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國家批准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求這兩個地區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的道路,那麼,在地處中部的湖南,如何借助兩型社會改革試驗,為中部崛起找到新的發展途徑?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位於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的長沙縣。
長沙縣是湖南的工業重鎮,長沙全市70%的工程機械行業都集中在這裡,號稱工程機械之都,與此同時長沙縣還擁有中國花木之鄉的稱號,去年又當選國家第一批園林縣城,一個縣怎麼能一下拿出這三張名片?來看看長沙縣到底有哪些秘訣。
兩把考核政績的尺子組成了綠色GDP
2008年上半年,有着三湘第一縣之稱的長沙縣經濟繼續高速增長,1至6月,全縣實現生産總值166.6億元,同比增長16.5%;財政總收入突破22億元,同比增長近50%,在最近揭曉的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中,長沙縣由上一年的45位上升到37位,排名居中部第一。
但是和GDP高速增長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長沙縣很多鄉鎮工業的各項考核增長指標為零,甚至不作考核。
長沙縣金井鎮黨委書記王國良:“我們金井鎮最重要的工作按照縣委縣政府考核的標準,我們就要保護好經濟的生態環境。”
考核的尺子由過去跟GDP相關的指標變成了環保指標,這在全國還是首例,記者了解到,像金井鎮這樣沒有工業增加值考核指標的鄉鎮長沙縣一共有近10個,這些鄉鎮大多集中在長沙縣的北部地區,工業基礎相對比較差。
長沙縣委書記楊光榮:“在那些地方,不要去破壞環境,換取發展成績,代價太大,我認為山體很好,你辦一戶企業將近有50畝地可能要挖掉幾座山頭,要很高的護坡,黃土裸露,對生態破壞很大,代價很大,完全沒有必要為那麼三四千萬的産值去破壞那麼幾十畝很好的山體,造成很大的環境問題。”
長沙縣共有20個鄉鎮,超過一半的鄉鎮放棄了工業考核,長沙縣是怎樣保持經濟高速增長、並且一躍成為中部第一的?
楊光榮:“這個就是我們國家經濟開發區和縣城、縣城的周邊我們有一個安沙的工業園,有個黃花鎮的工業園,園區以外不能引進一個企業,必須到園區裏面來,所以我們全縣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産值在園區裏面。”
近幾年來,長沙縣形成了以經開區為主,以暮雲、榔梨等鄉鎮工業園區為輔“一區七園”,在這些園區內突出打造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三大優勢産業集群,並提出了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建設“湖南汽車産業走廊”的戰略構想,這種集中在園區辦工業的做法不僅加速了産業的集聚,而且有利於環境的保護。
楊光榮:“我們主要發展我們的工程機械汽車和配件,這個製造業的發展,污染很小,環境保護的不錯,再加上我們園區內容易集中治理,保護好環境,我在園區發展不會對園區以外造成很大的環境問題。”
當然,對這些園區所在的南部鄉鎮,考核實行的是不同於北部鄉鎮的另一把尺子,工業發展、財稅增長等成為主要的考核指標,今年上半年,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兩大産業實現産值140.5億元、59.6億元,分別增長58.5%和23.1%,在去年兩大産業雙雙過百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僅工程機械可望過300億元。
楊光榮:“把我們有限的土地利用指標這個規劃面積,以及使用的指標放在我們有工業園區的鄉鎮,它已經實現了規模發展,集約發展,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如果放在北部鄉鎮,一個是沒有園區基礎,另一個是事倍功半,而南部鄉鎮是事半功倍。”
長沙縣根據南北地域差異,拿出了兩把考核政績的尺子,北部的那把側重環境指標,南邊的那把側重經濟發展。如果這兩把尺子放到一起,我們會發現,它們正好組成了一個大家最關心的詞,綠色GDP。現在的長沙縣不僅經濟上從三湘第一縣躍升到了中部第一縣,而且先後獲得國家衞生縣城、全國環境優美縣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示範縣等五塊環境金牌。長沙縣建設兩型社會的過程當中,兩把尺子功不可沒,然而,催生出這兩把尺子的,卻恰恰是過去所用的一把尺子。
對不同鄉鎮使用兩把尺子進行分類指導,讓長沙縣成為中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典型,但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長沙縣今天的青山綠水卻得益於一起嚴重的污染事件。
“2003年黃興鎮,硫酸錳,就這一帶2003年這個地方。”
2003年以前,黃興鎮是著名的化工之鄉,全國80%,全世界60%的化工原料——硫酸錳都是這裡生産的,當時考核鄉鎮指標就是工業增加值、財稅收入這一把尺子,在這種指導思想的支配下,這些小化工企業甚至連最起碼的環保設施都沒有就匆匆上馬了,在20年的時間裏,含有酸、錳等有害物質的廢氣、廢渣、廢水造成了嚴重污染。
長沙縣黃興鎮村民李端明:“對我們這的污染很大,你看那個不銹鋼的那些鈦金版都已經氧化了,這些花卉都沒有綠色的東西,都是黑色的,然後那些桔子,水果都不能生長,這池塘裏面以前不能養魚。”
長沙縣黃興鎮黨委書記楊喜平:“老百姓在上訪的過程當中,打出這樣的橫幅瀏陽河在哭泣,到省市去接群眾回來,或者是做群眾工作不要去上訪,這就是當時我的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
當時,群眾的要求很直接,13家排放嚴重超標的硫酸錳廠全部關閉,但是這讓當地的政府很為難,因為這13家企業每年給當地帶來2000多萬元的稅收和2000多萬元的勞務收入,幾乎是當地經濟的唯一來源。
楊喜平:“群眾的訴求某種程度上説是合理的,但是我們這個企業又為我們國家和地方貢獻了稅收,一旦把這個産業全部關停將會帶來整個地方的蕭條。”
最後,湖南省委、長沙市委、長沙縣委下定決心,關掉了這個瀏陽河上最大的污染源,但是直到今天,這些企業留下來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完,這是當時幾家企業留下來的廢渣堆積而成的一座小山頭,佔地15畝,堆積的廢渣大約6萬噸。
楊喜平:“這六萬噸廢渣有二十多年,雨水的沖刷對周邊的農田農民的生産灌溉還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長沙縣委書記楊光榮:“我又開個辦公會全部填滿,5、6年了,我現在還得花錢去治理。”
2003年以前,黃興鎮是著名的化工之鄉,全國80%,全世界60%的化工原料——硫酸錳都是這裡生産的,含有酸、錳等有害物質的廢氣、廢渣、廢水造成了嚴重污染,不銹鋼鈦金版氧化了,企業留下來的廢渣堆積成小山頭,佔地15畝,堆積的廢渣大約6萬噸,而現在,黃興鎮關掉化工企業,利用自己靠近長沙市和距離縣城不遠的區位優勢,搞起了農家旅游,並且成為全國農業旅游的示範區。 |
縣委書記楊光榮介紹,在長沙縣,這種由於歷史原因片面追求GDP發展留下的教訓並非只有黃興鎮一家。
楊光榮:“我們長沙縣污染有三處,第一個已經關停了,第二個基本治理好了,金井皮革廠,在這個地方江背水泥,水泥廠現在我們基本上已經改成旋窯了,投資了幾個億。”
特別是黃興鎮化工企業、金井製革廠治理難度大、治理周期長,政府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這些企業雖然都曾經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過一定貢獻,但是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樣做太不值得了。
楊光榮:“回頭來治理吃後悔藥都來不及,對環境的破壞要回頭來弄更麻煩更複雜,所以我們一個這個地方、那裏一戶企業,搞得我們縣委縣政府幾年都是很麻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