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草原變奏曲(2006.10.29)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27日 11:12 來源:CCTV.com

  草地超載過牧,牧民生活質量低下,孩子無法得到教育,草原定居工程能否為牧民帶來福音, 同期:能夠解決老人能夠安居,小孩能夠接受教育。敬請關注《草原變奏曲》。

  童聲齊讀著: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對於那些沒有見過草原的人來説,草原或許就像這首詩,但在人數近5百萬的牧民眼中,草原就是他們的一切.數千年以來,牧民們一直是過著遷徙的生活方式,哪有水草資源,哪才能安家,“追逐水草而居住”就是對傳統牧民生活的最生動描述。隨著草原上的人口逐漸增多,需要牧養的牲畜也越來越多,草地便得不到恢復,只能一天天的退化,遊牧牧民也只能更頻繁地更換地點。

  【採訪】:相關人士:新疆特克斯縣畜牧局黨委書記曾國強説“咱們的牧民,仍然堅持四季放牧,一年轉好幾次場,冬場、夏場、春場、秋場,轉場特別是遠冬牧場,離居民點定居點,就相差兩百到三百公里,這樣我們的生産方式,是一個原始的傳統的一種生産方式,這樣不通過我們的牧民生産方式的轉變,那麼要實現我們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在一片草原上,一戶過著遊牧生活的牧民就要搬遷了。在他們居住的周邊兩三百公里以內,水草豐美的地方已經不多。這個遊牧家庭的小女孩在做暑假作業,帳篷漏雨,把她的作業本淋濕了大半截,她只能在沒有淋濕的地方寫,也許,在她的作業本還沒有晾幹的時候,小女孩也要跟隨著父母遊牧到她不知道方向的地方。在那個地方的帳篷裏,她不知道會不會把作業本另一半淋濕,那樣,她就無處寫字了。其實,在我國近4億公頃的草原上,像這樣的牧民還有很多,他們居無定所,基本生活也很難得到保障。如何改變牧民們四處漂泊的生活狀況呢?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推進牧民定居工程。

  【採訪】:相關人士: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錢智説“牧民的定居半定居,在草原的建設和保護當中,是我們首選的一個目標。”

  在空曠的南疆草原上,有一片建築工地顯得格外繁忙,已經粗具規模的建築規劃整齊,佈局合理,這就是一片為遊牧牧民建設的定居點。

  【採訪】:相關人士:(建築工程師李吉成)

  記者:在你施工期間,有沒有牧民來這裡看過?

  李吉成:常來,長期對我們關心,長期看給他們蓋的房子好不好,質量好不好。

  記者:這套房建築面積多少?

  李吉成:建築面積80多平方米。

  再過一段時間,這些房子就要交工了,到時候,又將有一批遊牧牧民被批准來到這裡來定居。草原定居工程作為一項國家重點工程,正在各牧業省份穩步的實施中。

  【採訪】:相關人士: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説“ 到去年為止,我們定居和半定居的,已經超過15萬戶,佔到我們牧民總數的78%,符合標準條件的已經達到35%,解決了他們能夠取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和安定的生活環境,能夠解決老人能夠安居,小孩能夠接受教育。”

  有了房子就有了真正的家,定居工程的實施,使得牧民生産的現代化有了穩定的基礎。可是,牧民要想放牧,還是要面對不少難題。前些年,一些人在草原上挖草藥、挖蟲草、挖發菜,被破壞的草原是越來越多,使得定居下來的牧民無法就近放牧。往往因為一塊草地,兩家人就爭得不可開交,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草原破壞嚴重,牧民之間爭草地紛爭不斷,如何保障牧民利益,國家出臺富民政策,牧民從中得到實惠。同期:舊房已經換了新房,原來11歲的孩子沒有上學,今年13歲開始上學了,全家養羊的收入2萬元。請繼續關注《草原變奏曲》。


  要想讓牧民們真正地定居,除了壘墻蓋房外,那還要給他們以豐富的水草資源。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牧區草地也開始像農區耕地一樣,全面推行承包制。在寧夏鹽池的一片草原上,一個現場會正在激烈地進行著。

  【採訪】:牧民;

  甲:你像有些人也説了,當時定點好像有些出入。

  已:剛開始搞這個土地承包的時候,就有關這個情況,過去穿插種地的界限劃了原有的耕地那種情況很多。

  丙:當時劃界的時候我們也在,當時參加劃界的人,當時做勘查基本的點是清楚,就是一個點,這個點一確定徹底就劃清。

  或許你聽不懂他們在説什麼,實際上他們是在討論草地劃界承包的問題,在這次現場會上,雙方都在為一塊草地的權屬問題而爭議著。這對於他們來説可是一件大事情,草地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一點也不能馬虎。草地承包了,牧民們就吃了定心丸,自家的草場自己經管,養護草場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採訪】:相關人士:(寧夏鹽池草原工作站靳寧富説)

  靳寧富:草場沒有承包到戶,草原管理上吃大鍋飯,農民在這兒濫採濫挖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咱們縣時有發生。

  記者:最嚴重的時候達到什麼程度?

  靳寧富:最嚴重的時候在90年代,90年代咱們馬兒莊地區,採挖甘草的人達四五千,每年從鹽池挖走的甘草達七八百噸,破壞的草場也在四五千畝。

  記者:承包到戶之後,這種現象有所改變嗎?

  靳寧富:這種現象基本上沒有了,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都相當強,分到戶他自己的草原,他管理都相當的好。


  草原承包制讓牧民們承包到了自己的草場,這種紅彤彤的草原承包證也被他們看成最寶貴的家當。因為這種證件所認可的那片草場,的的確確讓他們從中嘗到了甜頭。今年53歲的桑吉加木措和35歲的孟燕能都是洮河邊上的牧民,幾年前,他們都分到自己的草場。

  【採訪】:牧民:(孟燕能)

  記者:你家裏現在有多少頭牛?

  孟燕能:有50多頭

  記者:你去年凈賺了多少?

  孟燕能:十二萬。

  【採訪】:牧民:(桑吉加木措)

  桑吉加木措:承包好.

  記者:為什麼?

  桑吉加木措:自己有多少羊都能夠吃嘛,夏天吃冬天吃都有,現在分了好.

  桑吉加木措説,在自己的辛勤勞作下,這幾年他家的草場長勢見好,肥羊滿圈,看自己連中學都沒讀完,現在他已經可以供兩個女兒上大學了。而孟燕能也積極學習草原改良技術,下大力氣治理光禿的鹼灘沙荒,幾年之間,那些不毛之地就綠草蔥蘢,草地的畝産達到了1萬公斤。有了固定的住所,又有了自家的草場,牧民們憋足了勁,發展畜牧業,很多貧困牧民的家庭收入也有了明顯增長。

  【採訪】:相關人士:草學會名譽理事長洪波曾説“我在貴州的晴隆搞調研。貴州晴隆在兩年以前,他們農民各家各戶呢,種玉米,一家一年4口人的收入最多是1千元,但是在第二年,他們開始在縣裏邊,在有關技術部門指導下,改在喀斯特地貌上,種草養羊,等我今年再去的時候,同是那一家人,舊房已經換了新房,原來11歲的孩子沒有上學,今年13歲開始上學了,全家養羊的收入2萬元,就這兩年番了20倍。”

  目前, 全國已有75%的可利用草地都已承包到戶。定居下來的牧民也已達到3百多萬,草原定居工程和草原承包制兩者互為作用,互為依託,它們的出現將告別草原無規劃狀態,讓牧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夏日裏,牛羊被趕到自己承包的草地上去放牧,冬日裏,牛羊被圈養起來,吃的是自家的儲存的乾草,從此牧民們不再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在草原上,他們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責編:肖闊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