕地不足1畝,人均年純收入不足400元,村民常常爭扎于溫飽線上,村委門前爭搶救濟的群眾絡繹不絕。為擺脫貧困,該村積極開展“四在農家”示範帶創建活動。在全村培養致富能人,在能人中培養黨員,在黨員和能人中培養&&人。通過“培養”,高寨組的徐再友、堰坎組的杜大雲、洪江林,羊田組的白小慶等一批&&人脫穎而出,帶領群眾“立足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業抓農業”,拓寬農民致富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高寨村民組能人徐再友帶領全組富餘男勞動力從最初的泥水工做起,逐漸學會承包工程,到如今,全村已發展建起8支450余人的建築專業隊伍,常年在周邊鄉鎮承建建築工程,實現建築人員年均純收入超過10000元;杜大雲帶領群眾發展大牲畜飼養、外銷,帶動了30余戶養牛戶20余個“牛倌”共唱“牛經”致富歌,並建立了光明村大牲畜交易市場,引來附近10余個鄉鎮的“牛販”到此交易,僅一年在此交易的牛數量就達2000余頭,並由此外銷到“兩廣”一帶;堰坎組的洪江林帶領該組村民發展棕繩加工,帶動了全組50戶加工棕繩,實現戶均棕繩加工年純收入達1500余元……在能人的帶動下,光明村村、支兩委積極調整工作思路,確立了“糧油穩村、建築強村、棕繩富村、養殖興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了建築産業小康型示範點—高寨,建築産業示範點—力平、雙桐,優質糧油示範點—勝利、東風,畜牧生態示範點—羊田,棕繩加工示範點—堰坎等,並建立起了“支部+協會”、“公司+農戶”等農村自治組織,增加了村級經濟發展的活力。


  十年前,猖狂的光明村108將(108個盜賊)在全村人口最集中的學校門口寫下了這樣一個順口溜:“被偷的不要哭,沒有被偷的不要笑,雖然我們人少,但是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走到”。正是這108將,鬧得整個光明村是雞犬不寧,於是,當時又流傳了這樣一首順口溜:白天出門心在跳,害怕家裏有強盜;晚上出門心在跳,害怕路上遇竊盜;白天晚上心都跳,害怕孩子走邪道。


  面對這樣的治安狀況,光明村村、支兩委認真總結,採取教育引導為主,懲罰為輔,綜合治理的辦法。一方面建立村民自治組織,實行自治管理,並按照十戶一個自治小組長的形式,形成包片負責治理、教育,同時,組建治安聯防隊,開展巡邏打擊違法亂紀行為;另一方面,積極幫助富餘勞動力發展産業,尋找致富門路,通過教育培訓輸出勞動力的形式,為500余名無業勞動力在外找到了就業,同時,積極開展“三個培養”活動,使一大批農村能人脫穎而出,帶領廣大群眾從事建築、棕繩加工、養殖等産業的發展,從而形成了“人人可以做事,人人找得到事做,人人能賺錢”的良好格局,群眾人均收入也從原來的入不敷出到小有積余。曾經猖獗一時的偷盜現象也因此而一去不復返。


  如今的光明村,近十年來,未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無一例計劃外生育,可謂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正是光明村的變化,使其在2005年獲得了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稱號;2005年年底,中央文明辦到光明村調研,並對光明村以“四在農家”活動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6年初,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七大媒體集中到光明村採訪報道;2006年4月份,中央法制頻道欄目委託遵義電視臺專門為光明村製作了一期法制節目;2006年,光明村被農業部列為全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之一。

責編:肖闊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