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品名稱:清中期 高浮雕山水竹刻扇骨
收藏者:殿芳
藏品來歷:我這個基本就是在將近1990年的時候,和我哥哥就是下去走街串戶,完了以後,碰見一個老頭,就是説買賣舊貨的老頭,當時也沒看見這個扇骨,光是看見他什麼了,那包裏它是那個皮影,就咱們演那個什麼動畫片那個皮影,是準備買那個來了,結果把那個東西都拿完了以後,皮影談完價錢以後呢,無意當中看到他書包裏底下有這麼對兒扇骨,等於這個皮影加這個,就經過討價還價,等於就90塊錢拿下來了,90塊錢。
藏品特徵:這兩枚扇骨通長33厘米,最寬處為2.6厘米,在兩枚扇骨上均有浮雕技法雕刻的景物,有山石、樹木、人物、舟船以及房舍等。
相關背景資料:扇骨一般用竹、木製作,也有少量用象牙、獸骨、牛角等材料製成的,因此,竹木雕刻技法在扇骨製作中得以充分的展現,清代前期的竹木雕刻廣泛採用了“薄地陽文”技法,並有很多凸雕和圓雕作品,綜合了金陵、嘉定兩派的技巧,構圖簡練,常在雕刻的主題之外留下大量空白,以表現竹木紋理的自然之美;清代中期是竹木雕刻工藝發展的高峰期,此時的作品仍保持著嘉定派刻竹的遺風,但更趨於纖巧細膩,它所涉及的品種和技法也開始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同時,許多作品都將繪畫技巧運用到雕刻之中,雕刻技術更追求技巧的表現力,涌現出許多精美的作品,顯示出這一時期竹木雕刻工藝的成就。
| |
鑒定專家:劉靜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專家評述:這兩片竹雕的扇骨,它是用高浮雕技法進行雕刻的,我們知道,扇骨呢,它只是在將近3毫米的厚度上進行雕刻,它既不可以固定,它也沒法夾住,所以呢,難度是非常大的。高浮雕技法呢,它是在乾隆時期,竹刻藝術達到頂峰的時期然後才比較注重的一種雕刻方法。這兩片竹刻,它是清代中期的作品;而且這兩個扇骨所刻的山水人物,就等於是一幅縮小了的山水畫,這個山水畫的這種雕刻技法,真是有“一寸有千里之遙,一勺有湖泊之闊”,所以它這個,而且所刻的山水、人物都非常精細,所以專家代表團,根據這個雕刻的技法的高超和這個扇骨刻畫的精細,商量以後,出了這個價格。
專家鑒定團估價:40000元人民幣
責編:鑒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