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6日 11:35 來源:
颱風“尤特”登陸菲律賓境內,造成五人死亡,數萬人流離失所。
2006年12月13日,颱風“尤特”狂襲海南省西沙群島,2萬多艘漁船回港避風。
然而就在此時,一艘漁船為躲避颱風“尤特”,在返航途中不幸撞上礁石,船體嚴重受損。在洶湧的海浪衝擊下,一個漁民不幸被風浪卷走。這艘失去動力的漁船,隨時都有翻沉的可能。而此時,遇難船上還有16個漁民。他們立刻向南海救助局發出了求救信號。
| |
此時,出事海域的陣風達到10級。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可能對10級大風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一般咱們走在大街上,4級的風能吹起地面上的灰塵、紙張;5級的風可以把小樹吹得左右搖擺,而10級大風則可以把一棵大樹連根拔起。可想而知,一艘失去動力的漁船,在如此的狂風大浪中,猶如任人宰割一般。
“南海救131”輪趕赴事故海域之後,立刻對事故海域進行了搜尋。但是,讓船員們感到驚訝的是,在一覽無遺的大海之上,竟然看不到遇難船隻的身影。這讓每一個船員的心情都變得格外沉重。
陳成利(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31輪船長):漁船都看不到了,估計漁船已經給颱風打爛了。
果然不出所料,在距離救助船200米遠的礁石處,人們發現了一隻漁船的殘骸。在狂風和巨浪的拍打下,這艘漁船變得面目全非,船頭和船尾已經斷裂成兩截,16個漁民更是生死未卜。
救助船繼續艱難地向前航行。突然,一個船員報告,在前方100米處的燈塔上,似乎有幾個黑影在搖晃。當救助船慢慢地靠近燈塔,黑影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陳成利(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31輪船長):我們用望遠鏡看到,那個燈塔上面有人向我們招手。
這些漁民應該就是失事漁船上的倖存者。船長陳成利分析,他們應該是在颱風“尤特”來臨之前,棄船跑到燈塔上避難的,所以才逃過一劫。
陳成利(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31輪船長):他們看到我們的船,估計都很高興。因為他應該是得救了。
可是,此次海上救助的難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想。
出事海域浪高5到6米,燈塔周圍暗礁重重,救助船如果近距離地靠近燈塔,就很可能遭遇擱淺。
羅少威(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31輪大副):一擱淺,説不定翻船都有可能。所以要保證自己不要擱淺,才能救別人。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救援人員開救生筏前往救助。但是,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一旦有浪打過來,救援人員自身的安全都難以保證。在一個個的救助方案被否定後,救助船隻能遠遠地守護著被困在燈塔上的漁民。同時,向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發出了增援請求。
經過半個小時的飛行,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趕到了事故海域。與救助船做好對接工作之後,海上大營救開始了。
根據施救方案,機長歐陽鏡清負責在駕駛室裏觀察情況,絞車手歐東負責控制鋼纜,救生員楊建輝負責到燈塔救人。要想安全快速地救出漁民,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個恰當的飛機懸停點,然後放下救生員進行營救。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懸停在什麼地方安全,儘量保證那個點,首先要保證飛機的安全,飛機不安全,一個機組都不安全。
然而,由於風浪太大,漁民們都躲進了燈塔。要想救出他們,飛機就必須儘量靠近燈塔。但是,近距離的懸停,將給飛機帶來巨大的風險。
| |
歐陽鏡清(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機長):如果太近的話,我們這個飛機的懸葉容易碰上燈塔。如果懸葉打到,肯定是機毀人亡。
現在,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飛機遠離燈塔,然後把躲避在燈塔裏的漁民,引到燈塔外的礁盤處。可是,漁民們沒有通訊工具,怎樣才能讓他們走出燈塔呢?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他們看到我們飛機,就感覺到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樣,都是往飛機下面走,都知道飛機來救他們。
隨著海水的迅速上漲,礁盤的一大半已經被淹沒。16個漁民全都站在小小的礁盤上,一旦有海浪打過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救生員楊建輝檢查好裝備,綁上鋼繩,在絞車手的協助下,緩緩地吊下了海面。楊建輝從20多米的高空下降後,狂風和巨浪形成的回風,使他開始像鐘擺一樣在半空中擺動和旋轉。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有時候你保持比較平衡,轉的機會就小一點;如果説保持不是很好,有可能就是打轉得就很厲害。轉次數多了以後,有可能我們搞得頭昏眼花的。
隨著鋼繩長度的不斷加長,楊建輝在空中搖擺的頻率也逐漸加快。而在下降的過程中,楊建輝不斷晃動的兩條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我們那個腳主要是掌握身體的平衡,在運動過程中有可能你剛好背對著障礙物,有可能撞傷、碰傷。所以説我們必須用腳,向反方向給它增加能力,使它保持不轉。
在搖晃和擺動中,楊建輝落到了礁盤上。僅用了兩分鐘的時間,第一個漁民就被救到了飛機上。而他正是16個遇險漁民中,身體最虛弱的。按照這個救助速度,楊建輝算了一下,不出十分鐘,他應該就能把4到5名漁民帶上飛機。但是,讓楊建輝沒想到的是,當看到有1人獲救後,現場出現了一些小小的混亂。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我一下去,他們都圍上我,都想著早點上飛機,都想著第一個先上來,上了飛機就安全了。
王筱磊:第一個被救上來的漁民説,他們到燈塔避難,已經三天三夜了,既沒吃的也沒喝的。再加上,其中的一個漁民被颱風卷走,剩下這16個人的心裏,真是極度絕望,也不知道救助飛機能不能找到自己。這下,好不容易盼到飛機來了,可不都爭著往前擠,恨不得能一步跨上飛機去。可是,楊建輝心裏清楚,如果不趕快安撫好漁民的情緒,時間拖延下去,只能給營救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如果説由於什麼原因,耽誤了時間,或者是燃油,或者是天氣情況影響,萬一做了一半,沒時間救下去了,剩下的人,我心裏面會很慚愧。
終於,在楊建輝的疏導和指揮下,年齡大的和體質弱的5個漁民被挑選出來,第一批帶上機艙。
而當楊建輝再次下飛機進行救助時,危險卻悄悄逼近了他。就在他快要到達礁石處時,一個猛烈的大浪蓋了過來,差點把他甩到堅硬的礁石上。看到這種情況,絞車手迅速提起鋼纜,這才避免了危險的發生。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一不小心有可能就説把腿扭傷,或者是一下摔下去碰傷。還不説救別人,自己都救不了。
| |
其實,在每一次的救助過程中,類似這樣的危險時有發生。在機艙裏的機長,無法看見機艙外的救生員。他們之間的聯絡,全靠艙口處的絞車手傳達。往往由救生員打手勢給絞車手,再由絞車手傳達給機長。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像我下去之前,我打的最多就是下,繼續下,繼續往下降。
歐東(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絞車手):下我們就繼續放,一邊放,也要一邊告訴機長我在繼續放,這個過程機長也要知道。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我如果感覺到有危險,我需要向上一點兒,我馬上給他打一個向上,收鋼纜。如果我打快一點兒,就表示急切一點兒;打慢一點兒,他就慢慢地收鋼纜。
由於大多數漁民沒有接觸過高空懸吊,所以當鋼纜被提起,兩腿離地時,大多數人的心裏會感到恐懼,這時候,他們往往會死死地抱住救生員。
在上升過程中,楊建輝既要打手勢給絞車手,又要不停地晃動雙腿,防止空中的快速轉動。而此時的楊建輝,幾乎是動彈不得了。
楊建輝(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生員):畢竟抱著一個人跟自己一個人,那肯定性質是兩碼事。我們上去以後,轉得太厲害了,我自己都轉暈了。
絞車手建議楊建輝,做短暫的休息,調整好狀態後,再出艙營救剩下的漁民。看看艙外一波比一波猛烈的海浪,楊建輝深吸一口氣,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救助。
三十分鐘後,6個漁民被安全地救助到飛機上。由於飛機的載重量有限,機組人員必須先把這些被救漁民轉送到救助船上,才能繼續下一輪的救援。
大型救助船舶“南海救131”輪一直守護在事故海域。機長與船長進行快速溝通後,遇難漁民的交接工作開始了。為了節省時間,機組人員決定先把楊建輝放到救助船上,然後再把漁民一個一個放下救助船,由楊建輝在船上進行接應。
| |
半個小時之後,飛機上的最後一個漁民被安全地轉送到了救助船。救助飛機又立刻飛往燈塔處,因為在那裏,還有10個漁民等待著他們的援救。
歐東(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絞車手):如果每天都沒有出動,那證明我們周圍是安全的,但是能救到人,我們真的有一種自豪感。
三個小時後,失事漁船上的16個漁民全部獲救。此次救助,創造了南海第一飛行隊單機連續作戰時間最長、航程最遠的救助飛行記錄。
返航的途中,救生員楊建輝已經非常疲憊。在飛機猛烈的顛簸下,螺旋槳劇烈的轟鳴聲中,他睡著了。
責編:西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