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品名稱:和田青玉西番纏枝蓮紋瓶
收藏者:郭浩然
藏品來歷:這件玉瓶是我公公留下來的。
藏品特徵:這件玉瓶通高17厘米,口徑為6厘米,造型為鼓腹、細頸、喇叭口。玉瓶的玉質微泛青色,壁薄、透光,整體浮雕著纏枝蓮紋飾。
相關背景資料:痕都斯坦玉器自清初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流入中國後,因奇絕的胎簿如紙的雕琢工藝令人驚嘆。痕都斯坦玉器一般多為實用的碗、杯、盤、壺等飲食器皿,因為在打磨時採用了水磨技術,器物的胎體極為透薄,它的裝飾也很有當地的文化特點,常在器壁上鑲嵌金,銀細絲以及各色寶石,或者是玻璃,紋飾多以西番蓮和鐵線蓮等植物花葉為主。乾隆時期,內務府還專門設立了仿製痕都斯坦玉器的作坊,稱為“西番作”,這些“西番作”玉器,並沒有亦步亦趨地複製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別致、花紋流暢、胎體透薄的優點,結合中國傳統工藝的方法,更加完美了痕都斯坦玉器的雕琢風格歷史上將這一類珍品玉器,也都歸為痕都斯坦玉器。
| |
鑒定專家:古方 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
專家評述:這個一件清代晚期的,倣痕都斯坦的玉瓶,在它的表面呢,有淺浮雕的西蕃蓮的這種紋式,它用的是和田的青白料。痕都斯坦玉器的最大特點呢,一個是胎薄,用乾隆的話説是薄如紙,被乾隆稱為鬼斧神工。另外呢,它具有阿拉伯風格的這種卷草文,那麼這種玉器的産生和最後的消亡的呢,時間非常短,就是乾隆朝。乾隆朝之後呢,每個時期都在倣痕都斯坦玉,因為痕都斯坦玉,它畢竟是一種外來的文化,跟中國本身的文化不一樣,而這種痕都斯坦玉器,又比較受人喜愛,所以在這個作坊間,就大量的仿製。真正痕都斯坦玉器,在世上已經很少很少了,而且大多數是在清宮。那麼倣痕都斯坦的玉器,在市面流行的也不多,為什麼呢,就因為這個工藝很難去做。這件玉瓶品相上還是不錯,沒有缺損,整個的拋光啊,打磨啊都非常好,那麼結合現在市場上的這個參考價格呢,我們專家評審團最後給了它八萬塊錢這個價格。
專家鑒定團估價: 80000元人民幣
責編:鑒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