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品名稱:清雍正緙絲《寒山寺圖》
收藏者:喬萍
藏品來歷:我這對繡品是我前年搬入新居的時候,我的一個最好的朋友,作為這個喬遷之喜的禮物來送我給的,當時我接到這個禮物的時候,真是特別激動,而且到現在還愛不釋手。
藏品特徵:這兩塊織繡品每片的高度為16厘米,寬度為25厘米,裝裱為冊頁形式。織繡上面的圖案均為風景,一塊的圖案是湖心小島的寺院,另一塊是古城外的湖面泛舟。兩塊繡品的保存狀況都十分完好。
相關背景資料:中國織繡在明清時期的發展,無疑是空前的。無論是日常穿著的服裝,還是點綴其中的飾品,那些琳瑯滿目的品種和織繡工藝,都體現出了明清織繡的精妙絕倫。緙絲作為織繡的一個重要品種,雖然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經較為常見,但大發展時期還是在明清兩朝。清代的緙絲業中心位於蘇州一代,所用的彩色緯絲多達6000種顏色,特別是那些採用緙絲法臨摹的名人書畫,既融合了眾多的工藝,又富有藝術欣賞性,在當時就為皇家所青睞,身價不菲。除了這些大幅的織繡作品外,在小幅的補子上面,同樣體現出明清織繡的精美。從織錦、刺繡到緙絲,多種織繡工藝都運用在了這一片片小小的補子上面。作為身份和地位象徵的補子,其工藝考究可見一斑。如今,這些製作精良、數量稀少的補子,在告別了它的實用功能後,更成為許多收藏家心中的至愛。
| |
鑒定專家:宗鳳英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專家評述:這件緙絲呢,是清代雍正時期的一件作品,為什麼説它是清代的雍正時期的作品呢,第一從它的顏色上看,配色非常素雅,而且非常柔和,第二我們從它的緙功上來看,雖然緙得不太精細,但是緙功還是比較複雜的,它上面用了平緙,用了這個勾緙,搭緙,還有長短戧等一些技法,我們從它的這個花紋上來看呢,花紋呢還是比較細膩的,用緙絲的技法,再現了這個寒山寺的這個風景,從這三點上來看呢,它具有清雍正時期的這個緙絲的這個特點,由於它工藝複雜,在織造的時候,就用工比較多,在絲織品裏頭,它是比較珍貴的一個品種,尤其是這件作品,以這個寺廟為背景,這個題材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基於以上的原因呢,我們給這件東西,定了40萬元的價值,這個補子它應該是宮廷裏邊的,主要用於命婦吉服上的八團補子,因為它是八個團,這僅是兩團,這是一個缺憾,不完整。再一個呢,這個繡品呢,市場上沒有緙絲這個價位定的高,也有一點受這個市場拍賣的影響,基於這兩條原因,所以給了它一萬元的價值。
專家鑒定團估價:400000元人民幣
責編:鑒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