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品名稱:清末服飾花邊
收藏者: 溫惠貞
藏品來歷:我的一位老同事花30多年時間收藏的,他委託我來請專家鑒定。
藏品特徵:這批織繡品均為不同式樣和花色的花邊,總計有三千多個品種。它們的規格各不相同,寬的達到了十幾厘米,窄的只有幾毫米,上邊織造的圖案也是極其豐富的,既有單色織繡,也有傳統的吉祥圖案,它們的保存狀況都是比較完好。
相關背景資料:花邊在我國大批量生産的歷史雖然晚於歐洲,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形成了較大的生産規模。清朝後期,法國、意大利製作的花邊通過傳教士之手傳入我國沿海一帶,使我國民間花邊的製作發生了重大變化。花邊常用的原料有蠶絲、棉絨、滌綸絲和金銀絲等等,分為機織、針織、刺繡和紡織四大類。在清代後期,清政府逐漸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洋務運動,特別是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鬆了對民間資本投資機械工業的限制,民族機器工業在棉紡織業中獲得了顯著發展,而這也為機織花邊的大量生産奠定了基礎。清代末期,機器製造的花邊開始在我國大量地生産,無論是花色品種還是在服飾的使用上都達到了歷史上的一個高峰。
| |
鑒定專家:宗鳳英 中國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專家評述:大家剛才看到的這些,不同花紋,不同顏色,不同織法的花邊,都是清代晚期的作品,為什麼説它是清代晚期的作品呢,有三點,第一點是從它絳子的底色來看,都具有清代晚期的特點和風格,尤其是這個品月色,品藍色,還有藕荷色,雪青色,雪灰色,都是清代晚期才出現的常用色,第二點我們從它的花紋來看,絕大多數都韻含吉祥之意,這些吉祥之意當中呢,最多的是這個富貴,長壽、多子,多孫,還有事事如意這些花紋,第三點,我們從織造地點和織造機構來看,織造地點主要産生於廣東,還有天津,其次是上海,從織造機構上來看呢,建立得比較晚,是二十世紀初才逐漸建立起來的,它基本上都是用這個鐵機織的,用鐵機織出的絳子,和這手工木機織出的絳子,這個成本率就要很低,所以每條這個絳帶,按30元左右的這個價格來計算,所以3000余種,大約它的價值就值10萬左右,所以我們專家鑒定團給了它10萬元的價值。
專家鑒定團估價:100000元人民幣
責編:鑒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