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們都説長江是一條黃金水道。聯群村就座落在這淌金流銀的江沿南岸。這裡被長江之水潤澤得每一寸土地都是一塊沉沉甸的“黃金”。就在這黃金土地上喝江水長大的任士林,八年前當任村黨支部書記。自幼在這金土地上受窮的他,站在江堤上年望著這塊土地許久後,決心要改變現狀,這就是怎樣使有限的土地最大化效益。
| |
當他把目光落在那一片凸起的千畝野墳荒灘時,覺得不能讓死人佔據大片土地。於是他想到了移墳建村,把這個野墳荒灘變成集體新村,變成村民新生活的樂園.讓散居的46個自然村居在一起,這樣死人為活人讓出了土地,散居村民為經濟發展讓出了土地。
| |
為了這個夢想,任書記把自己推上了四難境地。首先是要衝出封建迷信思想。因為這塊野墳荒灘,每到夜晚時常有貓頭鷹叫和磷火游動。所以夜晚沒有人敢單獨到這裡來。有的人認為人鬼同居,陰氣太重,風水不好,運氣糟糕。二是要擺脫習慣勢力影響,散居的村民習慣了單家獨戶,小村小戶的散居生活,讓他們離開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還真有些故土難離。三是要籌措缺口資金,要造就1600套現代新居,需要鉅額資金。四是要移民得先移墳。要把那千座墳中的遺骨,有的甚至還沒有腐化的屍體,作妥善處理。對於這些任書記帶領黨支部一班人統一思想,破除迷信,力排眾議,多方籌資。可就在此時,任書記體力透支突然病重住進了醫院,動了大手術。於是有人説這是人攆鬼的報應。然而任書記沒有迷信説法而動搖移墳並村夢想。他住在病房指揮,堅持移墳不止,建房不停,終於在野墳荒灘建起了1600套新居。可很多村民就是不入新居,因為新村又有孤魂野鬼哭叫的傳言。對此任書記一班人率先搬進新村,挨家進行科學文明的思想教育疏導工作。同時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合作醫療、大力發展生産,使新村人氣、財氣、瑞氣三旺,越來越旺,更多農戶陸續搬進新村,節省土地近千畝。現在有些外村青年結婚,都到聯群村購買新居,現已有百家落戶該村。
| |
為了感謝黨組織給新村帶來的“福運”,群眾為所在村取名“聯群村”。即:黨組織聯絡群眾、自然村移居新村、本村人與外村人和諧共居等意思。現在的聯群村——
江邊綠色飄香。該村依託長江氣候和水源,以種植瓜果、蔬菜、養殖為主要産業。特別是這裡種植的無籽西瓜、禮品西瓜和日本小香瓜、特大牛角椒、毛豆“大粒王”8號、江濱長豇豆等十余種“沙凸洲”系列蔬菜,都屬國家商標註冊名牌綠色食品,並已形成産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年産超億斤。有人説這裡的産品是綠色金條,喝長江水,吃長豇豆,情長壽也長。因此被蘇、浙、滬、京等地作為採購基地,爭相搶購。
| |
江心綠林盡染。22公里的長江水流順村而過。江心有一個面積約3000畝的圓型綠島,名叫泉洲,屬該村土地。上面種植的有較高價值的意楊林,已經成材。現在就象一隻巨型的天然綠色盆景漂浮江表。
江沿科技花開。該村科學致富,在種植和養殖上,幾乎人人是能手,戶戶是專家。他們自行研製的廢物秸稈家用燃氣,不僅節省能源,凈化環境,為農戶節省費用1/2,還把用過的秸稈作為再生的農作物根肥。他們首創的大棚養豬,年出欄在2000頭以上。被有關部門和媒體肯定和報道。
江城文化流長。該村文化氛圍濃烈。文體器材較為齊全,活動經常化。“廬劇”是發源皖江流域的地方戲種,俗稱“倒倒戲”,源遠流長,深受兩岸群眾喜愛。於是他們給“倒倒戲”賦予時代新意,組成戲班,走村串戶,傳唱大江南北,唱亮萬家燈火,被民間稱為江水文化。
| |
江岸“別墅”凸起。該村現有1600多戶農家集居一莊。新建的一幢幢、一排排、一層層,整潔劃一的寬敞住宅小樓,象一個精美別致的小城鎮。村中綠化、硬化、亮化、氣化、文化……,“化”得更象現代人休閒享樂的“渡假村”。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