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走進陜西旬邑2007.9.16

 

CCTV.com  2007年09月18日 11:38  來源:  

  《金土地希望快車——旬邑站》

  解説: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兩千多年前,這裡曾經孕育了我國的農耕文化。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當時這裡的人們農耕生活的描述。

  這裡的地名已經從周代沿用至今。秦朝時期,世界上最早興建的高速公路也從這裡經過,而且至今保存完好。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多少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如今已成為了歷史。而造就這奇跡的,正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歷史給這片土地賦予了厚重,而這裡的人們正在創造歷史。

  今天,就讓我們帶您一同走進——陜西旬邑。

  解説:根據記載,雖然旬邑縣名始於周朝,但是在這裡人們居住的歷史卻比周朝的開國祖先周文王還要早。當年,周文王的太祖正是從這一帶率領部族遷到岐山,並且建邦立國,開創了周王朝興旺發達的歷史。

  悠久的歷史給後代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産。

  這條路,被譽為“高速公路鼻祖”。那麼它是幹什麼用的呢?

  秦直道是秦始皇公元前212年為北擊匈奴,派大將蒙恬率30萬軍民修建的一條國家級軍事大道,距今已有2219年。它全長一千四百多公里,寬度一般為15米至30米,最寬處約60米。堪稱可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又一奇跡。在旬邑,擁有千年以上歷史的文物古跡很多、保護得也很精心。更令人稱奇的是,就連過去人們所熟知的“陜西八大怪”,居然也大都能在旬邑找到它們的蹤影。雖然旬邑人對陜西“八大怪”早已是見怪不怪,不過對我們來説,還真就有件事讓我們覺得大驚小怪的:這裡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土窖……那麼這些土窖究竟幹什麼用的呢?為什麼旬邑農村的家家戶戶都有呢?


  嘉賓訪談王劍:人稱“蘋果先生”,對當地蘋果技術、文化及産業發展均有研究

  解説:蘋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了,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它的來歷呢?

  蘋果原産中亞細亞和西北等地,在我國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作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蘋果與葡萄、柑橘、香蕉齊名,號稱“溫帶水果之冠”。由於它在全世界栽培面積較廣,不僅高産,而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因此又被稱為“水果之王”。

  目前國內廣為人知的紅富士蘋果,為日本農林省園藝試驗場以國光加元帥為親本雜交育成,1962年定名為"富士",1966年引入我國栽植,80年代後在黃土高原大面積栽種。


  嘉賓訪談:崔俊輝(人稱“老崔”,蘋果種植大戶,擁有自己的品牌蘋果)

  解説:1996年老崔從縣委機關申請離崗,隻身來到距離縣城15公里的赤道鄉義井村,經營起了5畝半蘋果園。為了蘋果,老崔獨自一人在果園的路邊蓋了座小房,天天起早貪黑,整個人就像得了魔症。如今,老崔不僅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蘋果作務能手,他全家的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老崔花6萬多元拆了窯洞蓋新房,給兒子娶新娘。而他種的6畝紅富士蘋果,每年的收入超過了3萬元。就在老崔埋頭種蘋果的時候,他的身邊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和他一樣,念起了蘋果經。現在,看看這些農民家裏的果庫,這些個大型冷庫、還有用來做蘋果包裝的紙箱廠,這蘋果在旬邑也算修成正果了。

  解説:問起老崔務果經,他還能一口氣説出許多。果園裏種草就是他當初苦思冥想出來的一個絕招。選擇白三葉草,能增加土壤肥力。果園不用噴灑農藥,也很少施肥,基本上保持了一個生生不息的生物循環鏈。

  除了技術,老崔還有更絕的。你看這貼了字的蘋果,就數他的産量高。還有啊,以自己姓氏命名蘋果品牌,在陜西省,他可是頭一份。


  解説:旬邑民間剪紙藝術歷史悠久,然而廣為世人所知,卻是從“剪花娘子”庫淑蘭開始的。1996年3月,庫淑蘭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命名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她的作品,以飽滿的構圖,明艷的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而運用民間歌謠、邊剪邊唱,也成為庫淑蘭剪紙藝術的獨特標誌。庫淑蘭生前身後都有不少尊崇她的弟子。秦雪娥就是其中最年長的一位。秦雪娥從十幾歲開始剪紙,在她小時候,那僅僅是一種技藝,然而,正當她家也和旬邑大多數農民一樣,開始種上蘋果的時候,小小的剪紙卻帶給了她一個大大的驚喜。在旬邑,農業人口占到了全縣28萬人口的近90%。因為蘋果,這個國家級貧困縣裏農民的生活才真正地發生了巨變。當地農民逐漸富裕了起來,而人們的生活卻純樸依舊,古老的民間藝術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剪紙、嗩吶還有禮饃,就是旬邑民間藝術中最精彩的。

  嘉賓訪談:國務院扶貧辦公室副主任 劉堅

  陜西旬邑縣委書記 劉新餘

  陜西旬邑縣長 王生江

責編:金土地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