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品名稱:黃花梨琵琶
收藏者:張桂紅
藏品來歷:一位揚州的收藏者拿着這把琵琶,到廊坊來,我家是做硬木傢具生意的,但是看到這把琵琶的材質是黃花梨的,於是就收藏下來。
藏品特徵:這件琵琶長94厘米,琵琶主體是由整塊黃花梨掏挖而成,琵琶的頂部向後彎曲,整體做工精美。
相關背景資料:琵琶最早見於漢代劉熙的《釋名. 釋樂器》記載,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後挑進稱做把;根據它演奏的特點而命名為“批把”。琵琶最早只作為演唱的伴奏樂器,後來演奏技巧逐漸豐富,才成為優良的獨奏樂器。現在,除用於民族管弦樂隊外,還是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潮州弦詩、福建南音等樂種的主要樂器,在南方的一些戲曲和蘇州評彈、四川清音等説唱音樂中,也是離不開的伴奏樂器。琵琶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我國出現得較早,而曲項琵琶大約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由波斯經新疆傳入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
| |
鑒定專家:傅學斌 北京市藝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專家評述:現在這琴,從材質上看,是挺好的一個黃花梨,但是後邊有殘,經過這麼多年了,保存到現在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我看這個東西起碼是清代的,可惜的是,就是經過後人修飾的時候,把它改了,改的這人,他沒有很好地去考察古琴的樣式,他按現在琴的樣式給它修飾了,這樣就增加了二十四個品,它這四根弦也是後換的了,所以就比較遺憾。這個琴像是私家保管的琴,它絕對不會大把撮,一下生産出十把來。材質特別細膩,分量也沉,摸起來用有點像端硯,就像嬰兒的皮膚,它非常潤滑。據説黃花梨東暖夏涼,夏天抱着它,您要彈半個小時什麼的,不會熱起來,因為你現在就是想用硬木,好一點的硬木做一把新的,也得10萬元錢。所以經過專家鑒定團大家鑒定吧,覺得價位在15萬元左右比較合適。
專家鑒定團估價:150000元人民幣
責編:鑒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