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黑豹特警隊(五):生死對決2004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7日 16:54 來源:

  牧馬山,位於成都市雙流區。史上三國時期,劉備逐鹿中原時,派大將軍張飛在此屯兵牧馬,由此得名。

  從1995年黑豹特警隊成立至今,牧馬山已然成了隊員的第二個家。

  這是黑豹特警隊成立後的第九個年頭,兩代隊員正處在過渡期。他們仍然秉循著建隊初期的訓練理念:寧可千日不戰,不可一日不備。

  除了反恐怖、打擊暴力犯罪以外,特警隊還要擔負處置對抗性強的群體性事件及各種重大安全保衛任務,因此他們的訓練內容總是隨著形勢需要而不斷地調整。

  每個隊員身上都有傷痛,幾乎都是因為訓練。但不會有人喊痛,也不會有人因傷停止訓練,或者中止作戰。有些傷,甚至是隊員驕傲的標記。

  一個月前的一次現場處置中,黑豹特警隊建隊九年後第一次出現隊員在實戰中受傷。

  嫌疑人是個精神病患者,持刀劫持了一個老媽媽,特警隊員在抓住嫌疑人的瞬間,嫌疑人的刀突然砍向手腳不靈便的老媽媽,新隊員蒲超瞬間作出反應,用自己的兩隻胳膊擋住了鋒利的菜刀。

  黎再坤:總覺得他的受傷與我有關係,有我的責任。

  楊勇:雖然我們平時不提倡這種動作,但是在那種情況下,任何隊員都應該那麼做。

  人質安全是反劫持任務最高也是最難的目標,黑豹隊員的每一次訓練都是以實戰的態度來對待,而一旦投入實戰,不僅要人質安全,也要自身安全,同時還要儘量保全犯罪嫌疑人的安全。

  2004年3月1日,這是黑豹特警隊創下紀錄的又一個案例。

  嫌疑人鄭學良懷疑自己的妻子與姨父有染,於是劫持了姨父一家老小七口,其中還包括一個11個月大的嬰兒!

  黑豹隊員的到來,使現場顯得鎮定了許多,但同時也多出幾分劍拔駑張的危急。

  在特警隊九年來處置的反劫持案件中,這起案子的人質數量最多,年齡最小。更可怕的是,嫌疑人已經在自己和所有人質的身上潑滿了汽油,他一手拿著打火機,一手拿菜刀,邊上還放著一桶汽油!

  王達: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失手,因為七個人質裏面還有一個小人質,還抱在懷裏的一個嬰兒。

  寧峰:要求消防隊增援。

  現場四週充斥著汽油味,動用槍支擊斃的條件已經不存在,只能實施徒手反劫持。

  王達、楊勇,徒手反劫持的最佳搭檔,一個擊打,一個下刀,在難度最大的現場,兩員老將再度出馬。

  寧峰和教導員趙敏在門口與嫌疑人談判,想辦法給王達和楊勇創造進攻時機。

  嫌疑人離門口大約三米,左手拿打火機,右手拿菜刀,人質都被捆綁在地上。

  嫌疑人突然要求打電話,時機出現了。

  王達:他兩隻手都拿著東西,特別是拿火機這個手,拿個火機再接個手機也沒事,但如果要去點火的話就會慢得多,至少要一兩秒,這一兩秒就足夠我到他面前了。

  寧峰:對我們隊員説,兩三米的距離,只需要一秒鐘就夠了。但是他反應的時間應該説是在兩秒鐘。

  手機遞了進去,八個人的生死瞬間改變。

  王達:我是抓得很緊,直接把他撞到墻上,這一側,撞到墻上。

  楊勇:這個時候他刀是這樣拿的,我左手一個,抓他的手腕,然後右手折他的腕,這個時候他刀就反著拿了。

  王達:我再伸手去抓那個打火機。

  楊勇:我把刀給他拿了下來。

  王達:打火機,打火機拿到了。

  王達高舉打火機,告訴隊友,最大的危險解除了。

  七名人質虎口脫險,一場滅頂災難避免了。

  2004年4月7日,一個緊急求援電話,來自崇州縣公安局,當地發生持槍襲警案件,民警受傷,犯罪嫌疑人逃竄,百姓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從成都到崇州,38公里的路程。

  寧峰的電話不停,前方不斷傳來關於案件的最新消息。

  嫌疑人是個剛剛投宿到這個村莊的雲南人,當天上午,當地民警找他例行走訪,話沒説完,對方突然拔出手槍,用槍托朝民警頭部砸去,然後奪路狂奔。

  車廂裏,隊員們相互調侃著,只有高達150公里的車速透露出緊張的氣氛。

  從出發到抵達,特警隊僅僅用了半個小時。

  村莊裏涌動著惶恐,村民神色慌張。目擊的村民説,嫌疑人提著槍跑進了村莊外的一大片油菜地。

  現場留下了他的一雙旅遊鞋,嫌疑人逃跑時連鞋都沒有來得及穿,這給警犬追蹤提供了絕好嗅源!

  警犬貝克、山風和暴龍是特警隊員的老朋友了,指揮部指示,由警犬先進油菜地搜尋,特警隊隨後進行抓捕。

  寧峰提出,讓隊員與警犬隊一起進油菜地。

  寧峰:我們的隊員能夠直接到現場看一下地形。

  特警隊員:什麼槍?都不知道是什麼槍。

  事發前一晚,剛下過一夜的大雨,田埂上留有一串尤其清晰的腳印,這顯然是沒穿鞋的嫌疑人留下的!

  循著腳印,搜索緩緩推進。

  現場同期:我們槍口,切記槍口不要對著人,根據情況做判斷,各人把握。

  四月的成都,植被的生長正值茂盛期,鬱鬱蔥蔥的油菜一片接一片,方圓達七八公里,十幾個人高馬大的特警隊員一進菜地,就被連綿的綠色徹底吞沒了。

  搜索了三公里後,腳印變得時斷時續,警犬也開始原地打轉。

  犯罪嫌疑人就在附近躲藏,還是他在有意製造假象?

  過了這條小河是一座山,山那邊接壤的是崇州的另外三個鎮。如果嫌疑人躲進山裏或者是越過山去,搜捕的難度將成倍增大,抓獲的希望也就相應縮小。

  指揮部當機立斷,出動數百名民警,在事發地方圓20公里外的所有路口設卡攔截;

  油菜地裏,特警隊員繼續擴大搜索。

  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抓捕,對手佔盡了地理優勢;

  代濤:精神高度緊張,你不知道他躲在哪,隨時都有可能一個冷槍。

  吉明:他在暗處,我們在明處。

  自成立以來,特警隊的任務大多都是在城市進行,這種野外作戰,訓練多於實戰,這次的任務給了隊員用武之地,但巨大的危險也在考驗著他們。油菜地裏沒有城裏類似墻壁、柱子等遮擋物,要規避隨時可能射來的冷槍,隊員只能通過對槍聲的敏感及時做出肢體反應。

  又一枚清晰的赤腳足印!邊上就是小河!腳印的方向確證,嫌疑人過河了。

  現場:估計嫌疑人在我們這一帶,在搜索過程中,注意自己槍的指向,第一組羅春學帶四個人,第二組楊勇帶四個人,第三組高江勇帶四個人,我們分別從西方向、南方向、東方嚮往北方向搜。跟我來,一組跟我來,二組,三組。

  寧峰臨時調整作戰方案,將13名隊員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向北面的嫌疑人包抄,寧峰的用意是要在搜索中驚動嫌疑人,迫使他動起來。

  寧峰:繼續跑我們就能夠發現他的蹤跡,他要是呆在原地不動,這樣對我們來説其實困難還很大。

  隊員行進的聲音,在空寂的油菜地裏顯得異常清晰。

  現場:臥倒臥倒!打到了嗎?

  發現目標發現目標

  包圍包圍。包圍他。

  嫌疑人公然開槍拒捕,黑豹隊員九年來第一次遭遇對手的正面對抗。

  羅春學:抓捕就是我們是主動,對方是被動的,我有主動權,這種情況下就是雙方都有主動權,他隨時可以向我開槍,我也隨時可以向他開槍,比較刺激。

  現場:吉明,跟過來,放下武器,出來。

  油菜地裏沒有反應,隊員向著槍響的地方匍匐靠近。

  一向心細的羅春學在一大片綠色裏,發現了一小塊藍。

  羅春學:隱約看到藍黑藍黑的,油菜地裏一小塊,可能就指甲那麼大。

  寧峰:應該説是衣服或者褲子的布,當時他的判斷可能是一個人。

  吉明:沒有白來,找到他了

  代濤:算他倒楣。

  吉明:這小子跑不掉了。

  現場:裏面的人聽著,我們是警察,你已經被包圍,繳械投降,留一條生路,明白沒有。

  還是沒有回應。

  十五分鐘過去了。

  菜地深處會不會打出第二槍,誰也不知道。

  寧峰:我覺得作為一個指揮員來説,必須當機立斷,因為像這種情況僵持下去,我們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我們的第一小組。

  現場:你們那邊開槍要注意,我們在河這邊,寧峰寧峰,從外面看一下,油菜杆兒往哪個方向跑,確定他在哪兒。

  油菜桿的動向暴露了嫌疑人的確切方位,寧峰發出了擊斃的命令。

  現場:注意射彈方向,開槍。停,沒動了,慢點。

  開槍的是代濤和吉明,他們都是2002年才入隊的新隊員,如此槍戰還是平生第一次經歷,中隊長羅春學有意想讓他們體驗實戰的感覺。

  必須要確證目標是否中彈,羅春學第一個站了起來,一步步朝目標靠近。

  羅春學:緊張,肯定有點緊張。如果他沒有死,或者説還在做垂死掙扎怎麼辦。

  就是他就是他,注意了注意了,擊斃,擊斃了,安全。

  嫌疑人的手槍已經上膛,裏面還有5發子彈。

  刑警確證,此人正是在逃犯沈強,負有兩起命案在身。

  從圍觀的人群中走過,外形彪悍的特警隊員顯得有些靦腆,始終低著頭,直至走出讚嘆聲和好奇的視線。

  黎再坤的?獎從來都是輕易不出口,和往常一樣,他平靜地給隊員做總結分析,但隊員從他臉上還是讀到了滿意和欣喜。

  回到隊上,寧峰和往常一樣,在案件處置登記簿上寫下:2004年4月7日,第1500起成功案例。

  這是一個足以讓黑豹隊員欣慰萬分的數字,她承載著過去和將來。從這個數字開始,蓉城黑豹特警隊第二代隊員在實戰中牛刀小試,嶄露頭角!

  【年度備忘錄】

  3月14日 抓獲殺人販槍襲芍犯罪團夥馬尹拉等9人

  5月6日 抓獲四川省公安廳督捕逃犯涂貴武

  6月13日 抓獲A級逃犯劉加彪

  7月23日 亞洲盃足球賽成都賽區安全保衛

責編:西尋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熱度新聞