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年,莊稼卻能豐收,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年畫上墻,農民增收致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尊重民意的選擇政府“菜單”《金土地》敬請關注
今年在四川出現了罕見的高溫和乾旱的天氣,有不少的農田都是顆粒無收,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四川省綿竹市孝德鎮苦葛村,但是在這裡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採訪】:村民:
記者:你今年種了多少田?
村民:我種了三畝地。
記者:收成怎麼樣?
村民:收成還可以,今年比去年收成還産量高一點,收了3000多斤穀子,今年價格是7角多
一斤,我賣到2000多塊錢。
他叫葉和志,是苦葛村村民,一大早,就來到地裏,忙着來收割自家的稻穀。今年他們村也經歷了40多天不下雨的乾旱天氣。讓記者感到奇怪的是今年的天氣這麼旱,收成為什麼還比去年好呢,難道這裡農民在對付乾旱方面有什麼秘密武器嗎?
【採訪】:村民:綿竹市農辦主任彭哲斌説“我們綿竹對付乾旱有兩個秘密武器,一個就是深井,一口井就讓我們200多畝田不受乾旱。第二個秘密武器就是這個水渠建設,建設了水渠之後,水的利用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
在綿竹,像這樣的u型渠已經修了1300多公里,水井也挖了2000多口。有了水,今年的莊稼才能獲過的豐收。而這些水利設施能夠修建主要還得益於綿竹市政府列出的新農村建設項目名單。2005年底,市政府把農民反映多,又急需建設的項目,列入到2006年新農村建設項目名單中,像沉水井改造,u型渠建設這些水利項目只是名單中的一個方面。其中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産業發展、改善生活條件、社會事業發展等四大部分,16個小項目。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項目和相應的政府補助。因為項目名單簡單明了,所以老百姓就把它比做 “菜單”,把選擇建設項目比做“點菜”。苦葛村的村民就在菜單中點中了沉井改造這個項目。
【採訪】:村民:村支書説“我們村一共是21口井,以前大多數是二、三十年以前修的,都老化了,水比較淺。因為缺水,人和莊稼都缺水,群眾反應也比較強烈。”
苦葛村改造這口沉井政府補助了8000多塊錢,還無償提供了抽水設備,村裏又籌了2000多塊錢。加上村民出工出力,大家一起修好了這口沉井。即使今年出現了這裡60年來最旱的天氣,村民的收成也沒有受到影響。
【採訪】:村民:村民1説“今年跟往年相比,我們的水稻要增産20%。”
村民2説“一畝田就是增加50斤計算的話,這曾經是灌了120畝田,就是6000來塊錢。”
我手裏拿的就是2006年綿竹市政府給農民列的菜單,這張菜單上的菜到底是怎麼寫上去的,它能夠反應老百姓的需求嗎,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九龍鎮清泉村,現在我就去問問老百姓他們對此事怎麼看的。
【採訪】:村民:
記者:你們家今年想讓政府給做點什麼事?
村民:我就是辦農家樂的資金缺乏一點。
村民:挖沼氣,主要是政府幫我們挖沼氣這些。
記者:你對菜單上哪個比較感興趣?
大爺:養殖母豬還可以。我就想要一個。
村民5:只要把農村的路修好,這就是為農民最好的致富的方向。我們農民需要什麼,他們列出菜單,我們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按實際情況操作,比如我要修路,那麼上面撥給我5萬,5萬肯定是不夠的,我有好大經濟,我再投入多少,這時候我做到心裏有數。
在菜單上記者還看到有不少和老百姓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個人項目。比如農房改造,沼氣建設,蛋雞養殖等等。記者採訪到的村民,他們需要政府幫助解決的問題,在這張菜單上也都能找到。
我剛才採訪了十幾戶村民,他們關心的都是和生産致富密切相關的一些內容。那這些老百姓關注的問題,是怎麼傳達到政府那裏,最終形成這張菜單的呢?
在清泉村,路邊的一副對聯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記者【現場同期】:九龍鎮清泉村村民申國高説“改革開放歌盛事,民得實惠報感恩。”
這位就是對聯的作者,清泉村村民申國富。申大爺為什麼要在自家門口挂上這樣一副對聯呢?
【採訪】:
村民:我的農家樂自從公路一開始修,我就在修農家樂。
記者:你當時想搞農家樂缺什麼?
村民:就是缺資金,主要缺資金,我就貸款,但是有一個規定,60歲以上就不能貸款。
銀行不能貸款,申大爺也沒了辦法,於是,他就找到了鎮裏的領導。
【採訪】:相關人士:戴書記説“申大爺想改造自己的農房,辦農家樂增收致富,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情,所以我就把他的這種想法記在我的民情日記上。”
戴書記所説的民情日記是村鎮領導用來紀錄老百姓反映的問題的一個小本子。他也記錄着村民生産生活中急需政府幫助解決的各種問題。
【採訪】:相關人士:戴書記説“然後帶着這種申大爺提的這種想法,我又走了10多戶我們沿山的這种老百姓,老百姓他們都有這種願望。”
【採訪】:相關人士:官副市長説“我們就把這些農民需要辦,而且又想的事情,把它列成菜單,讓他們去選擇。”
申大爺的願望也代表了不少老百姓,於是綿竹市政府就把農房改造列入了新農村建設菜單中。
有了政府的菜單,申大爺也有了修房子的錢。今年年初他的農家樂順利開張。
【採訪】:村民:申大爺説“我的房子我跟娃是兩戶,上面規定一戶撥3000,我娃有3000,我有3000,就6000,我們又貼了1500,農家樂我掙了6000塊錢。”
富起來的申大爺沒有忘了黨和政府對他的幫助,所以他就在自己門口寫了這樣一副對子,來表達對政府的感激之情。
【採訪】:村民:申大爺説“我怎麼報黨恩,我自己的腰包鼓起來了,就是對黨最好的報答。”
如果我們把綿竹市政府給農民的扶植政策比喻成一張菜單的話,那民情日記所記錄的就是老百姓最喜歡的口味,有了一張適合農民胃口的菜單,接下來村民面對的問題就是該如何點菜。
遵道鎮棚花村是位於是山腳下的一個村莊。記者在村裏看到,不少農戶都按川西民居樣式進行農房改造,白墻上還畫上了色彩艷麗、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綿竹年畫”。唐福地就是其中一戶,今年年初,他在政府菜單中選擇了農房改造項目。
【採訪】:村民:村民唐福地説“我們這個農房改造,是農民自願申請,提出申請之後經過村長審查,然後同意,每戶補助3500,現在是改造完之後然後把3500如數的給農戶。⑥00.23.33從3月份我們開張,到現在5個月的時間,我們自己掙了應該有一萬多塊錢了。”
像唐福地這樣選擇個人項目的,首先要向村裏申請,符合相關要求的就可以進行項目建設了,建好了之後經過審核,達到要求的,就可以拿到政府的相應補助。如果是集體項目,就得有85%村民同意後,才能向上級政府進行項目申報。唐福地申報的個人項目,政府補助的錢怎麼花,都是他自己説了算。可是集體項目,往往就會讓人擔心,這錢花到哪去了?會不會出現那種從政府拿了錢,不辦事的情況呢?
【採訪】:相關人士:官副市長説我們通過整個工程事實結束過後檢查驗收,再財政撥付資金。
【採訪】:相關人士:戴書記這個項目到哪個村,哪個村的村聯委就必須給我們黨委政府寫廉政承諾書,這個廉政承諾書。
【採訪】:村民:村民説每一個大的項目要召開村民代表會,黨員幹部會,全村的資金來源全部通報給老
百姓,讓老百姓自己做主,什麼樣子建,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我們心裏都有數的。
政府列菜單,農民來點菜。老百姓自主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願望也越來越強了。
【採訪】:官副市長以前農村搞建設由上級機關安排,上級機關説了算,農民顯得比較被動,現在實行政府挂單,農民點菜這種新的機制過後,農民要幹什麼,由農民説了算,從這個上充分調動了農民自主參與的積極性,有利於我們新農村建設的推進。
【採訪】:蔣書記説“近幾年我們每一年以近一個億的資金投向農民,那麼政府投入以後,農民的積極性起來了,農民是自願的,實際上農民老百姓他們自己的投入應該是政府投入的2至3倍,以這個速度來推動我們的農民發展。”
在我們採訪即將結束的時候,雙十村的許大爺邀請我們去看看他們村剛修好的水庫。有了這個水庫,今年,他家的水稻才能獲得豐收。許大爺還特別為修水庫編了段快板。
【採訪】:村民:許大爺説“修水庫,困難大,修好水庫灌糧田,黨領導我們攻尖端,人歡馬叫幹得歡,保證明年大增産。我們全村老百姓都高興。”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