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的悅來鎮,有一個雙興村。5年的時間,這個村從一個落後村變成了先進村,人均收入也從不足1000元增加到了4000元。當地的百姓説,這都要歸功於一個人。這個人是誰,他又如何讓雙興村發生改變的呢?
一個平凡的村幹部,沒有經天緯地的壯舉,卻成了鄉親們心裏惦記的人。
一個貧窮的亂套村,歷經5年時間的變遷,成為先進村、走上了致富路。
雙興村,三江平原上一個典型的農業村,從表面看,跟其他的東北村莊沒什麼兩樣,可在樺川縣它卻是遠近有名的富裕村。
【採訪】:村民:我們家,一年1萬多塊錢。純收入。
【採訪】:悅來鎮黨委書記説“現在可以説在我們的全鎮排在第一位。而且在全縣105個村當中,也是名列前10名之內。”
説雙興村有名,不只是現在的事。可以説,雙興村的名氣早在5年前就闖出來了,只不過當年出名的原因是它的貧窮和亂套。
【採訪】:村民:年收入也就千八百的。有時候還幾百塊錢。
【採訪】:相關人士:悅來鎮黨委書記説“到這個鎮政府,縣委上訪。土地矛盾也非常的突出。群眾對村幹部意見非常大。”
一個貧困村、亂套村是怎樣在5年的時間裏變成了先進村、富裕村的呢?提到這些,大家都説這多虧了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讓雙興村有了這麼大的改變呢?
【採訪】:村民:村民説“單書記幹的好。對老百姓挺負責任的。”
【採訪】:村民:村民説“來晚了,要頭兩年來,我們雙興村發展的更快。”
大家口中的單書記,指的就是這位,雙興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單增考。
2001年3月,53歲的老單剛剛退休,鎮黨委書記便找上了家門,讓他去雙興村擔任村支部書記。
【採訪】:單增考説“當時我是腦袋一片空白,因為我在農村已經是連村委會主任連大隊書記我正好幹20年,所以我對這個我已經是可以説是幹夠夠的了,
本打算享享清福的老單,説什麼也不想再下村子操那份心了。可是鎮裏的領導卻把單增考當作唯一的人選。
【採訪】:相關人士:悅來鎮黨委書記説“原來在悅江村當書記,一點外債都沒有。群眾也是很滿意。這個人性格比較爽快,而且比較果斷。解決農村問題有一定的經驗。”
望著領導誠懇的目光,老單終於點了頭。儘管早已知道雙興村是個出了名的貧困亂套村,但是上任之初,老單還是沒有想到,擺在自己面前的亂攤子竟然如此之亂。
【採訪】:單增考説“主要就是土地問題,原來雙興有接近8000畝土地,都在個人手裏,有的種100畝有的幾畝。”
全村1301人,耕地面積11000多畝,竟然有將近8000畝地集中在十幾個人的手裏。雖然承包合同已經到期,但他們就是佔著土地不讓分。
【採訪】:單增考説“2000年合同到期,群眾就要求把這些地全都分下去,但是原有的村幹部就不分,理由是欠外債,用這個土地還債,繼續簽合同。”
要想把這到期的8000畝地分明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村上的債務,也讓老單出了一身冷汗。
【採訪】:單增考説“267萬塊錢。這麼一本賬。唉呀當時給我嚇的,簡直都沒法説。因為我沒背過這麼大的債務。”
又是混亂的土地狀況又是鉅額的債務,要想治理村子從哪下手呢?此時正是春耕時節,如果分地不公、耽誤了農時,老百姓這一年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採訪】:單增考説“這8000多畝地必須分下去,不分下去群眾絕對不饒。”
老單果斷決定,要想在村民中樹立威信,必須先把地分好。可是分地剛開始,老單就受到了阻力。
【採訪】:單增考説“有這麼一個村大爺,佔了100多畝地。群眾反響非常大,就説他為什
麼能種這麼多地。我到這分地的時候我就找他談。我説你得把這個地交出來。從兜裏拿出1 萬塊錢我説那不行。這個錢不能收,我説某某你趕緊把這個錢拿回去,你要不拿回去,我就送大隊去。”
在當地,人們把村子裏橫行霸道的人叫“村大爺”。“村大爺”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帶著幾個人,又跑到了老單家。
【採訪】:單增考説“咋的打算不打算好。我説啥意思。我説打算好怎麼得,不打算好怎麼的。我説你説吧。隨便。”
老單不聽邪,強制把他白種的地收回,重新向村民發包。而“村大爺”也開始動真格的了。
【採訪】:單增考説“他以欠他錢為名,找茬跟村長干。把村長打得鼻孔竄血。(1)00.18.04(聲音)在後來一撥,給我弄個仰八叉,腦瓜子當時翁一下子,這幫人都傻眼了,把書記打倒了,這面就報警,到醫院,我住了4天院。打我這個人蹲了七天派出所。”
本以為碰了釘子的老單該手軟了,可誰成想出了院的老單帶著村幹部繼續分地,阻撓分地的人沒轍了。12天后,8000多畝需調整的土地先後有了“戶主”。 而老單的一舉一動,村民看在眼裏,服在心裏。
【採訪】:村民:村民説“唉呀現在都服。現在個別的嘴不服,心也服。”
一個平凡的基層幹部,沒有什麼經天緯地的壯舉,卻成了鄉親們心裏惦記的人。
一口簡單的小耳鐵鍋,陪著他走過了5年的光景,貧窮村終於走上了致富路。
地分完了,老單開始琢磨村上的債務問題。經過調查,單增考覺得要想摘掉債務的黑鍋,必須先從節省開支做起。於是他取消了村裏的食堂,把自家的小鐵鍋背來了,米麵油鹽全都自理。漸漸的,大家還送了老單一個外號:“背鍋書記”。
幾年來,老單吃的就是這鐵鍋裏的飯,到鎮裏縣裏開會,也從來都是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往返,沒報過一分錢差旅費。
【採訪】:單增考説“就從這個我們一年得節省一兩萬塊錢的招待費。”
【採訪】:單增考説“咬緊牙先還外債,能省的錢都省了,雙興村的債務包袱也變的越來越輕。 過去白種地的比較多。這樣我們把地全部都清理上來了,對外發包。或者是還債,以地還債的形勢就把債務還上了。
土地和債務兩個大難題解決了,下一步就是村子的發展了。雙興村近一半的耕地,低窪易澇,如果趕上雨水較大的年份,種的旱田就全泡湯了。與農村打了20多年交道的老單琢磨著,要想提高單産,首先就得把旱田改為水田。可是當時,村民們種地的錢都不夠,打井引水的錢哪出呢?
【採訪】:單增考説“這個能出工的進來讓他出工。能賒的進來讓他賒。再一個就是貸款。當年的投資將近200萬元。打井,全部改為水田。”
靠著老單協調的貸款,村民們在低窪地種上了水稻,當年的畝産達到1000斤。年底還掉貸款後,家家還都有了節余。土地改良了,老單覺得還應該讓村民們換換腦筋、學點技術。
【採訪】:單增考説“都是過去的老種法,春天時候整點仔,人家怎麼種他怎麼種,沒有什麼科學的根據,想找還不知道上哪找去。”
2001年的冬天,水稻種植技術專家,獸醫院的高級醫師進村了,村民們第一次見到這麼多能人,也從他們那裏弄明白了如何進行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給豬打疫苗。就這樣經過兩年的學習與摸索,雙興村成了養豬大村,由原先的百八十頭,猛增到4000多頭,水稻畝産也從八九百斤,增加到了1500斤左右。糧食增産,收入增加,村民們樂了,而此時的老單又忙著幫大家找銷路。他把村委會後面的空地批給了村民,扶持他們幹起了制米廠。但老單也對他們提出了一個苛刻條件。
【採訪】:單增考説“你米廠用工不許上外邊去雇去。都必須得用咱們村裏的村民。你挑儘量得挑貧困戶。富裕的戶你儘量別用。這給咱米廠趙志國下的死令。你必須捆綁多少戶,在你的米廠打工。”
為了讓更多的村民脫貧,老單發動村裏的黨員、技術能手去幫扶貧困戶,共同致富。而自己對村民們也是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就這樣村民們與單書記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雙興村村委換屆選舉中,村民們在選票上填上了單增考的名字。可是老單的戶口不在雙興村,也就是説他沒有資格參加這個選舉。
【採訪】:村民:村民1説“他沒有選舉資格。但是村民是認可他。”
村民2説“單書記沒有參加競爭,結果這個票數比參加競選還要多。”
選舉結果出乎意料,鎮上的領導也只好向上級請示。兩天之後,焦急等待的村民們終於得到了答覆,經過上級研究決定,在一個地方工作一年以上,政績突出,群眾擁護的人可以參選。第二天雙興村村委會主任選舉結果揭曉,單增考以高票當選。可是讓村民們想不到的是,這時老單卻向鎮黨委提出:告老還家。
【採訪】:單增考説“得説80%,90%的村民是不讓我走。但是説心裏話,按照我的家庭或者説按照我的年齡,我應該退出了。”
【採訪】:相關人士:悅來鎮鎮長説“想要把他撤回來。但是我們一有動機的時候。他的村民就來上訪。就來挽留。”
自打老單來了以後,從來沒有上訪過的雙興村民們,這一次集體到了鎮裏上訪,目的就是要留住老單。此時的老單也不得不道出隱情,他拿出了醫院的診斷證明,證明上赫然寫著:晚期肝硬化。面對醫生的診斷,村民們驚呆了,但他們心裏確實捨不得老單走。
【採訪】:村民:村民説“他真的有病實在幹不了,老百姓那是沒招了,他有一分希望也不能讓他走。”
面對村民們的真情,住院修養了三個月的老單又騎著車子回到了雙興村,繼續當他的“背鍋書記”。 雙興村一天天在變化,單增考的工作也越來越忙。修路、蓋房、搞養殖……以前的雙興村磚房不過10棟,摩托車兩三台,而如今村裏的磚房已經連成了片,拖拉機、小汽車也在15公里的嶄新村路上穿梭。家家看上了有線電視,戶戶吃上了甘甜的自來水。
【採訪】:單增考説“就是最大的願望這個我把這一屆幹完。今年修理一趟水泥路。三年準備,還有四趟準備都修上水泥路。另外還準備建一個新區。有條件的村民都上新區,建二節樓,都住樓房。老區變為養殖。”
主持人:儘管今天的雙興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和發達地區的富裕村莊相比,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我們相信,有了老單這樣樸實、無私、心繫百姓的村官。農村建設一定會。雙興村變富了,老單成了村民們的貼心人,而我們新農村的建設也需要這樣的村官,按單增考的想法,他還要在雙興村建一個休閒廣場,在上面扭秧歌,打籃球,中間還有一個大噴泉。我們祝願“背鍋書記”老單的身體早日康復,也希望他的夢想能儘快實現。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