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經濟半小時):我們的系列報道“他們眼中的中國經濟”,到今天是第四期,前面幾天我們邀請了不少國際財經界、政界的重量級人士,對在華外資企業、中國資本市場和CPI,進行了深入觀察,在他們看來,中國經濟雖然困難不少,但機遇更多,眼前的風雨不會阻礙中國經濟的腳步。
不過,再發達的經濟,如果離開了石油,連一天都支撐不了,尤其當中國成了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之後,不斷高漲的國際油價就成了勒在中國經濟頭上的一道緊箍咒,高油價推高了CPI,也衝擊了咱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先來看看,一路高歌的油價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麻煩?
一路高歌的油價讓我們“舉步維艱”
2003年初,美國紐約期貨交易所的原油價格每桶只有28美元,之後石油的價格就開始了螺旋式上升,2004年漲到每桶41.4美元,2005年8月30日達到71美元,2008年1月3日達到100美元,之後石油的價格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般狂飆突進,在7月11日再度刷新歷史最高記錄,紐約、倫敦兩地的油價首次在盤中雙雙突破每桶147美元。
而伴隨着國際油價的上漲,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也深受影響:2003年5月12日,2.81元/升;2004年3月31日,3.46元/升;2005年6月25日,3.96元/升;2006年5月24日,5.09元/升;2007年11月1日,5.34元/升;2008年6月20日,6.20元/升。
這是北京市93號汽油從2003年到現在的零售價格,從上面不難看出,從2003年至今,每升汽油的價格已經從不到3元,上漲到了6元多錢,上漲的幅度已經超過一倍,油價不斷突破高點,不僅是對全球經濟的考驗,也讓中國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壓力。
上海市民:“再漲下去承受不了。”
就在今年6月20日,國內再次上調了成品油的出廠價格,汽油和柴油每噸上調1000元,航空煤油每噸上調1500元,在上海,以93號汽油為例,零售價格從原來的5.19元上漲到了6.05元。
上海市民:“你一漲就很明顯,比如説我原來加一箱油300元錢,現在加滿要350元,這些很明顯能感覺出來。”
在春秋航空公司記者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1日,航空煤油價格上調500元的時候,他們公司的成本就明顯增加。
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磊:“半年額外增加的費用就達到了1700多萬。”
上漲的國際油價正在讓中國的消費者付出高昂的代價,2008年1到4月,我國原油和成品油分別進口5977萬噸和1268萬噸,金額達到489.7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的平均價格相比,購買這些原油和成品油4個月來多花了192億美元,相當於1300多億人民幣,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保持高位的話,今年一年下來,我們至少要多花5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3億中國人每人承擔384元。
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使得國內一些地方煉油廠減産或者停産,一些加油站也相繼出現柴油供應緊張的情況,今年初在很多加油站裏,都張貼着“暫無柴油”的字牌。
貨車司機:“油加不到,排隊兩三個小時才能加到100元,現在路上油難加的不得了。”
而在北京周邊的郊縣,加油站同樣是實行限量加油。
貨車司機:“昨天那個我們司機有延慶的業務回來,都是加不上油,説一個加油站只能給50升油或者100升油,能湊合着跑到下一個加油站而已。”
除了北京,一位剛剛從山東回北京的貨車司機也告訴記者,他沿途所經過的山東、河北等多個城市,都面臨着同樣的狀況,一路上他已經記不清自己跑了多少個加油站。
貨車司機:“兩家都沒加上油,直接到這個加油站,加不上我就推着車走了,沒法弄,沒油了。”
記者了解到,我國是從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進口國,此後幾年內,我國的石油進口量每年遞增1000萬噸左右,而且逐年加大,到了2007年,我國全年進口石油接近2億噸,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在1995年,我國消費的石油中,進口石油只佔到6.6%,但是到了2007年,這項指標已經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