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西部“育才圖書室”捐建論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0日 16:17 來源:CCTV.com

  五十五位知名作家聯名倡議,籌建西部中小學生"育才圖書室",給兒童送書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送書下鄉會不會變成一場秀,這個行動本身是不是真正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益處,捐款行善會不會落得一場空。要搞好公益事業,僅僅有善心是遠遠不夠的,與您共同探討怎樣將愛心進行到底。

  主持人李潘:觀眾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公益行動》“西部育才圖書室”的捐建論壇,我們今天特別請到了兩位嘉賓。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中華文學基金會的副會長著名作家張鍥先生 歡迎您,這位是社會學家樊平先生 歡迎您,我們今天還特別請到了一位特約觀察員朱正琳先生,也歡迎您。下面我們先去看一看內蒙古的捐書現場。

  記者出鏡:我現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八號中學,這裡將是中華文學基金會在內蒙古創建“育才圖書室”的第一站。參加這次捐獻儀式的主要來自有文學基金會的工作人員,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知名的作家、企業界人士,還有一些內蒙古籍的歌手 音樂家,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一些各大媒體的記者。那麼據我事先了解,這裡的孩子在幾天前,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這幾天來他們一直在精心準備著這次見面儀式,用他們的方式來歡迎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叔叔阿姨們。

  解説:“育才圖書室”工程是以季羨林為代表的55位當代作家倡議發起的,該工程主要內容是向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捐獻圖書。自2004年5月28日啟動至今,受到捐獻的貧困學校有138所,涉及雲南、貴州、甘肅等省。今天 “育才圖書室”工程到祖國的北疆內蒙古自治區,開展捐書活動,在2005年5月31日到6月4日期間,分別給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大青山區武川縣、中部正鑲白旗、南部烏蘭察布和東部化德縣的72所中、小學共捐獻各類圖書81139冊,電腦168台及其他教學用品。

  樊平:我曾經到過一些學校,看到很多課外書都已經翻爛了,而這種課外書在城裏可能有一些孩子他們已經不要了,他們早就不看了,但對鄉下孩子來説,他們都像寶貝一樣的,所以我覺得他們對知識的這種渴望,每個孩子對知識渴望,都是一樣的,這是人的共同特點,心靈上播種了溫暖,他們才有一種學習上的力量,這是很重要的。有些很多角落我們是關心不到的,通過這個活動向社會上宣揚和弘揚,我們科教興國的重要戰略,作為作家來講,本身也是社會一種義務和責任。

  李潘:我們首先把發言權交給我們的特約評論員朱正琳先生,你看了剛才活動,首先想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朱正琳:我有一個觀點是這樣,公益活動如果不落到實處的話,就有可能變成一場秀,高興的話也可以把它叫做愛心秀。

  李潘:那您所説的落到實處是什麼意思呢?

  朱正琳:我想落到實處的意思是,受助的一方成為真正的受益人,而不是相反。捐助一方倒成了真正的受益人,具體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場活動來説,我首先關心的是,那些內蒙古的孩子們是不是真正地需要那些書。

  李潘:聽了剛才朱先生的擔心,您是否也有同樣的這種感覺?

  樊平:我覺得從一般意義上來講,把這種行為昭示于公眾吧,也是善意,朱先生剛才講的另一個問題,也需要注意,不要把這變成捐贈人的一種潛在的自我贏利的行為,比如他捐贈的一些東西是自己不要的,對對方來説又明明也是沒什麼用的,反而給對方增加一種負擔,再一個他把這筆別人捐贈的資金,通過自己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變成一個自己贏利的工具。

  李潘:看來你還是很擔心這個行動本身是不是真正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益處,那我要問一下張老,當初你們做這個活動,最初的動機是什麼。

  張鍥:我們最早的有一位作家,是湖南省的作家,也是中國作協副主席,湖南省的文聯主席(勘探)同志,他給全國的上百名作家寫信,希望作家們給孩子們捐書。後來我們考慮,我們中華文學基金會既然作為一個文學基金會,它有責任,也就給孩子們多做點貢獻,於是乎,我們就開始為西部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發起募捐建立"育才圖書室"的活動。

  李潘:西部的孩子究竟缺不缺書呢,我們先去看一個小故事。

  解説:這個孩子叫張慧強是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東八號鄉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課下他是匹頑皮好動的小野馬,課上他是個好動腦筋的聰明娃,他最喜歡上的就是語文課。小慧強的語文老師是這樣評價他的。

  語文老師:學習比較用功,他的家庭條件在我們這個地區,相對來説不算好的,但是這個孩子非常愛讀書,於是他也想了很多方式,儘量地去多讀書多接觸書。

  解説:袁老師拿出圖書室學生們的借閱登記給我看,基本上每一頁都能看到小慧強的名字。老師告訴我們,圖書室的書已經基本上被小慧強看完了。

  下課了小慧強沒有直接回家,而是直奔有圖書售賣的小商店跑去,他告訴我們一個月前他在這裡,看見一本作文書,他非常喜歡,但是這本書要賣5元錢,他買不起,只能每天放學來這裡看看,看看他心愛的作文書還在不在。

  我們看得出小慧強真的很想買下那本作文書,但是他告訴我們,他的家並不富裕,爸爸媽媽要供他和姐姐兩個人讀書,真的沒有閒錢給他買課外書,他只能自己想辦法。可是5元錢對他來説真的不是個小數目,他曾經幾夜躺在床上睡不著,終於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張慧強:當時就想如果現在有人需要搬磚,或做什麼就給他們搬磚。

  解説:爸爸媽媽知道小慧強的放學時間,如果放學後去搬磚回家晚了,爸爸媽媽一定會追問,他不想給爸爸媽媽增添負擔,這個辦法行不通,這並沒有難倒聰明的小慧強,在我們保證替他保守秘密以後,他帶我們來到堆積在他家一角的草堆前。看似沒什麼特別,扒開一看裏面竟然藏著好多雞蛋,小慧強神秘地告訴我們,他已經攢了一個月的雞蛋了,等到明天攢夠30個,他就可以得到他朝思暮想的那本作文書了。第二天趁著父母在地裏幹活還沒回來,小慧強捧著30個雞蛋,向村口走去,原來他是要去鄰村的雞蛋收購點,步行了半個多小時,小慧強的眼睛一直盯著雞蛋,好像生怕30個雞蛋會突然飛走了一樣。原來是小慧強的身體不好,爸爸媽媽每天讓他和姐姐,吃一個雞蛋補身體,當地一個雞蛋可以賣1角5分錢,30個雞蛋可以賣4元5角錢,再加上爸爸媽媽平時給他,他沒舍得花的5角零花錢,他就可以買下那本心愛的作文書了,這30個雞蛋是小慧強的希望,看著他們就像看見那本作文書一樣。

  採訪:

  愛吃雞蛋嗎?

  愛吃。

  那你當時攢了一個月不吃雞蛋,你不饞?嗎

  饞。

  有沒有想過哪天吃一個?

  沒有。

  為什麼呢?

  吃一個就是晚一天再得到那本書嘛。我很需要這本書。

  解説:

  賣了雞蛋小慧強直奔小商店,等待了一個多月的時刻終於來了。

  張慧強:簡直就像發了瘋一樣,太高興了。

  解説:可是沒過兩天,爸爸媽媽就發現了慧強的秘密,出乎意料的是,慧強的爸爸並沒有責怪慧強。

  張慧強父親:覺得對不起這娃娃該買的書咱沒錢買,以後無論娃娃需要什麼書,咱們該想辦法,跟別人借或是怎麼樣,怎麼也要給娃娃買書。

  解説:讓我們一起分享新作文書帶給小慧強的快樂吧。

  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岸邊有幾棵垂柳,垂柳外邊是一望無垠的稻田,幾隻又窄又長的小漁船浮在湖面上。近處的一隻小船上,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李潘:樊平先生,我想在您了解到的情況,像賣雞蛋的這個小孩子,是不是一個有代表性的這樣的一個個案。

  樊平:這種情況還是很普遍的, 首先是貧困,我覺得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整個那個生活方式和我們講的現代化脫節,如果説一個社會分化成因為有支付能力,特別是文化需求是教育是個公共品,這個方面拉開巨大的差距,它會對以後的社會和諧産生很大的潛在的危機。好多地方我見那個農村教計算機,就是在紙片上畫出鍵盤來,手去敲那個鍵盤,根本沒有起伏感的。

  李潘:兩位談到了西部的這種現狀,西部的孩子究竟有多缺書,我們的記者專門去調查了內蒙古的兩所學校,4個家庭,我們去看一。看

  記者出鏡:我現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四子王旗,四子王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北部,佔地面積約25000多平方公里,下設11個鄉近180個自然村。總人口21萬其中有2萬多為正在讀書的在校生。據我們了解,下面的各個鄉村都沒有正規的圖書售賣網點,我身後的這家新華書店,是這裡惟一可以買到正版書的地方,讓我們進去看一看這裡的圖書結構。

  走進這家新華書店,我們發現這裡的環境還是不錯的,營業面積能達到200多平方米。我們看見這裡有農牧科技、綜合類、工具書還有蒙漢文學,據這裡的工作人員介紹,大概有4000多類圖書,其中中小學生課外讀物,能夠達到五、六百種。每天的銷售量大約10本左右,雖然種類並不算少,但對於這裡的21萬人口,2萬多的孩子來説,還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且這些書的平均價格要10多元錢,相對於當地落後的經濟狀況,課外書成了孩子們的奢侈品。

  記者出鏡:在內蒙武川縣,我們了解到這裡的人,大多以農牧業為主,地裏作物主要是土豆 ,家庭年平均收入不足2000 ,一個學生家庭除去生産生活、必需支出以及孩子的學雜費用後,實在沒有力量滿足子女購買課外讀物的需求,孩子們了解草原外世界的渴望無法滿足。蘇日娜是東土城鄉中心學校初二的學生,家裏收入來源主要靠父母耕種的幾畝田地。一家人吃住在一間八九平方米的小屋子內。

  採訪蘇日娜:

  那你下學以後,寫作業在什麼地方。

  這。

  噢,就這地方。

  你家裏有多少課外書?

  三四本吧。

  在哪,拿給我看看。

  還有漫畫 。這也是你買的嗎?

  這是借的,這三本是我的,這兩本是借的 。

  噢,這兩本是你的書。這是什麼時候買的呢?

  很長時間了。

  要買一本課外書的話,需要到什麼地方去?

  縣城裏。

  離這多遠?

  三四十里吧。

  你怎麼去呢?

  坐公共汽車。

  公共汽車車費是多少 ?

  來回的。

  四五塊,來回十多塊吧。

  十多塊。

  採訪蘇日娜父親:

  孩子上學需要的費用有多大呢?

  每年得4000多塊錢。

  每年4000塊。

  對,那家裏怎麼來給湊夠這筆錢呢?

  家裏就是有親戚嘛 ,她姨、舅舅在城裏上班。

  噢,跟親戚借 。

  對,借一些。

  您給女兒買過課外讀物嗎?

  我沒給買過。

  記者出鏡:據我們採訪了解,許多學校開辦了閱覽室 ,但閱覽室規模、藏書根據各校情況、大小多少不等,這些閱覽室能滿足這裡孩子讀書的需求嗎?在東八號小學的圖書室,我們發現這裡有8類1200本圖書,但是東八號小學現有在校學生170人,這對於國家規定的每個小學生最少10本課外讀物這個標準,還是有差距的。我們隨手翻開一本《鼠的童話》,我們看一下,這本是1992年出版的,據這裡的校長介紹,我們也大概查看了一下,這裡的圖書基本上都是1995年以前出版的,由於知識的陳舊已經很難滿足,現在孩子對知識的需要了。

  李潘:我想問一下樊先生,您在您的調查過程當中了解到,當地的這些孩子們,他們比較需要一些什麼類型的書?

  樊平:我們在農村做過一些調查,有個需求層次,第一個方面是學習的,專業學習的,考大學的書,第二個方面那就是一些應用的,農業科技的書,就是能夠謀生的,能夠給他父母講一些道理的,第三個方面就是一些文化的、品味的、休閒的,類似于城市的生活方式的書。第四個方面,可能是一些和他們自己的興趣相關的書。

  李潘:這些書送到內蒙去了之後,當地的孩子是一種什麼反應,他們是不是對咱們精心挑選的書有一個認同呢?

  記者出鏡:我現在武川縣東土城鄉中心學校,武川縣是咱們國家二級貧困縣,這次中心學校也受到了中華文學基金會的捐獻,他們共收到圖書1千多冊,其中分為各種課外輔導教材,還有科普益智類讀物、文史讀物,還有小説各種期刊雜誌 。在武川縣中心學校,我們了解到“育才圖書室”工程捐獻的圖書已經送到了校閱覽室內幾個學生,正在先睹為快。

  採訪學生甲:

  這次捐給你們的書,你們喜不喜歡?

  喜歡。

  我問問你們,你喜歡看什麼樣的書?

  作文書。

  你覺得這個書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在讀作文書同時,使我更了解到讀作文使我快樂。

  讀作文使你快樂,那寫作文呢? 寫作文使你痛苦。

  採訪學生乙:

  你喜歡什麼書?

  神話的。

  神話的,給我舉個例子。

  比如《寶蓮燈》 、《西遊記》。

  《西遊記》誰寫的?

  《西遊記》是羅貫中。

  羅貫中 。那《三國演義》是誰寫的?

  採訪學生丙:

  來 這小夥子,你談談喜歡讀什麼樣的書。

  打球之類的。

  看完之後能幫你打籃球更好嗎?

  可以。

  投個籃球我看看, 在這兒就在這投吧,投個籃球我看看有什麼幫助。

  (沒投進去)

  你這書啊還得繼續再讀。

  李潘:當地的孩子給我們去採訪的記者阿姨寫來了一封信,這個小孩叫張慧強。他説親愛的羅阿姨,就是我們的記者,您好,您走後的第二天,我們就拿到了中華文學基金會的爺爺奶奶送給我們的新書,當老師告訴我們,可以到圖書室借閱新書的時候,我和班裏的同學們又高興又激動,真不知道怎樣形容當時的心情。新書真多啊,我每一本都想借來看,真不知道第一次借閱新書該借哪本。老師笑著告訴大家,以後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來借閱新書了,選來選去,我借閱了一本《小學生中考作文精選》,他説我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中考時得高分,考上理想的中學,長大以後當作家。像中華文學基金會的作家爺爺們一樣,寫出好文章,把更多好書送給像我們一樣貧窮,一樣喜歡書的小朋友們,不多寫我想儘快把這本書看完,再借別的書。

  您聽了以後是什麼感覺?

  張鍥:我聽了之後直想哭。我在將近這一年當中,和農村的孩子有多次接觸,像這種信表達的感情我看得太多了,我覺得我還應該繼續做下去。

  李潘:我們已經談了這麼多了,我還想再問一下我們的特約觀察員朱先生 ,你的第二觀點是什麼?

  朱正琳:我的第二個觀點是這樣,公益活動,尤其是大型公益項目,如果沒有好的操作規範,就有可能成為一場鬧劇,有時候甚至會出現醜聞。要搞好公益事業,僅僅有善心是遠遠不夠的,可能還得有制度保障。所以我特別想知道,這個項目在操作方面有哪些制度保障。

  李潘:朱先生認為 這制度保障非常重要,樊先生您是否同意他的觀點?

  樊平:他説得非常關鍵,而且非常中肯。假設説這個書讓我來買,我會不會先到書店採購100塊錢我需要的書,然後再到我家裏書櫃裏頭淘汰出100塊錢我不要的書,經過這樣的倒手,如果經過這樣的倒手,沒有規範約束的話,那這個本身對於捐贈人和受益人都是傷害。

  我們最怕的是一種捐獻事業,施者認為是一種福利,但受者看成是一種負擔 。管理規範非常重要 。

  張鍥:我們做這些工作由中華文學具體操辦,中華文學基金會,它的主要領導人員都是業餘的,都是不拿基金會的一分錢、一分獎金、回扣、福利,什麼都不拿的,純粹是義務勞動。中華文化基金會所以還能把這個事情做到今天這個程度,主要是它的信譽,如果它的信譽不行,那就一切都完了。

  李潘:究竟我們這個書是不是真正地讓我們的孩子們受到了幫助呢?我們的記者做了追蹤調查,我們去看一下。

  記者出鏡:圖書室建立之後,怎樣才能一方面保管好這些圖書,另外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些圖書的作用,能夠滿足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那麼站在我身邊的就是東八號小學的李校長,我們看看他有什麼好辦法。李校長,你好。

  李校長:我們建立專人管理,有專門的圖書管理員,學生持借書證借書,但是學生可以隨時借到書,我們準備把圖書室進一步開放,隨時可以借閱。

  王校長:採取兩種閱讀方法一種就是給學生辦理借書證,辦了借書證後,讓學生自己借書看,再有一種就是來到閱覽室,這種借閱看,咱們閱覽室安排時間表,每天安排一個班,輪流讓學生借,能保證每天至少一個班的學生。

  記者:那麼怎樣才能確保這些書真正為孩子所用,中華文學基金會又是怎樣確保“育才圖書室”工程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

  “育才圖書室”工作人員:“育才圖書室”工程和各個學校簽署了協議主要是針對這批圖書和電腦的管理使用問題,要求各個學校圖書,必須向學生和教師開放,電腦必須集中放在電腦教室裏,供教學上課使用。另外這批圖書和電腦的所有權,還是歸中華文學基金會的“育才圖書室”工程,我們將不定期地派巡視員到下邊去了解各個學校圖書和電腦的使用情況。

  李潘:還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張先生,您剛才也提到了,有這些熱心的人捐款,那麼你們的資金來源,都是這種個人捐款嗎 ?

  張鍥:我們資金來源主要是捐款,幾個方面的,一個是作家藝術家們的捐款,巴金還捐了兩萬塊錢,他的身體很不好,我都很感動的。另外還有一批企業家捐款,現在看起來,隨著我們事業的發展,主要的還是企業家的捐款。

  李潘:這次捐款500萬的深圳美麗集團的負責人歐陽祥山先生,我們現在就來和他,做一個電話連線,歐陽先生你好,您覺得這次文學基金會使用這筆錢管理是否是透明的?

  歐陽祥山:我個人認為是透明的,因為他們在起初跟我聯絡的時候給了我一個具體的方案,我認為這個方案是做得比較好的,尤其是照顧老區人民或比較偏遠地區的小孩,我認為這個方案還比較切合實際。

  李潘:現在我們再一塊去聽一聽我們的特約觀察員。朱正琳先生,你還有什麼觀點要表達,我已經沒有什麼觀點了,但是我想借用一句歌詞,來表達一點感想,或者説是期望吧。這句歌詞就是,你明天是否依然愛我。

  李潘:你的意思是説,擔心這個公益事業,就是我們這一次的捐書活動能不能進行到底,能不能持久。

  朱正琳: 沒錯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但是我期望它,一是能持久,二是能夠得到推廣。

  張鍥:這個事情 我們做的結果,也進一步促成我們的政府,各個教育部門對孩子課外圖書的關心和重視,我們一路之上也看到,我們到各地之後也看到,當地的教育行政部門甚至和主要領導同志也很關心,有他們支持就有可能了。

  李潘:也就是説要動員民間的力量,爭取政府支持,這個公益行動就一定,可以進行到底。

  我想問一下樊先生。

  樊平:類似這樣的公益行動,您覺得它對一個社會來説,它的價值和它的意義在哪。一般我們講,社會存在著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市場經濟,按勞取酬,第二次分配是政府的轉移支付,由於有地區差別,有行業差別 ,有弱勢群體給個扶助,但是這兩個方面,應該從制度上來説,覆蓋的主要方面,但是應該説還有一些社會上的特殊情況,那就需要我們的第三次分配,就是我們有能力的人,包括企業家,也包括我們能夠拿出儘自己綿薄之力的人,去幫助那些需要的人。這個也非常重要,而且這些幫助是一個方面,你給對方希望是另一個方面,給對方關懷是另一個方面,這種信任,這種關係,對建構整個和諧社會是非常重要的。讓每一個人都感覺到自己是生活在社會當中,所以剛才張老師講這個意義可能比

  物質直接給的受益還要大。

  李潘:所以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我們的公益行動中來。

  解説:烏雲是暫時的,杜爾伯特草原的風總會將它們吹散,陽光會撒滿牧場。願“育才圖書室”工程能給這裡的孩子們一種力量,一種來自草原外四面八方的力量,匯聚在孩子們的心裏。

  採訪:

  一、我覺得一直到知識的源頭。

  二、我們從今以後就有書讀了。

  三、也許這麼一個圖書館,能給孩子們帶來春天。

  四、我會加倍努力好好對你,永遠不改變。

  李潘:好的非常感謝兩位今天精彩的評述,謝謝你們,好,也謝謝您收看我們今天的節目,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責編:福偉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