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張君秋——張派,可以説是現代京劇旦行中最有影響、流播最廣的流派。他的唱腔體系于50年代後期初具規模、70年代定型、稱派。他的特有的劇目多出現于60年代前後,如《憐香伴》、《望江亭》、《西廂記》、《狀元媒》、《詩文會》、《珍妃》等,均富個人特色。
張派唱腔優美感人,它是以王派(王瑤卿)的唱腔基礎,揉合了梅蘭芳、尚小雲兩派的唱腔、兼收黃桂秋、程硯秋等諸家之長,加以充分的、個性化的發展而來的。所以在學唱時韻味、力度的掌握可是重中之重。
《憐相伴》這齣戲盛演于60年代,在這齣戲中張君秋先生嗓音的甜、脆、潤、圓,及音域的寬廣、高低自如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通過唱腔來刻畫人物、表達感情、不同人物的唱腔各具性格,這也是張派唱腔的突出特點,《憐相伴》中唱段的圓潤深情絕不同於《狀元媒》中柴郡主的端莊活潑;也區別於《西廂記》中崔鶯鶯的婉順典雅。這些特點、個性就需要票友朋友們在學唱中有鑒別、有區分。
聆聽張君秋——張派唱腔,還可以分辨出在板式上的較大突破,如對“二六板”“南梆子”等傳統板式的重新組合,並且在散板中帶有濃重的吟誦色彩,這可以説是張派的一個創造。
學唱名家唱段,領略名家風采。張君秋先生在他的藝術經歷中,還有一大批整理、加工的傳統劇目,象《秦香蓮》、《趙氏孤兒》、《祭塔》、《蘇武牧羊》、《龍鳳呈祥》、《四郎探母》等等,多成熟于50年代。可以説張君秋先生一生佳作纍纍,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藝術財富。
責編:史冬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