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大學生畢業以後找工作難,甚至有説法叫做:畢業等於失業。不僅有很多機構做了大量調查試圖解讀,而且新聞媒體也一直關注這個焦點。再過一個多月,新的一季大學生找工作熱潮又要開始。在眾説紛紜中,最該對大學生們説的是什麼?
諺語説,“求人不如求己”。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也是如此。據專家説,GDP每增加100萬元,就可以新提供一個就業崗位。但是對於2006年剛剛畢業的470萬大學生,更現實的態度不是去等待“職位供求關係”的改善,而是今天就要把握自己的命運,提高自己就業的能力。根據調查, 如果有將近60%的人可以順利地找到工作,那對於一個大學生,最應該的,就是爭取去做這60%的一員。
那麼,作為一個剛剛新鮮出爐的大學生,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如何走好邁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新加坡旅遊局通過《絕對挑戰》招聘管理培訓生的過程,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就是:初入職場,有實力才有機會。因此,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素養,是走上社會後,最為重要的一課。
最近,新加坡旅遊局在國內高校畢業生中公開選拔招聘管理培訓生。這一過程經歷了校園招聘和宣講會、專家篩選簡歷,最終在七千名候選人中産生了三位幸運兒,他們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彭創,上海財經大學的楊軼莘,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蔣浩。最後,通過《絕對挑戰》,在電視公開招聘中産生了最終的勝出者,就是三位選手中唯一的女生,楊軼莘。
《絕對挑戰》歷來注重採取“任務”式的方式,來考察選手的綜合素質。這一方式不是偶然的,實際來源於素質測評中一類先進方式:情境式測評。這一測評方式在西方人力資源測評領域中,已經被廣泛運用。這一方式能夠在真實設定的環境條件下,考察被測評者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資源管理能力、抗壓能力、應變能力等等。多位國內人力資源專家曾經指出,這樣的方式對候選人的考察更加清晰準確。同樣,三位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優點和缺點都得到鮮明體現。
新加坡旅遊局招聘管理培訓生的過程中對三位選手進行測試,有一個題目是,身無分文到達目的地。節目中叫做“獅城疾行”。這是一個典型的情景測試。三位選手在這個環節中,充分發揮各自的最大優勢來完成任務。如果仔細觀察,在任務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一號選手彭創,他的特點是思路靈活,充滿自信,很有創意。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他採取了直截了當的“募捐法”。當然,他創造了一套“説法”來募捐,對此觀眾們也有不同的評價。但是從無到有的過程,體現了這個彭創名字裏的“創”力。
二號選手楊軼莘,她最大的特點是親和力強。雖然她完成任務的過程並不順利,屢次碰壁。但是她最終是依賴自己“親和力強”這一特點,靠説服的士司機免費搭載而到達了目的地。
三號選手蔣浩,他的優勢是目的明確,意志力堅定,説服力強。在大家各自都只有一個魚尾獅的情況下,他採取了最直接的換現法,説服一位小商販以25元新幣代售,而抵押了5元新幣,最早完成了第一關。
身無分文到達目的地,這個題目面前,三位大學生沒有流露任何畏難情緒,而是直截了當地投入任務。這其實也是80後的大學生們身上共同的特點,就是勇敢面對困難,對於不甚了解的前路並不發憷。
但是在這一共同優勢得到充分展現的同時,也暴露了他們身上作為職場新人一些共同的弱點。最主要的是,他們在組合成為一個團隊以後,合作與溝通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問題。專家評論,他們個人單兵作戰能力都很強,但是一旦作為整體,卻沒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團隊協作能力差”,是這幾位選手給人的一個印象。實際上,作為新入職場的大學生,這個問題往往成為用人單位考察大學生的一個重要環節。當然,團隊合作能力,不是一類與生俱來的素質,需要不斷培養。歸根到底,在競爭中有合作,在良好合作中良性競爭,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同時,節目中也可以看到選手們身上存在一些其他“職場新人”的“弱點”。比如,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這一點在三位選手身上,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
不能説,在這三位選手身上體現出的,就是80後的這一代大學生身上非常普遍的特點。但是不管怎麼説,我們可以從他們成功與失敗的事情上,得到些啟示。剛剛走入職場的大學生們,無疑具備敢闖敢拼的優點,而且他們與以往的大學生們相比,更多接觸互聯網,學習能力更強——相信這幾位選手對於新加坡的很多知識,是在網上做功課得來的。這是以往的人們所不能比擬的。但同時,在團隊協作能力和心理素質上,如果能夠有效地得到提高,那就會更加順利地完成進入職場的這一過程。
歸跟到底,實力才能證明一切。全面發展自己,是迎接挑戰、把握機遇的唯一法門。
責編:絕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