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生活頻道 > 鑒寶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慶特別節目──《鑒寶》走進陜西

CCTV.com  2007年09月29日 12:44  來源:CCTV.com  

  

《鑒寶》總導演 李建偉

  陜西是文物大省,因為它擁有豐富的地上、地下和館藏文物資源。但是民間收藏情況如何,“走進陜西”之前了解不是很多,記得有一件出自陜西的清代雕版,曾在CCTV第二屆賽寶大會上獲得過銅獎。對陜西民間收藏的了解,我們是從篩選藏品開始的。

  8月10日,由22位專家組成的鑒定團開始在西安集結,他們將面對3000多件(套)民間收藏品進行為期2天的篩選,這個數字是事後我們的一個保守統計,據西安方面的統計已經超過了4000件(套)。在飛往西安的飛機上,我們向每一位專家發了一本“專家手冊”,專家去了以後都幹些什麼,怎麼個幹法,一目了然,當時提供給專家們的參選藏品數量是2000件(套)左右。成倍涌現出來的藏品著實把專家們給累壞了,大家都沒有想到會來這麼多人,他們會帶來這麼多的藏品。初鑒會上午,陜西省副省長李堂堂也來到現場指導工作並向專家表達謝意。按照計劃我們要在初選中,挑出100件(套)藏品,然後進行復選,最終留下60件(套)進入節目。結果專家們在初選的時候就定下了110件(套),而進入節目的藏品也增加到69件(套),這個數字比“走進山西”和“走進內蒙古”都多出一些。

  大家關心的還是這次陜西的藏友能拿出什麼藏品來,我也不知道專家們選出來的東西是否合大家的意,其實合不合意就是一種喜好,所謂“見仁見智”,這裡也把我喜歡的幾件藏品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藏品之一:波斯金幣


  這枚金幣重7.2克,直徑大約在2.7厘米到2.9厘米之間。金幣正面頭像,深目高鼻,絡腮鬍須,頭戴王冠,胸前裝飾瓔珞紋。金幣背面也滿飾圖案,好像是祭祀的場景。金幣周邊裝飾聯珠紋。在西安,也就是古都長安的所在地,遇見這樣的金幣自然會讓你想起騎著駱駝遠道而來胡人,在《太平廣記》中,有很多對波斯商人的生動記述,當年這枚金幣也許就是絲綢之路上的硬通

  貨。此前,曾出現過不少相同圖案的銀幣,它們絕大多數發現于絲綢之路沿線或京都長安附近,它們不僅向人們訴説著自己的身世,也進一步證明了唐代與波斯間商貿往來的繁榮景象。在上海博物館我們能夠看到這種來自古波斯的銀幣,而金幣我們大家可能都是頭一回見到,那麼這枚金幣與已經發現的那些銀幣有著什麼關係,它有沒有特殊的用途或者神秘的身世,這些都值得我們關注。

  藏品之二:玉貝幣


  當持寶人打開盒子的一瞬間,我想大家可能都會以為看到的是一種貝殼,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原來它們是用玉做的。這些玉貝殼,長大約1.8厘米左右,最寬處1.3厘米左右,上面有明顯的沁色,玉質相同,做工一致,而且大小相差無幾。商周時期人們用海貝充當原始貨幣,以齒貝最為流行,學名叫做“貨貝”。後來由於真貝不夠,於是出現了仿製品,有骨貝、石貝、陶貝、銅貝等,玉貝也是仿製品之一。使用貝幣時間最長

  的地方是雲南,一直沿用到清代初期。第二屆賽寶大會時,我們特別為大家展示過一件出自雲南的青銅貯貝器,它誕生於戰國時期,現在是國寶級文物,如果當時我們能夠找到這些玉貝幣,我想一定會給節目增色不少。不過話説回來了,如果我們這次不來西安,如果不是收藏協會幫助做工作,也許人家還不拿出來呢。

  藏品之三:王莽時期的“六泉十布”


  王莽時期的“六泉十布”,堪稱古代錢幣中的精品。所謂“六泉”指的是“大泉五十”、“壯泉四十”、“中泉三十”、“幼泉二十”、“麼泉一十”和“小泉直一”。“十布”指是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

  在當時的流通領域中,“六泉十布”佔有較大比重,其中以“六泉”的製作最為精美,錢文也非常秀麗。西漢末年,王莽當政,企圖通過貨幣改革,擺脫當時嚴重的社會危機,結果反而加劇財政金融的混亂。這套“六泉十布”,版式和銹色基本相同,莫非屬於同一版別,果真如此的話,那我們這次發現的就應該是絕品。

  藏品之四:澄城窯黑釉剔花雙耳罐


  這件瓷罐高33厘米,底徑17.8厘米,釉色黑中泛紫,剔花瀟灑自由,給人一種奔放的活力,它出自陜西渭北的澄城縣。據説,當地還有很多明清時期留下來的産品,而且現在那裏的人們還在用傳統手法燒制這種瓷器。澄城縣誌記載,唐代就有了窯火。明清時期窯火不斷,成為陜西渭北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瓷窯,也是耀州窯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窯址在堯頭鎮。有意思的是,一直燒制青瓷的澄城窯卻是在2001年被發現的,而在這之前,《中國陶瓷史》中一直認為:“北方青瓷延續至元代,明朝就沒有製作窯場了”。這一發現使澄城窯成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産。


  藏品之五:青釉執壺


  這把執壺高22厘米,盤口直徑9厘米,底足直徑7厘米,腹徑12厘米;壺流長而彎曲,肩部對稱裝有兩個小係,壺外壁刻蓮瓣紋,釉色純正,保存完整無損。執壺是中唐時期出現的一種酒器,也叫注子。造型一般為喇叭口、圓腹、短直流、單把執手。宋代開始,壺流逐漸變為高出口沿的彎曲長流。這把青瓷執壺出自耀州窯。耀州窯位於陜西銅川市,因地屬古耀州而得名,以盛産獨具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而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在《鑒寶》早前的節目中,曾出現過兩三把白釉或青釉執壺,但品相都不如這一把。

  藏品之六:“眾芳芬?”四字瓦當


  這塊瓦當的直徑大約16厘米,上面有“眾芳芬?”四個還算完整的大字。像這種帶文字的瓦當大都出在漢代,現在即使殘破了也是非常稀有的。自漢武帝開始,文字瓦當被廣泛使用,詞語以吉祥語、禱頌詞最常見,如“延年益壽”、“與天無極”、“長樂未央”等。再有就是標明建築物名稱以及用途的瓦文,如“年宮”、“上林”等等。“上林苑”是一處著名的園林,作為漢代建築的典範,那裏的一磚一瓦都是精雕細做的,據説它的每一片瓦,拿來就能直接研墨,而且發墨好還不吸水。由此不難想象,作為瓦頭的瓦當應該何等精緻。

  藏品之七:鎏金銅燈


  這件銅燈高11.2厘米,銅燈上有四個燈支,通體鎏金,造型十分精美。我從遠處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還以為它是一個燭臺,走進觀察就會發現它的鎏金保存完好,圓形底座上裝飾四葉紋。古代青銅燈式樣很多,最著名的是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漢代銅燈從功能與使用的方式上可分為固定擺放的座燈、持握行走的行燈和懸挂空中的吊燈。從燃料上分有燃油燈和燒燭燈。

  與這件鎏金銅燈相同的藏品,在陜西省博物館和西安市博物院裏各有一件。儘管這件藏品有著誘人的價值,但是專家們的態度更為謹慎,以至於差一點就把它從初選名單中撤下來,原因是有專家認為在它的上面似乎還有唐的味道。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讓專家團達成一致,我們的原則是“寧缺也決不湊”。專家們經過反復討論最後取得一致意見,這件鎏金銅燈進入到我們的節目中。

  藏品之八:韋蘇州集(十卷)


  韋應物是唐代著名詩人,他與盛唐時期的王維、孟浩然、中唐的柳宗元被後人合稱為“王孟韋柳”,他們在繼承陶淵明田園詩的基礎上,發展成了唐代山水田園詩歌流派的代表。韋應物是長安人,出身貴族,少年時做過唐玄宗的侍衛,後來出任滁州刺史、蘇州刺史,所以人們又叫他“韋蘇州”。

  韋應物的傳世作品不過三四件之多,我們見到的這件《韋蘇州集》,一共兩本十卷,字體精整有力,紙張微微泛黃。最後一頁上,有著名藏書家徐無聞的題跋,整件作品保存完好無損。

  以上是我的興趣,而專家們也自有評斷,他們的興趣幾乎是受到科研價值的左右。專家畢竟是專家,除了經驗,他們更具備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專業的理論基礎,他們將通過69件藏品,為我們大家提供一種考量文物藝術品價值的眼光和標準,這是與我們的興趣無關且又重要的內容。

  《鑒寶》去過了山西,去過了內蒙,這次又到了陜西,很有意思始終沒有離開黃河流域,要説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地域特色文化是一個地區的主流收藏,從三次節目的藏品差異上不難證明這一點,而收藏的價值也正是體現在這樣的差異之中。


  那麼這次的藏品是否精彩,一個個誘人的故事能否讓您砰然心動,還請觀眾朋友看了節目以後發表意見,批評指正。播出時間:10月1日-10月6日 18:25-19:30 CCTV-2 10月7日 19:25-20:30 CCTV-2

責編:劉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